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千佛洞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敦煌石窟的藝術寶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郭晉俠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敦煌石窟 千佛洞 雕刻艺术 彩绘艺术

    振奋,热血沸腾。敦煌在古代被称为沙州,是因为由安西到敦煌一带,沿途都是一色细沙而得名。从汉武帝辟河西四郡,入中国版图以后,到晋代五胡十六国时代,先后为前凉、西秦、后凉、北凉、北魏等所据,到宋代为西夏之地。明代统一中国后,因北疆元代后裔势力仍强,曾一度强迫将敦煌人民移入嘉峪关酒泉一带,并封闭嘉峪关。到淸代,才恢复郡治,设沙州厅,并将甘肃各地人民移居于此。在这一个历经沧桑变乱的边陲小县,却在近代变成了中外闻名的地方,在敦煌东南二十里的千佛洞,有着辉映中国古代

  • 文章乡宁千佛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盧冬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千佛洞 民间传说 风景介绍

    千佛洞俗称洞儿庙。位于昌宁鎭营里村东头的红沙山脚下,与洞前的能仁寺浑然一体,成为寺后佛堂。它集雕塑、彩绘和书法艺术与一身,造像精美,雕刻传神,彩绘华丽,浓缩了佛教发展的历史,石窟艺术的精华。一九五二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项目,是《中国名胜辞典》辑录的鄕宁唯一的名胜古蹟。翻开《中国名胜辞典》一九一页对千佛洞有这样的介绍:「按其造像风格,应是隋唐时期的作品。」「洞前寺宇两进院落,应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关于千佛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千佛洞一带曾经水肥草美,有一个放羊

  • 文章敦煌千佛洞——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9期  作者:陳國寧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敦煌考古 千佛洞 建窟与编号 壁画内容 藻井图案

    千佛重扬于世与石室之发现在中国的西北——甘肃省敦煌县境内,有一座与夕辉相映,金光闪烁的三危山,山中有数百个洞窟,它积藏了历代无以数计的佛教美术,中国千余年来的文化遗产,完美地蕴藏那里。多少年代以来,除了少数东西过往的旅客及当地居民知道之外,恐怕少为外人知悉。直到西元一八九七年,西方的考古学者匈牙利地理学会会长洛克济(Professor de Lo'czy)远征到了敦煌,在那儿他非常震惊的发现了这个未见史籍记载的千佛洞,数百个洞窟之中除了四壁上下绘满

  • 文章絲綢之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井上靖 板谷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千佛洞 伊犁河 塔里木河

    井上靖·一九〇七年生,前日本筆會會長,一九五〇年以「鬥牛」得芥川賞;欽慕中國文化,以中國為背景之著名作品有「天平之甍」、「樓蘭」、「敦煌」、「西域物語」等。

  • 文章西遊散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1期  作者:張國立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大雁塔 莫高窟 千佛洞 兴教寺 天龙山石窟 河西走廊

    大雁塔、兴教寺、火焰山、怀想唐三藏麦积山、莫高窟、千佛洞,艺术传千年从广州往西北地区的路线,现在已和卅八年前大不相同,主要原因是中共将外蒙画出大陆的幅员之外,而且还将部份东北、西北的领土画给外蒙,东北九省成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兴安、察哈尔、绥远一线地带也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整个行政区域的改变,西北地区风貌为之大变。搭乘京广线北上至郑州,可接陇海线到兰州,则有兰靑线经西宁到靑海中部的格尔木;亦可乘兰新线经玉泉、哈密到新疆的鸟鲁木齐,其间有支线由吐鲁番通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