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秦腔共返回5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腔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秦腔 诗词

    一华夏文化西向东,秦腔原为戏曲宗,陕台相隔千万里,岁岁年年扬秦声。二西北五省两地方,文化艺术千百项,民间技艺尙传统,四亿同胞喜秦腔。三秦音高亢气如虹,激昂声振山林中,北国多出豪侠士,实系戏曲敎化功。四秦腔艺术传宝岛,青年学子纷来学,王宝钏与陈世美,剧情感人技艺高。五演唱秦腔有剧团,勤习亦组自乐班,每年均在舞台演,发扬文化艺灿然。六爱国爱鄕此心同,每当秦腔演出中,同鄕相互争相吿,鄕音感人显眞情。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6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实验剧团 戏曲演变

    秦腔戏剧,源达流长,为大家公认是我国最古老,而年代最久远的民间艺术,相传始于商周,盛行于秦汉,到唐明皇黎园子弟发展到高峰,今天戏剧界所祭拜之祖师爷唐明皇与西秦王爷,即因此而来,秦腔实际盛行是在淸朝,因为淸王朝提倡戏曲,宫中经常演唱,各地方之戏曲均至京城演出,一时人才辈出,因秦腔戏曲高昂激起,振奋人心,加之文武场乐器完整,另有梆子助节拍,听起来悦耳,各地方戏均仿设,所以发展有山东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因形形色色所以又名叫乱弹,所以说各省

  • 文章漫谈秦腔及其板眼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白又宜  出版时间:1974-10-15
    关键字: 秦腔 秦腔教学 腔调 板眼

    我旅台同鄕于距今二十年前,即曾联合同好组织秦腔硏究社,因当时参加者均能热心硏习,故尝有优异之成绩表现,台北各广播电台曾多次邀请播唱录音,如警察及民防电台今尙妥存笔者与王莹女士(录音时报名为王小英)合唱之南天门,经常在地方戏剧节目中播放;嗣我旅居台中同鄕,也曾组织业余秦腔社,在台北、台中及每逢于院长寿辰有多次演出,也曾应邀参加过地方戏剧比赛劳军活动,成绩尤为良好;据我所知旅台同鄕中对秦腔爱好且有硏究,能打能拉能唱能演者,不下卅余人,惟因散居各地,都忙于本身

  • 文章秦聲秦態最迷離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作者:汪其楣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秦腔 魏长生 旦角造型 秦腔名剧

    提到秦腔,听过的和没听过的人,都不敢掉以轻心。戏剧课本里的秦腔总是占著很大的篇幅,讨论说书、弹唱与戏曲的血缘,都会遍举秦腔的戏码,考证傩戏、地戏,或各种傀儡戏的交叉关系,秦腔的音乐结构又到处出现。有关大戏的形成,小戏的演变,以及最重要的,近代戏曲史上的花部与雅部大决战,最后是号称乱弹的京戏夺魁,清雅的昆曲隐藏起来,但过程中似乎看的就是一部散布四界的秦腔演化史。秦腔名伶魏长生对京戏影响深远就连不亲近理论的读者,也会被乾隆年间秦腔伶人魏长生所吸引。据说他初到

  • 文章秦腔——包公赔情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0期  作者:秦腔戏剧学会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秦腔 包拯 戏曲精选

    人物:一、包拯—包。二、王鳳英—嫂。三、家院—院。四、王朝—王。五、馬漢—馬。六、衆役—衆。包:(白)王朝、馬漢!馬王:(白)嗨!包:(白)將包勉押入銅鍘!馬王:(白)嗨!包:(詩)正氣凜凜天地動,銅鍘閃閃神鬼驚!長亭鍘姪。馬王:(白)銅、鈴、開!包:(白)開——鍘——。馬王:(白)開——鍘——。衆:(白)開——鍘。開——鍘——。包:(白)秉公難過嫂嫂情。馬王:(白)禀相爺!包:(白)包勉尸首。馬王:(白)驗呈面前。包:(白)暫緩陳州之行,打轎回府!馬王...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2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研究社 秦腔剧团 《三击掌》 《三回头》

