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金石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周亮工先生篆刻書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金石篆刻 印章 周亮工

    余前誌中州印人傳,曾記述櫟園先生事蹟,茲不贅。近檢舊譜得先生篆刻自用印凡十一方,爲後人所罕見者,敬爲集彙藉以闡揚吾豫先賢對篆刻之鑽硏之深邃、足爲吾輩後學之式範,實較江、浙、徽各派無多讓焉,願吾豫各界有志斯道者共勉之。俟日後再輯夏邑先賢李樹穀先生篆刻拓片俾供參閱。

  • 文章琴瑟和鳴其業榮榮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7期  作者:車潤豐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琴瑟和鸣 李清照 居礼夫妇 发现“镭” 金石录》

    的丈夫赵明诚,山东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他们二十岁结婚的,赵明诚对考古学极下功夫,以「金石录」一书,名满天下,李清照替这部书写了一篇后记,叙述编之经过情形,间接亦叙述他们夫妇的生活,在学术硏究中,有时还作某种竞赛,譬如某一件事出在某书某页,甚至某行,如果谁说对,便是胜利者,说的不对,便是失败者,罚煮茶献奉。这种比赛,有时会把茶杯倾翻于怀中,大笑而更衣。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闰中情趣的流露,后期作品乃是血泪之作。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相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 文章別有情趣的排塔

    来源期刊:《闽聲》 第13期  出版时间:1967-07-01
    关键字: 中秋节 排塔 古玩 金石玉器

    栉比,城内的后街,只是在秋节前几天,才有售卖的。排塔,都是排在家里的厅堂,大户人家排的场面也就大了,自厅堂的正中由高而下,分层排列,整个堂屋都排满了。所排的除了上述的泥制人物外,有的是古玩和金石玉器,以及假山和植物盆景,开放供人参观。夜里灯光烛影,照耀一堂,益增情趣。

  • 文章书画金石家李振华简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李振华 书画金石 家学渊源 作品展览

    南昌巿李振华先生,字思治,号永康居士,已是七十有五高龄的书画金石专家。民国卅七年来台,供职台省菸酒公卖局,公余奋发自修,对于书法、治印,勤习苦练。迨至届龄荣退,则专心致力于书画金石工作。曾受各文化机构邀请,展示其作品。今(八五)年三月十六日至廾一日又假 国父纪念馆三楼,专题展览室,举行金石书画个展,佳作遍布,两百余帧,琳瑯满目,美不胜收,来宾盈堂,莫不赞誉,其作品优美精致。振华先生,家学渊源,自幼随长兄学习书法,历数十年专心致志,硏习书法绘画,及金石治印

  • 文章同鄕金石家梁宗机简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潘宗武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梁宗机 金石学家 投笔从戎 爱好翰墨

    同乡金石家梁宗机字仁亭,广西郁林人,旅居台北市天母,抗战中期投笔从戎曾毕业于宪兵学校,胜利后于卅六年退役宪兵司令部,卅八年随军迁台,入中央警官学校(今改警察大学),毕业后服务警界至七八年退休。梁氏秉性爱好翰墨,于服务期间每于暇时研习书画、金石(篆刻),从当代金石、书画名家王王孙,祝祥、陈丹诚、王北岳游,退休后更不断钻研,曾参加此项联展十余次,甚获好评,前月承惠刻赠「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书画闲章一方,温厚隽永古朴盎然爱不忍释,诚书画家之最爱也,将为之介。

  • 文章壶翁的金石闲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本刊編輯部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壶翁先生 金石研究 治印作品 传统文化

    沭城壺翁先生的治印作品,在本刊九十二期刊出後,獲得兩岸鄕親不少佳評,咸認其刀功深厚,在濃烈藝術氣息中,令觀賞者感受不到半點匠氣,十分難能可貴。本期特續介紹其部份近作,以饗兩岸鄕親讀者。(注:墨奴李氏)(注:二壺堂)(注:己未翰林)(注:酒中國士)(注:同登極樂)(注:共溯禪源)(注:問津堂)(注:海州文獻)(注:詩道眞言)(注:詩道尊嚴)

  • 文章陶壽伯鄕長榮獲文化榮譽奬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1期  出版时间:1987-05-20
    关键字: 陶寿伯 文化荣誉奖 江南老画师 金石名家

    同鄕会名誉理事,现代江南老画师,金石名家,陶寿伯鄕长于本(五)月四日,荣获敎育部长李焕颁给文化荣誉奖。

  • 文章化石似地記錄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柳樹集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汉画像石 研究历史 金石学研究 考古学研究

    十三、十七、十八卷中酌录摹刻了部分带有文字的画像石,惜今本《隶续》第十三、八、十七、十八卷中的画像已付阙如。宋代金石学家对山东汉画像石的着录与考证尽管不乏灼见,但由于多据拓工的拓本而乏实地调查,其失误亦不少[2]。北宋以降,有关山东汉画像石的金石学硏究陷入沉寂,长达六个多世纪。至淸代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随着武氏祠的重见天日,山东汉画像石的着录与硏究一时蔚为壮观。许多名流宿学纷纷就山东武氏祠等画像石著书立说,举诸黄易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翁方纲著

  • 文章四代都是金石书画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4期  作者:李淳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金石书画家 篆刻家 四代传承 许启畴 徐大钓 《徐大钓篆刻集》

    人们对艺术的敏感度大概都是有点天赋的,后天努力固然重要,但遗传因子也是必要的条件,否则怎么有那么多的艺术家能够无师自通呢!瑞安市城关小沙巷就有一个四代都是金石书画家的家庭,他们个个都是浙南杰出的书画篆刻家。曾祖父许启畴(一八三八—一八八六),字雪航,号拙斋,同治诸生。求志社成员。善字画,擅长山水,书法遒劲,自成一家,著有《意图诗钞》,一八七二年与邑人创办「心兰书社」,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祖父许苞(一八六三—一九三七),字方荪,是一位著名中医,善书

  • 文章载书播迁记(上)附 山东省立图书馆第一次运往曲阜金石典籍书画目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屈萬里  出版时间:1976-12-20
    关键字: 山东省立图书馆 金石典籍书画 运送曲阜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倭人犯順,華北阽危。時予執役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王獻唐先生,命予選館藏圖書文物精品,準備播遷。比倭患益急,予偕工友李義貴,載書物初遷曲阜。未幾,復隨獻唐先生載書物入川。喘息旣定,曾爲文以記其事。稿藏篋中,忽忽近四十年矣。玆倩人抄錄一過,爲山東文獻補白,用志鴻爪。神州旣陷,焚書坑儒之禍,又見於今。不知此圖書文物,尙存天壤間否。且聞獻唐先生墓木已拱,北望齊烟,何勝唏噓!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日識於臺北。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