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哲学共返回10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公偉敎授行傳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黄公伟 《人生哲学》 佛教 哲学

    字,可谓名副其实。八岁在村中义塾从马老师读当时之「共和国教科书」,兼读四书五经,学名「士学」,民国二十六年抗战打游击时,始改今名,字毅民,晩退休后,号「东雨轩主」。先生小学毕业后,升入保定第六中学,二十岁毕业,考入北平警官高等学校第七期,同时在北大、清华旁听,并从梁任公习佛学。二十四岁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习文史,兼习哲学及新闻。二十八岁赴日本东京帝大为研究员,研究东方哲学。三十岁回国在北平育英中学教书,七七抗战爆发,应第二战区友人征召,入冀晋游击区打游击

  • 文章三民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纲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梁兆康 出版时间:1993-11-12
    关键字: 三民主义哲学 民生哲学 力行哲学 本体哲学 纲领

    一、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民生哲学「人类求生存,互助同进步」的哲学就是民生哲学,在上面已经说明过了。我们也知道,戴季陶先生在「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书中,提出了「民生哲学」的基础来。戴先生说:我们知道了孙先生的三民主义是在救国,便晓得这三民主义,是孙先生思想之中具体的实际的部分。但是孙先生的思想当中,有没有作这具体的实际的主义之基础的最高槪念?这一点是研究先生思想的人所最要注意的。要知道这一点,便要把孙先生的全部著作,作一个总研究,还要把先生的一生言行,作

  • 文章知行學説在中國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哲学 知行学说 儒墨法 中国哲学

    引言哲学(Philosphy)的范围,既有古今之分,亦有中西之别。就古今之分言:古代哲学与宗敎相对立,包括着科学;现代哲学既与宗敎相对立,亦不包括科学。孔德把学术进化(或称文化进化)分为三个时期:一为神学时期,二为哲学时期,三为科学时期。 国父孙中山先生与先总统 蒋中正先生处在新科学发达时期,虽重视科学,但不否定或轻视宗敎与哲学。过去包括科学的哲学,范围较广,可以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都置于讨论之列;现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已成家立业,自立门户,故

  • 文章阎伯川先生的哲学思想及其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鳳行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哲学思想 “中的哲学” 思想文化

    读八月三日「长河」刋出江灿腾先生的大作「阎锡山』的喇嘛称』哲学」,既副史实,又饶趣味,使伯川先生的学生如我者,读来倍感温馨,但说「阎氏的人生观是从『喇嘛称』而来。」似有未妥,伯川先生的哲学思想,是传承儒家的「中的哲学」。他认为宇宙本体就是宇宙万象之母,亦即为「中」,万象皆由本体而来。「中」是天道,亦是人道,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万物万象,得「中」则成,失「中」则败。「中」的表现是恰当正好,在部位上是不偏不倚,在程度上是无过无不及,在关系上横不碍其他,竖

  • 文章行到水窮處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杏林子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曼陀罗花 人生哲学 回归自然

    回到起初我們總說要「回歸自然」。其實,我們眞正要回歸的是順應天意的怡然,不忮不求的坦蕩,不患得患失的自在;不矯飾、不僞裝、不刻意求工,以最單純原始的心與天地應合。在混沌初時,人的生命原是與大地的生命合而爲一的。初雨最是喜歡久晴之後的初雨。急雨打在泥土地上,翻騰起一股濃郁的土腥氣,有些嗆鼻,卻十分好聞(其實曝晒之後的土地也有這樣的味道,只不過夾帶腐草味,不若初雨時的泥土香醇)。原來大地也有它的體臭,洗澡時才知道。生的氣息門口有隻不知被誰家車子輾斃的貓屍。整...

  • 文章窥基思想与欧美哲学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期  作者:王止峻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窥基法师 欧美 哲学 儒家思想

    法相宗创自印度弥勒菩萨窥基法师,俗姓尉迟,唐太宗名将尉迟恭之犹子,山西朔县人。年十七,入长安大慈恩寺,师事玄奘大师,先习梵语。二十五岁,应诏译经,遂专精著述,造疏凡百本,宏扬法相宗之精义,功莫与京。法相宗,创自印度释迦佛时之弥勒大菩萨。释迦圆寂后,弥勒大菩萨,即继承其位,而为当时之佛祖。中国玄奘大师,继承弥勒大菩萨,弘扬法相宗于中国,此宗在印度遂淹没。窥基法师,了悟其奥义,造百疏释,广为宏扬。时至今日,中外硏习之学者,均认为佛学的科学立论,与哲学的基本

  • 文章至聖先師——孔子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董訓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孔子 儒学 思想文化 哲学

    注:魏敬先发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昌平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二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曾问礼于老聃,归而教授弟子。并周游列国,删诗书,定礼乐,晚年尤好周易,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并修春秋,享寿七十三岁。孔子为儒学之祖,其思想之博大,实古今之罕见。其对于宇宙论、知识论、人生哲学,教育等均有高深奥妙之见解。一、宇宙论—孔子之学说,最玄奥的是易经。易之基本概念为易、象、辞。易之言变易,天地万物无处不变,无时不变。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

  • 文章易經周易學與太極拳學國術學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1期  作者:张唯中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周易 太极 天象 占卜 哲学

    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系下二章亦说:「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㈡孔子的周易学,是哲学亦是古代科学。周易学是哲学,亦是中国古代科学。系辞上传一章首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几句话,已槪括了哲学科学,空间时间,宇宙奥祕,以及人物史事盛衰存亡之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言太阳系日球地球之空间。说卦传十一章有曰:「干为天,坤为地。」三章亦曰:「天地定位」。定位者,人物史

  • 文章輸與贏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输赢 人生哲学 不服输

    只會窮嚷「不服」,卻不肯用心去想去學,其結局仍跳不出「輸」!真正「不服輸」的人,那裏有空耍嘴皮、表演酸葡萄的幼稚心理?真正「不服輸」的人,一定是篤實積極地取長補短,迎頭趕上別人。「勤能補拙」能使「不服輸」的力行者後來居上。今天輸了,不必氣餒,只要痛下決心,立定志向,講究方法,認真有恒,那麼,明天就會輸少些,後天就會拉成平手,也極有可能終於變成贏家。

  • 文章知足旳真義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圣严法师 知足 人生哲学

    聖嚴法師説:知足很難。有人説:「我什麼也不要,我很知足。」因為他什麼也不要,所以他覺得也不需要再奉獻付出。像這一種人不叫知足,叫自私。也有人説:「我很知足,我有吃,有住就夠了。我不想再追求什麼,也不要再跟人爭什麼。」像這一種人,也不叫知足,叫逃避現實。知足真正的意思是:我們對物質或名利這些身外之物已經不貪求了,但是生命還在,應該要追求生命的更大意義。我們要讓自己的身體、心理更健康,要讓自己的內在更充實。將這個充實的生命,回饋給社會,奉獻給大眾,這才是知足...

共104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