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往事共返回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鄉憶往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人日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湘乡 抗日战争 往事 追忆

    年夏,该队突然进驻我家(宋家衖)隔邻之茄堂,即台机公司退休,去年春节返鄕探亲,不幸病逝之黄磊(近阳)先生老家。此为附近唯一全部火砖建造之老屋,相当气派,惜未如一般高级住宅之加围墙,美中不足。龙队人员初到第一天,便把我家许多门扇拆去架牀,当然未见归还。隔了几天,他们七八条大汉,呼啸而来,不容分说,跳入我家池塘一阵搅和,说也奇怪,平时不见踪影的大尾草鱼、鲢鱼等,一一跃出水面,彼等手到捉来,满载而去。对这两件敢怒而不敢言的往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龙队之来茄堂,有两种

  • 文章往事鳞爪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孫世強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自传 从军往事 抗日战争

    开窍了,聪明了,任何字都难不倒我,而且有些大我很多的同学还要叫我指点他们哩。二、大街上行船,二楼窗口买油条民国廿年七月涨大水,武汉饱受水患之苦,尤其汉口较为低洼,成为一片泽国,大水漫过火车顶,直逼二楼,大街小巷处处可以行船,当时 家父携我和长兄于赴黄冈途中经过汉口,「躬逢其盛」,被困一星期,水势才消退。最有趣的是:小贩划著小船卖早点,我和家兄就在旅社的二楼窗口买烧饼油条吃,两个孩子乐得哈哈大笑。驹光如驶,匆匆已将六十年,往事历历在目,而家兄已作古十七年

  • 文章抗日《三字经》幷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趙益三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日《三字经》 往事背景 内容介绍

    抗战初期,我在故乡文水县原西村上小学时唸的是两套课本,一套是开始时的启蒙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人们俗称三百千三本小书。另一套是一九三九年文水县抗日县政府教育科编写的抗日《三字经》油印本。由于日寇经济封杀,纸张印刷困难,每村学校只发两册样本,同学们互相传抄。我当时任本村儿童团团长。原西村位于汾河东岸,属文水县管辖,离县城六十华里,隔着两条大河,敌人来的机会很少。离祁县十二华里,敌军来时较多,属于敌我交叉区域。为防止敌人扰乱,让其它小同学们也

  • 文章記曇花一現的平陽臨時中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1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平阳临时中学 抗日战争 往事回忆

    的难题,笔者不得不记述当年临中往事,与现时尙有多人缅怀旧情,敬希现在旅居台湾的师生同学,以及友人,请来信寄温州同鄕会转交笔者,以资连络。[1] 据中央日报78年十一月六日报导:中共擧办的「第五次国际钾素讨论会」透露:大陆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耕地处于缺钾状态,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海南省缺钾的田地即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目前大陆尙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大型钾矿,所以钾肥还要仰赖进口。[2] 北大化学系主任曾昭伦先生,也是当时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与淸大敎授高崇熙

  • 文章國立第廿二中學流亡記(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李春序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学校西迁 难忘往事 投笔从戎

    参、投笔从戎的青年军全校西迁,艰苦备尝,历时三个月,跋涉数千里。一九四四年秋末,到达陕南,才是终站,分别到不同校址报到。除一分校在安康市外,其他部分都在汉阴县。校本部在涧池舖,二分校在蒲溪舖,师范部在平梁舖。师生数千之众,身心俱疲,此时总算安定了下来。接着准备迎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这一年是中日战争的第七个年头。全国上下,窘困到了极点。在长期抗战的决策之下,全靠民心士气的精神力量,支持抗日,作殊死奋战。回想起来,不论是国家或者是个人,这一年都是最关键性

  • 文章痛徹五內的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郭荃逢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抗日战争 校园变迁

    人生如梦,尤其到了晩年,记忆力减退,往事如过眼云烟,早已糢糊难辨。但是,对我来说,却有一件事深深刻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每一忆及,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不禁悲泪盈眶,哽咽难忍。因为在这次事件中,我曾两度死里逃生,且目睹未成年学子多人,死伤在日寇机枪及刺刀之下,而无可奈何。事情发生在民国三十三年夏末。因中原会战,国军失利,日寇继续南侵,位于安徽阜阳境内之国立廿二中,师生都必须随时准备,应付日机之空袭,课业无法照常进行,遂有迁校之议。不幸事件,就发生在迁校

  • 文章抗戰期間的學校生活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期  作者:單繩武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国立暨南大学 往事回忆

    难以稽考。惟后方十九省市,及龄儿童入学人数占总数百分之七十强,在战时人力、物力维艰之时,能对国家基础敎育推进而有此成效,实属难能可贵。谈战时敎育,値得大书特书者,政府为拯救靑年,免为共党(共党也在吸收靑年)或敌伪利用,一方面用种种方法向敌后战区,大量争取靑年并在后方广设招致站,安置逃出虎穴的靑年,先有栖身之处,然后各依志趣,分别就业就学,另一方面在敌伪控制区域,依「沦陷区敎育实施方案」就地在地下吸收靑年予以抗日敎育。地下敎育工作人员,冒险犯难,其功在国家

  • 文章追憶少年時傳唱的抗戰歌曲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作者:劉慶林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往事回忆 抗战歌曲

    剧烈战斗的情节,和人民疾苦的惨状。回忆民国廿七年,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日军以陆空优势的武力,一天天在华北战场,夺取了各重要的城池,也一天天听到战事逼近省垣开封的消息。但就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封各级学校,相继成立了抗敌后援会,我的学校,聘请了上海音专毕业的金老师,教导学子们唱「抗日歌曲」,培养大家同仇敌忾的斗志。我八岁时就学会了唱聂耳作曲的「卖报歌」、「慰劳歌」和(风云儿女)影片中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还有黄自作曲的「九一八」、「睡狮」和「抗敌歌」;以及刘雪庵

  • 文章就讀日據時期故鄉的髙级小學回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李榮庭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日军建校 往事回忆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本在河北省,宛平縣蘆溝橋發動戰爭,佔領北平,旋即進攻山西。山西配合全國整體戰略,經過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會戰,至民國二十七年春,日軍到了故鄕臨晉縣,人心慌恐,各級大、中、小學都解散停課,整天在準備躱日本,當時地方上也有游擊隊出沒,日軍駐在臨晉縣城和第四區吳王渡的軍隊,不斷的出城到鄕下掃蕩,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爲。有一次正是收麥時節,日本聽到我村(菩薩村)有游擊隊活動,出動約一個連的步、騎、砲協同,行軍到我村南約二華里...

  • 文章抗戰時期故鄕教育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3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松江 教育 往事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發生,日軍進佔上海租界以後,不久我即返回故鄕松江,展開靑年團宣傳工作。這是筆者在故鄕淪陷後第一次回到老家,一切顯得有些陌生。靑年團敵後工作重點在組訓陷區靑年,尤其是知識靑年,因此,我決定從敎育界方面進行。當時,筆者和同學兼同志鄭家鼐兄一再硏究以後,認爲自己先辦一所小學作爲據點,但我們自己又不願出面,因此乃找到了過去母校(西渡小學)美術老師張懷西及其子張石蓀洽談。張懷西認爲辦學有錢可賺,他願意出任校長,由他兒子石蓀負責總務,...

共37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