    本年秦腔活动,除台中自乐班、台北杭州南路自乐班按期演练外,二月份「秦腔硏究社」与「秦腔剧团」在社敎舘与艺术舘各演了一场,「秦腔剧团」并在高雄文化中心演出一场,九月廿七日「秦腔硏究社」在国军文艺活动中心演出「烙碗记」、「藏舟」、「扣押」、「柜中缘」四折戏,由吴桢、贾云峯、刘仕枢、杨仕忠指导,参加演出人员「烙碗计」:冯宗陶、郭玉娟、石德印、黄春满,「藏舟」:郑智莲、黎荣珍、王键钰、杨春金,「扣押」:桑忠翔、陈美妃、郭玉娟、花凤娥、郑亚玲、王健钰、廖愫理、杨春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剧团 秦腔演变 《拾玉镯》 《二进宫》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戏剧演唱,至少千年以上历史,从唐明皇梨园子弟时期开始到目前,历经漫长岁月,现在所演出的各地方戏均出同原,由秦腔演变,形成今日多彩多姿不同腔调戏剧,中间多少变化、唱工、行头、化妆,均有钜大改变,多少演唱人员的起伏,都在在说明了今日中国戏剧的随时代在改变中。所以从事戏剧工作者,不要怕变,不要怕改,重要的是推广,发扬薪火相传,继续下去,能生根发芽。三月份秦腔剧团在台北艺术馆演出了「拾玉镯」,由张育华饰孙玉姣、陆光仪饰傅明、王银丽饰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0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实验剧团 台北社教馆 《秦香莲》 秦腔自乐班

    秦腔在同鄕的热心赞助,与实际参加演出者推动下,不断的在舞台演出,受到各界好评,如此不但保持了我国民间古老戏剧传统,并能推陈出新,训练了不少靑年与学生,薪火相传,使秦腔艺术,发芽生根,永恒流传,是値得欣慰的。台北社敎馆所成立之「秦腔实验剧团」是由各大学院校靑年学生组成,利用假日演练,曾有过多次演出,他是继西北秦腔硏究社,与秦腔剧团后的秦腔有力推动组织,因为学生们热心学习,加之演出成功,受到敎育文化单位各方面重视,为鼓励其再接再励,奋斗不懈精神,本年敎育部颁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戏剧学会 秦腔实验剧团 三军军官俱乐部

    为加强秦腔剧艺活动,秦腔戏剧学会员员大会,于本年八月十六日假台北市三军军官俱乐部明德厅召开,出席会员百余人,同鄕大老王伯础,甘肃同鄕会理事长李世勋,靑海同鄕会理事尤存玉,陕西同鄕会总干事王保民,立法院总务主任王向南、张晴光将军、张鸿文将军、胡恒敎授、何维孝校长均出席指导,出席有周化南、张翼鹏、李博、王之超、郭正明、张瑞岐、杨仕忠、高锦忠、郭润亭、陈光辉、唐续尧、尤生武、李景丽、贾育民等百余人。会议由理事长张佐鹏主持,说明国内秦腔年来发展公演情形,并报

  • 文章秦腔——打金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秦腔戏剧学会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秦腔 戏剧 打金枝 剧本

    瑷与我儿出气呀!小旦白:父王,你把郭瑷杀了,丢下儿我………呢?正旦白:我陪你。正生白:抬哇!有龙母陪伴你。小旦白:嗯!丢下儿我。正旦白:你怎么样啊?小旦白:丢下儿我吗,到底咋了。正生白:嘿嘿嘿嘿!(唱)忙把内侍一声启,后宫院与王换朝衣。(注:秦腔剧团排练剧照)(注:秦腔“三回头”剧照)

共54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