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今洪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高龍輝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洪州 青瓷名窑 洪州遗址 洪州新府 罗湖

    举世闻名的唐代洪州,是全国六大青瓷名之一。唐代名人茶圣陆羽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他在这部书中谈到茶具时,曾写到洪州名瓷。《新唐书.韦坚传》也描写了南方土特产贡品「豫章名瓷」漕运长安的情景。豫章名瓷就是洪州生产的瓷,可见其品位之高。一九九三年,洪州的考古挖掘工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一九九六年洪州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寻觅千年唐名为确定洪州遗址,中外考古专家学者们,曾经长年多次寻觅未得出洪州遗址的结论。直到一九七九年

  • 文章懷念故鄕話住窰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9期  作者:李光裕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生活居室 崖窑 窑种类

    窰是西北同胞生活居室的一種,與現在軍人丁種眷舍(長統兩邊無窗戶)是一個類型,但是要比丁種眷舍寬大得多,所不同者,只是窰的後面沒有通路而已。故鄕的窰,與我們現在所住的房舍、公寓並無遜色,除冬暖夏涼天然空氣調節外,沒有火災,不怕地震,而且是戰時防空的最好掩護體。窰的種類各地不同。玆就寧縣故鄕所見槪分兩大類。一是崖窰,二是鼓窰。崖窰之中又分三種,(一)半明半暗式。(二)客棧胡同式。(三)天井地坑式。先說崖窰。崖窰是依山崖或地坑崖壁而開鑿的窰。故鄕人把鑿窰叫「旋...

  • 文章宋代定瓷是瑰寶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生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宋代 定瓷 定窑 宋代瓷器

    民国十年,瑞典人安特生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绘有花纹陶器,鉴定为商代遗物。又河南金村,安徽寿县发掘战国铜器堆中,夹有带釉陶器,故我国远古时即已有釉之发现与应用。隋唐时已有厚重雄伟、质地优美之瓷器问世。宋代更精益求精,以致登峰造极,臻于化境,为我国历史上瓷器之鼎盛时代。宋代著名瓷有定(定州)、汝(河南临汝县)、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等,产品卓绝,风格高雅。其中尤以定产品,更为美好绝伦,向为收藏家所爱好,视同无上珍品。如中国美术史论集称:「定

  • 文章洞天福地谈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1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窑洞 风土习俗 黄土高原 窑洞形式 窑洞优点

    昨夜我又夢回到故鄕,那千溝萬壑,懸崖峭壁上,密密麻麻,全是像蜂房一樣的洞,其中有一處便是我的家,我出生的地方。在祖國黃河中上游兩岸的黃土高原上,由于夏季炎熱,冬季酷寒,更兼建材奇缺,人們便利用黃土的特性,發展出一種特殊的建築——土,根據**調查的結果,直到一九八三年止,在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內蒙、靑海等省,大約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四千萬人仍住在洞裏,其中隴東、陝西、晉南好些縣的農村,洞住戶竟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土是人類最早的住處,不過和...

  • 文章陜北冬暖夏涼的窰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7期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陕北 窑洞 战争回忆

    抗戰開始後,我們的部隊,自參加八一三淞滬大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後,跋踄二千餘里,開到陝北,擔任韓城禹門口一帶黃河守備。這是大西北的門戶,也是河防北端的要塞,其地位非常重要。最可惡的是延安的**,其獨立第一八三旅王震所部,常常偸襲河防守軍的側背,影響河防,故司令長官部命第六十一師,將河防交給友軍後,開到宜川,在延安東南二百里處,構築碉堡線陣地,封鎖守備,以防匪軍南侵(江西剿匪時,以碉堡政策奏效,對付匪軍很有用)。陝北是黃土高原,百姓多住窰洞,因此,我們有...

  • 文章寒窰門前冷落車馬稀——終日見不到幾個遊客,守門人自嘲是現代王寶釧。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前人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寒窑 历史考究

    王宝钏「寒」本是西安的历史名胜,然而在改革开放社会的快速变迁,和现代人对婚姻观的不同诠释下,这个本是热门景点的古蹟,却成了眞正的「寒」,一位守门的老人自嘲的表示,他们是现代王宝钏,终日苦守着这个「寒」,却见不到几个游客。「寒」故事缘自唐代,相传唐末丞相王允三女王宝钏才貌双全,却不愿父母作主嫁入豪门,不惜与父母决裂与穷乞丐薛平贵结婚。薛平贵后因降服「红鬃妖马」而被封为后督军府,再随军西征一去十八年,王宝钏只身居住在长安南郊五典坡的一个小土中,尽管

  • 文章王宝钏的寒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7期  作者:劉嘯月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王宝钏 寒窑 曲江池

    抗战期间,因公道经西安,同行者谓王宝钏的寒就在城外。由西安城外东南行约十华里的泥土公路旁,有一曲江池,相传即为秦时宜春苑旧址,到汉武帝时又掘而扩之,重加修整,因水流曲折,故而得名。唐玄宗开元年间,重加疏凿,周围逾七里,花木扶疏,烟水明媚,吸引不少游人,故每届春节,老幼男女,多到此游乐,车水马龙,不绝于途,玄宗也曾率嫔妃幸此游览。嗣后历遭兵燹,遂成废墟,今虽犹以「曲江流飮」称为西京八景之一,但只余荒烟蔓草,白杨衰柳,徒令人凭吊而已。曲江池的东南角,有一

  • 文章闲话耀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耀州 瓷器 历史

    家鄕关中有句农谚「立夏不下,犂耙高挂;立夏下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谚语中的「下」字,是指下雨,是说在陕西关中地区,立夏这一天若没有下雨,今年干旱,秋禾不能下种,只有把犂耙等农耕用具高挂起来,让它闲着;若立夏这一天下了一阵雨,我们在未谈耀州之前,先说说柴,以柴为佐证,以证明耀州之精美。柴是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公元九五四—九五九)所建的瓷,距今约有一千年左右,址是建在现在浙江余姚,因位于古越州,所以也称「越」今年雨水充沛,秋禾可预卜丰收

  • 文章吉州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聶志剛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景德镇 瓷器产品 陶瓷史

    泰和 聂志刚景德鎭的老工有句溯宗的话:「我们的师祖是永和人。」永和鎭今属吉安县,是古代有名的吉州所在地。它地处赣江中游,特产丰富,交通方便,同朱仙鎭、景德鎭并称「天下三鎭」。这个鎭始建于晩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六街三巿,七十二条花街」,就是当年繁荣景象的写照。至元朝末年,才逐渐衰落。不久前的一天,我有缘走访古城。张目环顾,虽然难寻旧时风光,但从一条条用匣钵和砖砌成的纵横交错的街巷,还可窥见瓷城当年的规模。在那里,如山似的包,栉次鳞比

  • 文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5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2-03-01
    关键字: 陶器 生活用具 烧制 简介

    齐备。货挑子,年深月久,成为习惯,届时补给到家,因此那家天黑,便那家借宿。有上年订做之货,此时亦送到。鄕间人不是常有现款的,又可以用白米折价付给。窖货经过上釉,不透空气、不漏水、故可盛酒盛糖,或藏收货物。买时检视上釉匀否,最为重要。碗碟一类,资料高于陶器,粗有花纹、白质加绘、上白釉,在川中称为粗碗,以别于瓷器。也不与缸钵同出货。比粗碗碟高一等的,称为借假瓷碗,较之湖南醴陵瓷,仍然逊色。上述窖货,非随处可烧制,须土质适宜方可,故有负贩专业。尙有小件窖货,如菸锅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