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共返回8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热门人物·冷门学问李济与考古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0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74-01-10
    关键字: 考古学 李济

    编者按、考古学权威李济敎授,湖北钟祥人,本年由台大退休,记者胡有瑞君所写的这一篇特写,把李先生刻划得淸雅古朴,成为一个典型的学人,也成了一个风格高标的湖北人物,特转刋于湖北文献,以示湖北人物之特出。古所谓淡泊宁静,于此益足征信也。

  • 文章考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陳仲玉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安阳殷墟考古 傅斯年 甲骨文 李济 考古学

    这不是一个公定的节日,只是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考古组同仁们为了纪念民国十七年十月十三日破土开掘河南省安阳县殷虚,在每年的这一天定期聚会,我们私自称它为「考古节」。安阳殷虚的发掘在学术界是一次壮擧。这遗址的开掘也为中国考古学史揭开了新的一幕。这一日子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有它深远的背景。这话要分以下的几方面来说。就广义的考古学来说,在中国本有一段传统的历史。它的萌芽可推溯到汉代,而眞正成为一学门的开始,至少可以推早到宋代。如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一书,其所

  • 文章夾紵漆器——福州夾紵漆器馳名中外兩百餘年,沈紹安功不可没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0期  作者:劉萬航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夾紵漆器 文物 历史考古

    已有夹纻漆器。近年在长沙马王堆等处出土的汉代漆器有勺、盘、盒、奁、杯、枕等,其所用内胎多为木胎和夹纻胎。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二四年日本考古学家在朝鲜乐浪陆续发现汉代古墓,掘出许多漆器,其中数件杯、盘上有铭文,中有夹(侠、綊)纻一词,据报告,器内仍保留木心为胎,制作时在木胎的两面用漆黏贴纻布,并刮以漆灰,同样手续反复进行数次即成。具有木胎夹纻器,是否为汉代此类漆器的特殊制品,或许有其他原因,是値得硏讨的问题。佛敎于西汉中叶传入我国,东汉时代广为流布,遂有建寺庙、塑

  • 文章故鄕今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考古 历史 投资 经济发展

    一)考古新发现耶律阿保机之女 戴罪在身 死后无封号内蒙辽墓主人 可能是质古公主去年三月初、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采石场,发现辽代墓葬,墓主人是女性。经数月来考古专家推测,墓内的主人可能当过奥姑〈类似圣女〉,且曾参与谋反而获罪的耶律阿保机之女质古公主。辽史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述律皇后〈回鹘人〉的公主质古,小时候曾当过奥姑。奥姑为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族中推选女性尊者一人当奥〈室西南隅,古时尊长之位〉而坐,以主其礼,谓之奥姑。奥姑有类似印度圣女之

  • 文章吴城考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6期  作者:許智範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吴城商代遗址 考古记录 史料考古 山川文物

    本文所说的吴城,并非是指明清时期位列「江西四大名镇」的永修县吴城,而是指樟树巿(原江西省清江县)吴城,这里发现的吴城商代遗址令世人瞩目,在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影响巨大,获「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殊荣。笔者于一九七三年夏天专业归队,被安排到江西省历史博物馆考古队(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工作,正好赶上吴城遗址发现,于是吴城便成为我在江西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第一站,并全程参加了该遗址第二、三、四次考古发掘。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但与吴城有关的往事仍然

  • 文章甲骨文新紀元西安掘出原始甲骨文字達較殷墟早一千二百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甲骨文 西安 考古发掘 殷墟 龙山文化晚期

    比殷墟还早一千二百年,最早甲骨文字近于西安出土。陕西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西安巿西郊斗门鄕花园村的原始社会遗址,发掘出一批原始先民刻写的甲骨文。陕西考古界有关专家认为,这是自一八九九年中国首次发现甲骨文以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它把中国人最早使用文字的历史提前到四千五百年至五千年前。这批早骨文,分别刻在一个骨筓、一颗兽牙和若干块兽骨上,已淸理出的十多个单体字,字体极其细小,笔划细若蚊足,刚劲有力,字形淸晣,字体结构布局严谨,与殷代甲骨文字体接近。出土这批甲骨文

  • 文章一代公主與關中婚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張逸志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婚俗 公主 史料考古

    去年二月至四月上旬,中國電視公司演出唐代宮闈劇「一代公主」中,有公主李 珠與附馬結婚的一段鏡頭。在迎娶鏡頭中,宮中燈火通明,宮外,御林軍皆手執火把站立兩傍,光明如白日,場面極爲壯觀。據某報的事先報導在高雄左營孔廟拍攝的景況時,其中有:「據考證,唐代婚禮是於夜晚擧行」。此一說法,可能只「說對了一半」,而公主以少女身份與夜間擧行婚禮,更有商榷之處!唐代風俗,至今各地尙有保存者。但以關中各地,當不會少於他處。在抗戰期間,除了少數的大城市已經「官化」之外,其他村...

  • 文章儒道史證挈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岑滌羣 出版时间:1994-09-30
    关键字: 儒道 实用之效 史证 史料考古

    編者註:此文由岑滌羣先生自僑居地加拿大遠道寄來,岑先生高年碩學,以九十五歲仍治學不輟,殊値欽佩。

  • 文章堯都新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陶寺古城遗址 考古领域重大突破 文化价值

    据媒体报导,我国考古工作者,于公元二〇〇〇年六月六日前后在山西省襄汾县境内首次发现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这堵城墙东西长约一千三百米左右,古城遗址位于该县陶寺村。古城遗址发现之前,人们在这里发现过四千多年前的古墓,并从中挖掘出世界上最早的铜器,还在陶片上发现有「文化」的「文」字。专家们根据这一发现指出,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的文明历史提前了一千年。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探索尧都、探寻尧文化这一考古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究

  • 文章芮城古魏城與《詩經·魏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景昆俊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芮城古魏城 《诗经•魏风》 文化堆积 考古发现

    古魏城遺址在芮城縣城北五里處,爲舊稱芮城八景中「魏城春色」所指之風景點。古城北依中條山,南望黃河,遺址中包括前龍泉、中龍泉村等五村莊,東側又有澗西村,永樂宮自五十年代末自永濟遷至古城遺址之中部。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一年,國家及山西省文物部門曾對古城進行考察發掘,永樂宮遷建施工時又出土了不少文物。今永樂宮門外廣場南有土垣高聳,即爲石城垣之一段。古城址平面略呈方形,方向正北,東、北、南三面城垣呈直線高出地面一至七米不等。城周長四五〇〇米,東城垣一二六八米,南城...

共85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