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家共返回7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懷瑾的(論語別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士強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南怀瑾 论语 儒家

    当代通儒南怀瑾先生的简略,本刊第7卷第4期已由林文钧先生撰文发表,我现在所谈的是南先生的传作「论语别裁」一出;他自1962年秋天起,开始箹统地讲解儒家的 活期「论语」,全部讲稿以「论语别裁」为名,于1976年5月正式出版,作者在解释为何要取名「别裁」时,谦游地说:「本初定名为“别裁”,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论语》自西汉以后就有章疏出现,累代不绝,为曹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 文章是非分明·羣而不黨的余家菊先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5期  作者:陳克誡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余家菊 教育 儒家

    见诸实行的。即在今日,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理想。这应当是余先生对国家的重大贡献之一,也是余先生生前觉得可以自应的一端。以儒家思想扬孔门哲学余先生自己承认,他早年提出的敎育原理,是含有孔门思想的(见:孔子敎育学说),亦即是儒家的思想。他认为所谓儒家思想,主要就是仁学。「仁是一种心意活动、仁的心意,是眞挚的心意,亦即眞挚的实践心意。心意须正直无私,以敬存心,以恕待人;不计私利,顚沛造次,不违于仁,含有爱的活动。」因此,余先生除有「仁者无敌」的专注外,并曾出版,「复兴

  • 文章窺基思想與歐美哲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期  作者:王止峻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窥基法师 欧美 哲学 儒家思想

    英美哲学,挂漏自多。中国儒家之哲学思想中国思想,自尧舜有史以来,即以心主物副的唯心思想延续至今。书经大禹谟,舜吿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周朝春秋时代,孔子与弟子的言行纪要论语,少谈心性。然孝也,仁也,政事也,德行也,均不离心之主宰运用。到了战国时代,孟子将心的功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公孙丑章中,发挥不动心的功能,是养造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浩然之气,养之有得,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南宋忠贞不二

  • 文章省思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道德 行为 规范 儒家 思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思者,乃指審度之意。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家語:「君子有三思: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以上所述,全屬省思之道理。列子書中有一段寓言;有個人掉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小孩偷的,他觀察那小孩走路、臉色、説話、動作、態度無一不像小偷。不久,他找到了斧頭,回頭再看那小孩,他的動作態度怎看都不像小偷。這是「疑心生暗鬼」的故事。無論對人對事產生懷...

  • 文章顓孫子張評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颛孙师 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

    顓孫師字子張,春秋時代陳國人,故里在陽城,今河南汝南縣,生於西元前五〇三年,卒於西元前四四六年(魯悼公二十一年),享年五十七歲,子張先曾子去世,禮記檀弓篇載:『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服而往哭之。』少孔子四十八歲。孔子卒時子張才二十五歲,爲孔門弟子中之年靑者,但學行優異,乃七十二賢之一,堪稱仲尼高弟。茲就典籍記載加以整理,分就子張的學術地位,人格表現,恢宏器量及所受師敎,評述如左:一、子張的學術地位顓孫子張少卜子夏四歲,少言子游(名偃)三歲。三人年紀相...

  • 文章荀子思想的浪漫探索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荀子 荀子思想 儒家

    一、前言:儒学之主要目的是实践「内圣外王」之道。其方法简言之为「从政与教学」。孔、孟、荀均为儒家之三大儒,他们之思想理路尽管不同,但其共同理想都是一致的。这一共同理想就是:「以周文为型范,而重建一新秩序」。儒学自孔子以后流派约分为八,但其中学说理论有系统,有依归者,只有孟子与荀子之思想明显有迹可循。孟子直承孔子,而荀子后孟子百余年却承传的是周、孔之思想。且与孟学并。有学者认为荀子之出为儒家之纷岐。其实不然。荀子思想之出由其时代背景观之,卖为儒学思想随时

  • 文章論語各篇篇旨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论语 儒家经典 孔子

    前言論語行文是語錄體,所有篇名,亦多用首章首句「子曰」下前二三字,故未深入研讀之人,多謂其雜亂無章。梁皇侃在其義疏中有言:「此書之體,適會多途,皆夫子平生應機作教,事無常準。或與時君抗厲,或共弟子抑揚,或自顯示物,或混迹齊凡。問同答異,言近意深,詩書互錯綜,典誥相紛紜,義旣不定於一方,名故難求乎諸類。」民初神童江希張在其「四書新編」中則謂:「四書以本係雜記,其分篇者,亦毫無標準,毫無原則。」時人王靖之兄在其「論語通議」中也說:「論語一書,本爲孔子與諸弟子...

  • 文章孟子的智慧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竹軒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孟子 儒家 亚圣 智慧

    「爲山九軔,功虧一簣」一詞見書經,喩功敗垂成,已成童叟皆知之喩詞。孔子說:「譬如爲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見論語子罕引伸原句,而將重心移於行爲者動止之意志,並增擧平地反向之事例。孟子則曰:「有爲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孟子盡心。以上三則,同爲譬喩「功敗垂成、半途而廢」。而設詞不一,取譬有異,於見巧拙、智慧。首則文古而簡拙,頗有語病。蓋爲山旣達九軔,是其山勢已成,在所累積億萬簣土石之中,多一簣或少一...

  • 文章儒家思想中「仁」字的正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论语》

    近几年以来,偶然看到两岸人士,写儒家思想「仁」字,用「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作为正确解释,这应该算不对的。那是孔子勉励志士仁人,宜有如此作为。而这些志士为武士,不是一般人士。仁人是「爱人」和「克己复礼」的人,才是全民应该遵循的言行。一、我猜测误解此说的来源是解读问题曾任中央研究院长胡适之博士,著有《论学近著》,香港三达出版公司印行,序文末有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十二月二十九日。分上、下两册,上册卷一直行分割线后,胡适说:「儒本来是亡国遗民的宗教,用

  • 文章儒家在现代社会的再创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狄百瑞 出版时间:1985-03-30
    关键字: 儒家 现代社会 当代贡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方思想史的荣誉讲座狄百瑞敎授(Prof.De Bary)近日访华,曾与东海大学哲学系主任冯沪祥敎授晤谈儒家的再创造问题。特就其要点加以报导。

共79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