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古城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两千年前三晋古城的特色——中华文明的摇篮,民族色彩丰富,古城保存完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張德成 謝鴻喜 李永寵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山西古城 古城特色 历史变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是硏究、重现古代文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当今的社会进步,古城硏究亦存在重要的借鉴作用。就旅游业而言,古城风貌亦是世界旅游的热点之一和重要资源。山西历史悠久,其历史遗存在国内首屈一指,古城或者说历史文化名城也有许多。但是,所有能够见到的只是明清时期的古城,就历史文化而言,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并不能够或者说并不完全能体现山西的古老文明。山西大地上至今仍存在着一二〇余处古城遗址,对我们来说,是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然而,这些存在了两千余年的古城

  • 文章雁門關攬勝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雁门关揽胜 代县古城 风景名胜 历史怀古

    代县古城与边靖楼代县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北部。这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文物古迹颇多。它的街衢形制和建筑风格是儒家礼制思想的杰出体现。春秋战国时,历属晋、代、赵国。秦建县,魏立郡,北周设州,明清置道,乃戍边重鎭。自古以来这裏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涌现出一大批像赵将李牧、秦将蒙恬、汉将李广、霍去病、唐将薛仁贵、北宋杨家将等诸多民族英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裏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相互碰撞、融合的重要

  • 文章大埔明代古城重现雄姿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 明代古城 修复工程 县志记载 历史背景

    我省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最好的明代城墙——大埔县三河坝明代古城墙及城门箭楼修复主体工程于一月四日竣工,并于今年春节正式向游人开放。据了解,用于修复明代古城墙外墙及城门箭楼的十多万块砖,全部是四四〇多年前修筑城墙时烧制、后来城墙坍塌深埋地下直到修复时才挖出来的明代城墙砖。据《大埔县志》记载,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韩江源头的三河明代古城,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年)。三河城为砖石结构,城墙长一五四七米,高四、五米,上宽二、四米,下宽三、三米。整座城墙

  • 文章常州與武進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77期  作者:玉良  出版时间:1991-11-10
    关键字: 江南文化古城 马迹山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常州与武进这两个地名的含义,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常州是县上面一级的行政区域的名称。如常州府、常州专区;武进是县一级的行政区域的名称,如武进县。由于民国成立后,取消府治,而武进县政府又设在常州城里,因此常州与武进就混同起来了。常州是一个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其他名有晋陵、延陵、毘陵等多次改变。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武进县辖十个区,第一区是城区,即现在的天宁区、钟楼区和郊区;第二区是卜弋桥、厚余、夏溪一带;第三区是奔牛、罗墅湾、西夏墅、小河、孟城一带

  • 文章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藺永茂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新绛县 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简介 历史文物 文化遗产

    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代属魏。南北朝时,北魏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五八三)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己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城南临汾河,北沿丘陵,据高就低随地势制胜。远眺绛州城从西至东「绛州三楼」、「绛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唐代「宝塔」,雄居高垣之上,巧妙利用空间,「创造了生动而变化的城市轮廓与风貌」,这组

  • 文章萬泉文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董一行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万泉文庙 建筑介绍 万泉古城 历史变迁 孔子

    今年五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万荣县万泉文庙和稷王庙两处古建筑,加上原有的东岳庙、后土祠两处,万荣县共有四处「国保单位」。这在我县的文化发展历史上,无疑是一件大事、喜事、盛事,是値得庆贺并引以为荣的事。万泉文庙位于万泉鄕万泉村之东南隅,现系万泉鄕政府所在地。庙内古柏森森、规模宏敞、尽管旧庙栋宇摧残,墙倾瓦裂,但猛一观之仍能给人以肃穆庄严、历史沧桑之感,令人慨叹不已。文庙又称孔庙、圣庙,是专为尊崇祭祀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而修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