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阜宁共返回5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阜宁大糕的前世今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趙廷政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阜宁大糕

    阜宁大糕颜如玉,白如雪,甜如蜜,柔如云,软如绵,薄如纸,单片卷起后可以点燃烧尽。阜宁大糕最先产生于县城西南东(沟)益(林)一带,后来传到阜城。历史上著名的有:清代乾隆年间江帮人在东沟开的「干康」茶食店制作的「桂花云片糕」、「人物糕」,清光绪初年鎭江丹徒人张际天在益林开设的「益大」号茶食店生产的「益大」牌大糕,县城顾乃朝民国十四年在东沟开设的南货茶食店生产的「乃朝」牌大糕,一九五八年创建的阜宁糖果糕点厂生产的「阜阳」牌大糕,改革开放后建成的苏香食品厂生产

  • 文章關注特色重抓質量 注重素質提升品位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1期  作者:阜宁中学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阜宁中学

    在当前区域教育竞争态势越来越强的形势下,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阜宁中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立在当今的苏北教育战线上。学校创办于一九二三年,一九五二年学校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定名为江苏省阜宁中学。二〇〇一年四月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二〇〇四年三月被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有教职工四九一人,专职教师三七三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一六二人,中级教师一三八人,初级教师五十一人,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八十六

  • 文章阜宁农谚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唐存政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农谚 阜宁 节气

    後記吾阜農諺,摘抄采訪均有,註解甚難,錯誤尤多,尙祈鄕長不吝指敎(通信處:台北縣中和市23569圓通路三六五號),如能將記憶所及之農俗諺,歇後語、童謠、歌謠賜告、使吾阜之俗文學得以保存、尤爲企盼。 (75.⒈⒏於中和市)

  • 文章略述一系列的明達學校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阜宁 学校 明达学校

    有一个甲子未曾见面的初中同学刘大卫先生,其作品「清末民办明达中学堂简史」,我捧读过了。内容充实,增我见识不少,不过我有一点补充和更正,作为刘兄的参考。教师名单中,漏列数学老师余介侯先生,他是南京人,最高学历仅四年制的钟英中学毕业,离校后即任中学教员,他具数学天才,以后曾任大学教授,教学非常得法,身材肥胖,诨名「大鱼」。在南京教界,提起「大鱼先生」,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他曾任明达中学数学教员,当时年龄,还比学生小呢,阜宁的飞蝗遮天和卤水倒灌的情况,他很

  • 文章阜宁赶集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8期  作者:仇德哉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阜宁 赶集 记录

    均为同一日,且三日始有一次商业行为,似对促进工商业无大帮助,远不如我们家鄕赶集盛况,盖家鄕有人天天赶集,今天赶东坎,明天赶大套,后天赶八滩,无日不赶,一年赶到头,他们不完全为买卖货物而赶,而是为扩展业务如挑牙虫、测字、算命、说书、唱道情、阉猪、医牛、治病等等而赶,为热闹而赶者也不乏其人。我鄕之集多为五日一赶,也有部份市集为十日三集,或十日四集。兹录原阜宁县各市集之旧称、方位、兴集年代、集期如后表,以供诸鄕长回味。

  • 文章熊家往事憶述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7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阜宁熊家 往事 追忆

    前言年老人喜谈往事,尤对亲近之人,琐琐碎碎,最易引起兴趣。目前我熊家的辈份,比我长的没有了,同辈男生中比我大的,祇有一人,但他留在大陆,所以谈到熊家的掌故,在此时此地,我清楚多些。战乱期间,旧家谱遗失,我们祖先从江西省东迁到阜宁,所有的情况,无法了解。祖先的事迹,知者寥寥。数典忘祖,深以为憾!四十余年前,族人又作第二次之东迁,离开大陆渡海来台。若不有所计载,则对阜宁的老家,又将没有印象了。茫然不知所本,岂可再乎!最近族人集议新编家谱,我谨将我记忆所及

  • 文章初中三校見聞錄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阜宁 初中 见闻 回忆

    我读高中及大学,均分别在一校读到毕业,惟在初中,一转再转,竟读了三所学校。那时北伐军正节节向北推进,扫荡直鲁联军,如我这样能有书可读,有校可转,还算是幸运呢!我初一上学期在泰州明德中学,初一下及初二上,在阜宁县中,其余的三个学期在省立鎭江中学读完。由民十五至十九年,中间停学一年,计费四年光阴,才初中毕业。我于民二年出生,十四岁小学毕业。暑期中,先父西去。病危时,嘱我必须升学。我遵遗命,含哀起程,洒泪离家,沿途备受艰险!孙传芳的联军调动军队,到处抓伕拉差

  • 文章阜宁人与钟英中学的渊源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阜宁人 钟英中学 余介侯

    南京有一所私立的中学,校名钟英,学费较高,但阜宁人仍然希望其子弟进入。这是什么道理呢?其中有一渊源的,让我慢慢的道来。民初,阜宁篆河那地方有一所师范学校,名曰明达,系阜宁巨族顾姓祖先捐献滩地多顷所创办的。该校有一年轻的数学敎员,姓余名介侯。他所敎的学生,有的年龄还比他大呢?他离开阜宁后,囘到南京,就一直在其母校钟英中学任敎。从此阜宁人就因他这个人而与钟英中学发生关连了。如张以礼先生、程祖典先生等,都是该校毕业生。提起这位年轻人,南京敎界没有不知道的。他

  • 文章家鄉美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2期  作者:濱海老年報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美食 阜宁 汤圆

    (一)美味香甜的桂花湯圓湯圓是江南水鄉百姓經常食用的食品。但在剛解放前後,東坎的桂花湯圓,頗負盛名,很多人視其爲一道美食。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東坎就有多家湯圓店。到四五十年代,以前河邊王鳳家的湯圓最著名,她家製作湯圓十分考究。首先,選用上等糯米淘清洗淨,然後下水浸泡,泡透以後撈出酥鬆晾到不滴水、稍乾,再上碓舂,他家堅持不用磨子碾出的粉子,用碓子舂出的粉子黏度極高。粉子舂好以後,再用極白的細布進行吊晃,取其沉澱的粉子備用,濱海人俗稱叫澱(濱海人這裡讀定,...

  • 文章百姓樂享免費文化「大餐」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0期  作者:蔡衛國 周娣 施玉森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文化建设 阜宁

    秋风送爽,稻菽飘香。十月九日,江苏省省长李学勇走进位于阜宁县城的「庙湾古城」,看到该县老年艺术团演员们正在这里排练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小节目,锣鼓声声、淮腔悠扬,李省长欣喜地鼓掌,连声赞扬:「阜宁基层文化很活跃,眞的是老有所乐啊!」走出古城,他看到众多市民正在射阳河边凉亭内或练琴,或唱着淮剧,李省长高兴地上前和群众交流,他看到老百姓脸上都写着笑意高兴地说:「阜宁虽处江苏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这里的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百姓幸福指数很高。」随行的江苏省

共58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