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报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利濟醫學堂和利濟學堂報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1期  作者:俞天舒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医学 教育 学报 利济医学堂

    立春」、或「惊蛰」这些节候的名称。每期一百页,约三万字。全年二十四册售价银圆四元。学报辟有多个专栏。医学论者文章约占三分之二。有文录、院录、书录三个栏目。文录刊历代医家论医的文章;院录主要刊学堂自编的医学讲义,其次为学堂的一些规章制度;书录主要刊学当教习阐述医学名著的书稿。此外,尚有近政备考、时事鉴要、洋务掇闻、学蔀新录、农学琐言、艺事稗乘、商务丛谈、格致巵言、见闻近录、经世文传、利济外乘等专栏,内容非常丰富。但从这些栏目中也明显看出带有鼓吹维新变法的倾向

  • 文章【黄庆澄】与【算学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黃令嬿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数学 算学报 黄庆澄 人物传记

    一)「算学报」大约是我国人自办的最早「数学」普及刊物,首创此报的先祖父黄庆澄公,则是我国早期有影响力的数学普及工作者之一。庆澄公原名炳达,字钦敎,号愚初,亦作源初;浙江省温州府平阳县江南区(今苍南县钱库区)黄车堡人。生于清同治二年(公元一八六二),卒于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享年四十三岁。家贫力学,为人「跌宕有奇气」;硏究问题,慎思明辨,往往有自己独特深入的看法,不屑人云亦云。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廿四岁,应府试中式,因不满官府无礼诬人,挺身抗争

  • 文章贵州大学学报发刊辞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5期  作者:張廷休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国立贵州大学学报 发刊词 展望

    本大学学报编纂委员会,既辑第一期学报,文史专刊,索余一言以发之。余惟一国学术人才之兴,盖必得其时其具其人,然后蔚然而成风会。汉之学昌于武帝,唐之文育于玄宗,待其时也。汉初诸儒集于齐鲁,英美俊才多起于剑桥哈佛,有其具也。两宋学派,衍于二程,近世哲学,溯源于康德,近其人也。一方之学术人才亦然,三者合然后兴。盖上世俊杰萃于河域,东晋以来发于长江以南。有淸之初,学术莫茂于苏皖,以被于浙赣。嘉道而后,文武钟于三湘,而邮乎蜀粤。其弛张起伏,如岁之有丰歉,无定在者

  • 文章四川最早之兩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2期  出版时间:1966-12-01
    关键字: 宋育仁 《渝报》 《蜀学报 吴之英 早期报纸

    渝报于前淸光緖二十三年十月在重庆出版,总理宋育仁,主笔潘淸荫。每旬发行,每册约二十页,木刻贡川纸印。所载分谕折,译报,新论,省内外及国外新闻等,出至十六期而止。蜀学报于光緖二十四年三月在成都出版,总理宋育仁,主笔吴之英。每旬发行,每册约二十五页,木刻毛边纸印。所载分谕旨,学会讲义,专论,海外近事,中国近事,蜀中近事等,丛书报为本报之附刊。

  • 文章辛亥革命前的〈国粹学报〉与孔望山造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劉鳳桂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国粹学报 孔望山佛教造像 佛教石刻遗存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〇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创刊于上海,由郑实主编的〈国粹学报〉,在首页「文物简报—海州文物」栏目中,赫然发现一则报导称:「孔望山佛门诸贤像,在崖下,剥蚀异常,不知何朝人所绘。」这是首次发现在国内报刊上披露的孔望山佛教造像内涵文字,从网络上查得,时间已过去一〇六年。为了不让史料再次湮没,笔者在此录出,以供今后研究者参照。〈国粹学报〉是晚清时期辛亥革命前,从事研究国学的革命团体—「国学保存会」的刊物。创刊于一九〇五年初,至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

  • 文章台北市甘肅同鄕會資助永登縣紅城鎭進化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的報吿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甘肃同乡会 捐资助学报告 感谢函

    台灣甘肅同鄕會:紅城鎭進化學校是所八年制學校,占地面積七四四〇平方公尺,建築面積一四四〇平方公尺。現有十二個敎學班,在校學生四一八人,其中初中生一三一人,小學生二八七人。有專任敎師三十人,其中女敎師六人。學校所在地已普及初等義務(國民)敎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普及率、畢業率均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以前,該校年久失修,校舍破爛,敎學設施不足,影響了敎育敎學質量的提高。一九八五年後,群衆認識到了脫貧致富、必先育人的道理,先後捐款三萬二千元,學校自籌一萬元...

  • 文章歡迎投稿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期  出版时间:1971-03-15
    关键字: 征稿启事 同乡动态 就学报道 文化教育

    一、旅臺各縣市同鄕近況介紹二、同鄕及長子弟就業就學情形報導三、武進政治經濟敎育文化有關史料四、武進鄕賢先哲之傳略軼事五、武進各鄕工業介紹六、武進地方古蹟故事

  • 文章棗陽一中上學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衛光立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幸运被录 开学报到 枣阳一中介绍 十里不同俗 木梳蓖 洋布装束 南北口音 方言对话 条件艰苦 伙食简单 洗刷不便 农业合作社 贷款上学 享受助学金 整党整风 反右斗争 后期平反

    民國31年(1942年)生於棗陽太平區。棗陽師範學校畢業。曾在人民解放軍服役至正團職專業。後在襄樊市地方誌辦公室任職,已退休。曾主編《襄樊市誌》及多部地方文史書刊,著有《燃燒的夕陽》等多部文學作品。育有三女。現住襄陽。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