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名人言论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曾國藩談書道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黎正甫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曾国藩 书法 为学之道 名人言论

    曾氏祖孫 何氏兄弟在祝嘉編著的「中國書學史」中,淸朝書學名家列有曾國藩及其弟國荃,子紀澤,孫廣鈞。雲嶽樓筆談云:「國藩平生於書博習窮擅,未嘗少懈,欲合剛健婀娜以成體。然秉性凝重,筆亦隨之,故終以凝健勝。國荃專意率更,腕空筆實,方整有疏宕之美。紀澤書功最深,所資亦最博,惟筆力稍弱,不能副志。廣鈞書宗率更,稍參北碑,以廓其勢,遒整方峻,晚而益和。」曾氏祖孫三代皆以書學名家。國荃、紀澤之成功,皆由於國藩平日敎導有方,觀其家訓,可以知之。何紹基兄弟與曾國藩相交甚...

  • 文章為人類帶來幸福的——自然醫學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張國民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自然医学 医学常识 名人言论

    ●酷愛大自然,足跡山水間。—張國民●大自然的智慧,是無邊無量無限無終止的(亦即「智慧如海」);大自然(天意)走進人間,入進人心,入進環境,大自然深化一切。—大好佬我尊敬大自然,我愛戀大自然。大自然爲人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條件——空氣、陽光、水、磁、食物‥‥‥‥大自然爲人類創造了千姿百態的景觀——莽莽蒼蒼的高山、浩瀚深沉的大海‥‥‥‥大自然爲人類探索它的秘密留出博大的空間——「物我同源」——「天人感應」(唯象科學)‥‥‥‥‥‥大自然爲人類得到它的公正無私的智...

  • 文章康廬文存(十四)——論孟子反對父教(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8-07-10
    关键字: 孟子 父教 家庭教育 名人言论

    大家都知道:人生須受三種敎育。第一,是家庭敎育;第二,是學校敎育;第三,是社會敎育。早在一千年前,宋人編「三字經」爲訓蒙之書,早經說到家庭敎育的重要。三字經稱「母敎」的重要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接着說「父敎」的重要及師敎之當嚴:竇燕山,有義方;敎五子,名俱揚。養不敎,父之過;敎不嚴,師之惰。上面所引三字經,由家庭家育(包含母敎和父敎)說到學校敎育中的管敎,也非嚴格不可。又下面幾句,亟言爲人子,從小就得受敎育,如云:「子不學,非所宜。」又云:...

  • 文章論「博學於文」與「行己有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何廣棪 出版时间:1994-09-30
    关键字: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名人言论 出处考略

    等为最盛传。淸乾隆之时,辑《四库全书》,所撰《提要》已称誉亭林,曰:「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牴牾者少。非如杨慎、焦竑诸人,偶然渉猎,得一义之异同,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2]至淸人张穆,道光年间撰《顾亭林先生年谱》,其于《序》中亦谓:「本朝学业之盛,亭林先生实牖启之。而洞古今,明治要,学识赅贯,卒亦无能及先生之大者。」是知亭林固一代儒宗,其学识渊博通贯而切实用,撰文引证浩博而鲜牴牾。淸世崇尙朴学

  • 文章古人談養生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5期  作者:丁慰慈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丁慰慈 养生之道 古人 名人言论 健康知识

    編者註:作者曾遠赴世界各地,從事民俗調查,比較各國風土人情,他認爲禮失求諸野,並發現古代的智慧給現代人很多偉大的啓示,故作此文。

  • 文章何謂文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雨堂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海州文献 文献之谈 名人言论

    昨日下午,接到「海州文獻」第十七卷·第二期,正在興高彩烈閱讀之時,舊友張君問:「何謂文獻」?一時答不上來,勉强說道:「文獻,就是文獻。」張君笑笑:「我知之矣!邵老,就是邵老」!因而聯想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生由之,而不知其道者」。這幾句古話。未免汗顏!無可奈何,祇好請敎啞師(辭源)尋到老根:「論語:『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也……』朱註:文,典籍也。獻,賢也。」某也不才,幼時也曾讀過四書(大學、中...

  • 文章康廬文存(十五)——論孟子反對父教(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孟子 父教 家庭教育 名人言论 历代名贤教子例证

    (五)歷代名賢敎子舉例一、漢魏至明代人的例證甲、兩漢我國自漢武帝(西元前一、二世紀)以來尊崇儒術,士大夫階層多重視「家敎」,孟子不敎子及易子而敎之說,不爲多數家庭所接受。歷代名賢敎子之例,則不勝枚舉,由於篇幅關係,下文只舉極少數例證,以代表古代知識分子重視家庭敎育之一斑。(所舉證原則上以時代爲先後,但因材料來源關係,有時亦不能全依時代爲排列次序,讀者諒之!)⒈孔聖後裔孔安國之兄,曲阜人孔臧:戒子孔琳書。⒉東方朔:誡子。原書見藝文類聚卷二十三,又見太平御覽...

  • 文章山西梆子的起源及其演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梆子腔起源 名人言论 吴太初 山西梆子 名角 演变过程

    梆子腔起源考梆子腔爲戲曲腔調名,以所用樂器而得名。梆子以棗木製成,山西陝西以產棗著名,棗木極易取得。棗木赤紅美觀,堅實沈重,擊之聲音淸脆高昻,久敲不碎不裂。戲班用之梆子共兩根,長六七寸,粗約寸半,以右手所拿之梆,擊左手所拿之梆。換言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二根梆子之粗細長短相等,惟有時將左手梆子中間略予挖空,俾其聲音更爲響亮。梆子腔發源於陝西,陝西爲古代秦國,所以把這種戲稱爲秦腔。在中國戲劇史上,除南北曲外,秦腔可算最早的一種。嚴長明在「秦雲擷英小錄」中...

  • 文章中庸本義(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杜為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中庸思想 名人言论 老子 孔子 尽性释义 尽己之性

    第二節 盡性盡性者,「合外內」「一心物」,內得乎中,外發爲和也。此爲中庸之道之所由成,亦爲中國民族產生文明之源也。故欲發揮自性之功能,一言以蔽之曰:盡性而已。中庸曰:「惟天下之至誠,爲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貨育,則可與天地參矣。」天地之化育萬物,天地之盡性也。人類之創造文明,人類之盡性也。蓋人類賦有自性,從而發揮其自性,以盡自性之功能,乃自然進化之道也,不特盡己之性,且盡人...

  • 文章中庸本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0期  作者:杜為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中庸释义 尽人之性 相关记载 名人言论 尽物之性

    第二日 盡人之性旣能盡己之性矣,則能盡人之性。蓋盡性工夫,必依性之自然規律「合人我」爲一以發仁,以盡己之性,則能敎人依性之自然規律「合人我」爲一以發仁,以盡人之性。盡己之性者,「率性之謂道也。」盡人之性者,「修道之謂敎也」。孔子敎門弟子立志求仁,卽是敎門弟子「合人我」爲一以發仁,盡人之性也。夫盡己之性,則仁心宏揚;仁心宏揚,私欲自滅。故仁者有大人一體之懷,行其仁民愛物之所不容己之事,以仁爲己任,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自然流露於人我相接之際也。旣能如此,則與...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