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儿时回忆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兒時——廟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朐陽客  出版时间:1980-06-01
    关键字: 儿时回忆 庙会 农具 特产

    初夏日當頭,無風汗自流,碧霞宮外景,爲我夢中留!幼時讀過詩,非常喜愛詩中景物,從不敢寫詩!以上二十字,只是卽景回憶,盼鄕長們不吝賜敎。東海城外西南方約里許,有座白虎山,後更名爲「白璧」,此山的石頭是灰白色,遠看確像一隻白虎因而得名,山下碧霞宮雖不是名刹,但面積不小,分前後院,面南背北,進大門有戲台,稱得上雕樑畫棟氣派雄偉!每年四月初八浴佛節廟會卽在此,憶及兒時上元節後,就盼着此日早臨,家鄕氣候四季分明,該冷的時候冷;該熱時就熱,絕不會突然間冷熱無常,四月...

  • 文章憶述家鄕童年的玩意——關于動物部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童趣 儿时回忆 斗蛐蛐 斗鸡 玩具

    童年爲人生的黃金時代。在此時期,兒童充分表現出好玩的天性。所玩的種類繁多,因時代與地區之不同,而玩意也有別。茲將本人至今記憶猶新的家鄕一些動物方面的玩意,追述如後:一、螞蟻大戰螞蟻是一種聚族而居的小動物,富於合群性,戰鬥性;大槪有黑色與黃色二種,有嚴密的組織,統一的指揮,大的爲王,發現食物,或遇有敵人侵犯,便馬上報告蟻王,蟻王便率衆奄勇應戰,或合力搬運食物,都是浩浩蕩蕩,萬衆一心,前仆後繼,死尸累累。兒童卽利用螞蟻此種特性,故意堆置食物,尋找黑黃兩種螞蟻...

  • 文章童年跟母親赴喜宴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謝芬德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喜宴 牵娘子 听房 儿时回忆

    這一天,是個黃道吉日,吃過早飯,我和弟弟換上新衣裳,我是一身花,花鞋、花衣、花帽子。母親也梳洗一番,搽粉、點胭脂,打扮得很整齊。她是所謂的福太太,應邀到辦喜事的人家去當「牽娘子」,牽新娘。母親坐轎子,(家中的,二人抬)我和弟弟坐挑子,一個農民工用扁擔和繩子,挑著兩個大圓籮筐,我和弟弟坐在裡面,一頭一個,走起路來一閃一閃,挺好玩。可是,過橋時我很害怕,耽心繩斷掉下河。我們經過了河對岸的候家灣,約莫又走了四、五里路,便到了目的地—孫家灣。忘記是族間誰娶媳婦,...

  • 文章憶兒時昆明年景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96-12-25
    关键字: 昆明 年景 儿时回忆 风土习俗

    每逢年節倍思親。我一生遺憾的是:爲人子女,沒有對生我、育我的父母,盡一天做子女的責任。更不要說孝道。流落異鄕五十年。思親思得淚如汗;念鄕念得滿頭霜。雖已開放探親,但子欲養而親不在。返鄕已無家可歸,無親可探。一切都隨著時代的動亂,蒙上歷史慘酷的傷痕。時光飛逝,民國八十五年的最後一月,即將到來。在珍惜和期待中,憶起了六十年前故鄕—昆明—的年景。生活在農業社會的昆明人,生活習俗,仍沉浸在傳統優美文化中,過著安詳誠樸,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生活。中國人重視過年,一...

  • 文章懷念吃巴巴的日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熊光勛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巴巴 制作工艺 传统习俗 儿时回忆 思乡

    自從離開故鄕,就沒有吃過巴巴。每當看見小攤上賣粟薯(糯米作的外皮粘糖拌黄豆粉),腦海裏縈繞着家鄕吃巴巴的情形。在農曆十月初一,是祭牛王酬勞耕牛的傳統節日,在這歷代相傳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打巴巴供奉牛王,藉以酬勞一年來辛苦的耕牛。還要把巴巴粘在牛角尖上,牽在井邊讓看看角上有巴巴的影子。作巴巴的方法很簡單,糯米下水淘淸潔,將水分濾乾,然後倒在蒸籠裏蒸。打老遠就嗅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生米己經煮成熟飯,倒在臼裏樁,樁爛得像棉絮,倒出來揉成一個一個的圓巴巴。首...

  • 文章陡溝的牛肉庋(庋,鄕音讀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夏廣善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陡沟牛肉庋 儿时回忆 返乡探亲 怀念父亲

    每次去台北西門町三十五元咖啡店中閱讀消遣,中午用餐時間,時常會去桃源街,吃一碗淸燉牛肉麵。滿足的吃著熱麵,喝著香濃的牛肉湯,除可滿足於自己的飲食文化之外,更有一層混雜著苦與甘的回憶滋味在心中盪漾,總會自然的思念 先父母的愛,偷偷地流著眼淚,怕被鄰座的客人看到,迅速掏出手帕擦乾淚水,偷偷地看了鄰座客人一眼,鄰座客人多認爲牛肉湯太熱使然,還會好心的安慰我說:「太燙了,要慢慢的吃。」我則尷尬地說聲:「謝謝!」記得幼年,在鄰村朋友家寄讀時,會在老師休假或遇有農民...

  • 文章封邱年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荆揮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家乡深情 儿时回忆 春节 民间习俗 生活随笔

    我的原藉是河南省黃河北岸的封邱縣。離省城開封只有六十華里。民風樸厚,沃野千里,離家在外多年,有時在夜深難寐的失眠之夜,常使我想起故鄕過年的情景:臘月,是農閑的季節,爲了配合過年,鄕間辦結婚喜事的多在靠近年關擧行,喜單常用農家的馬車,轎車或太平車(四輪),爲了防寒,車頂用蘆蓆紮成弧形檔棚,加棉簾以防風雪,新媳婦兒穿着嶄新的棉襖褲,由伴娘陪坐其中,三里五村都是這種喜車在田野中奔馳,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喜氣洋洋。辛苦一年的覓漢(長工),夥計,在除夕晚由掌櫃(當...

  • 文章河東書院今昔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周慶義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河东书院 书院简介 儿时回忆 民间传说 历史变迁

    河東書院,在今山西運城市鹽湖區城西北八里大渠鄕北一高台上,四面圍一水壕(內實際無水)大門朝南,水壕有一石橋,石橋上有二十四將八隻虎石像,名《二十四將八虎橋》。橋兩面我在書院(山西省立第二中學)上學時,是些賣小吃的,專賣給當時我們這些學生。據昔日碑文記載誌:河東書院,是明正德八年(一五一三),河東巡監御史張士隆所創建。《明史·張士隆傳》:「正德八年(一五一一),入爲御史,巡監河東……建正學書院,興起文教。」據查正學書院,是明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余光所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