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文化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獻與歷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于鎭洲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文献 《中原文献》 创刊纪念 中原文化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保存史料最豐富的國家。歷史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根源與命脈,它的形成是透過時空由各地方人群活動紀錄的彙集,國史多係採擇各地方文獻編纂而成。方今世界各地傳記及方誌文學之興起,可見社會對此方面知識的需要與重視,同時亦可彰顯其在史料運用方面之功能。中原文獻在台北創刊,迄今已屆卅週年。回顧當年創辦伊始,王撫洲、張金鑑、李士賢諸先生,披荆斬棘,排除萬難,終於成功發引問世。其精神之可佩,令人肅然起敬。嗣後歷任負責人韋德懋、侯傳勛,現任董事長馬駿、社長丁華永...

  • 文章慘澹經營的三十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中原文化 创刊纪念 创刊历史

    胸襟宽广之抱负令人敬仰!此外,士贤先生还主编「中国地方文献」、「中华民国宗亲谱系学会」等刊物,其中以编中原文献期间,对中原文化的发扬与维护,功不可没。士贤先生河南许昌人,民国四年一月二日生,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陆军官校,先后参加中央训练团,革命实践硏究院,历任宪政督导委员会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一生参加抗战中兴大业,忠荩谋国,任事负责,对文化事业尤具热忱。笔者于六十八年间认识士贤先生后,便时相请益。「南阳文献」的诞生,士贤先生

  • 文章中原文獻三十年經理業務概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中原文化 创刊纪念 创刊历史

    一、前言中原文獻第一卷第一期創刊號,是中華民國五十八年三月一日出版,發刊詞王撫洲先生,言我河南籍人士,隨政府遷台已二十年,少年漸壯大,中年將屆老,老年近凋謝,恐日久鄉情淡忘,爲保存故鄉人物、山川、文物,以創辦此刊物。社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發行人王撫洲,社長張金鑑,主編李士賢,經理葉祖灝。地址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二〇二巷三號,每册不含封底面計五十頁,二十五K本月刊,每月初發行。民國六十年十月,增加副主編張潤書,副經理張蔚野。民國六十五年七月,增第二副主編王更...

  • 文章參加中原文獻七十七年度會議感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李士賢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中原文献》 同乡会资料 会议感怀 中原文化

    中原文献社于中华民国七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假台北巿金华街一八七号国立政治大学公企中心西楼大礼堂,举行七十七年度年会,这是中原文献创刊迈进二十周年的开端。就个人而言,二十年可说是一段悠久的岁月;若以国家与文化的层面而言,又可以说是一个短暂的时刻。总统 蒋公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周年纪念词中说:「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不止是一时一地的运动,而是继继绳绳纯一不已的事业」。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中国历史上多少的时代,因此而辉煌灿烂,代代相传,绵延迄今。我们要深知一个

  • 文章中原與客家文學藝術淵源關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崔燦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客家文学 民间戏曲 民间舞蹈

    部分被国家公布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据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上自三代,下至宋金,中原大部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中原古代的重要历史地位,促进了其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下面我们对中原古代的文学艺术进行概述。古代中原人文会萃,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原文化应以河洛文化为代表,河洛文化又以洛阳文化为中心,所以我们举洛阳文学艺术,以窥中原文学艺术全貌。洛阳在东汉时期儒学的传播与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史书记载,传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

  • 文章方城小石猴送給你「好時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石猴艺术 方城石猴

    三國劉備火燒傅望坡遺址地——河南省南邊盆地東北緣的方城縣有個獨樹鎮硯山鋪村,這個村的男女老少,人人不但會雕刻「黃石硯」,而且還會雕刻石猴,成為遠近聞名的「石猴」雕刻專業村。這個鎮北有座山,出產一種質地綿軟、潔白細膩的滑石,這種滑石易于雕刻,硯山鋪人就地取材,借雕刻黃石硯的技巧,雕刻出形象各種的小石猴,小石獅之類的「石玩」。這一手工藝術歷史悠久,是伴隨著黃石硯雕刻藝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它興于漢代,盛于唐宋。硯山鋪人以此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和傳宗藝術,代代相傳,相...

  • 文章簡介中原百家堂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中原地区 百家姓 发祥地 中原文化

    木有本、水有源,史載中華文化,眞是淵遠流長,由此文化蘊育成長的中華民族,正是廣被四海,追朔本源,當是來自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帶。槪略言之:除河南省爲中心外,其他鄰接省份,諸如河北南部,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東北部,陝西東部山西南部,都是漢族發祥之地。爾後不論是隨着政治領域的擴張,或因天災人禍的遷徙,或是經濟生活的發展;數千年來,繁衍綿延,廣達四海。可說是地球上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的足跡;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有中華文化。這一大民族的生存和發...

  • 文章河洛文化的发展与中原文化的扩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龐靖宇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农耕文化 中原文化 道家

    经济、生活、习俗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仰。礼仪等文化,它既包括物质方面的条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主流,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原文化是河洛文化发展的扩张,二者密不可分。古老的中国,号称九州,河南为豫州,居九州之腹地,为『天下之中』,故又称中州,亦即中原。中原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系指令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系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应包括陜西、山西、河北、山东)或整个黄河流域。也有人认为禹定九州,九州即中原

  • 文章故郷的「拗口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拗口令 中原文化 河南风俗 人物回忆

    的「绕口令」亦是中原文化之一,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故鄕居于豫北、有彰德、衞辉、怀庆三个府,这二十五个县市的鄕亲,语言声调亦有差别,彰德府的鄕友谈起话来,在语句的组合中最后总是多个「儿」字,例如:「小刀儿,剪儿,小妞儿……」,衞辉府的语言中,最后总是离不开一个「哒」字,例如:按标准国语说:「小妞子、打鸡子,不要鸡子啄豆子」!衞辉的鄕亲说:「小妞哒,打鸡哒,不要鸡哒啄豆哒」!河南全省各县市的方言都不相同,如认眞的去听,都可鉴别出来是豫北、豫南、豫东或豫西,但「绕口令

  • 文章陈重光先生寻根与中原文化之传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故乡寻根 迁徙他乡 中原文化 故乡发展 历史资料

    物换星移,人事全非,北返的意味已被现实的安定所冲淡了!有多少人愿意「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呢?三代之君皆在河洛古时中原,河南占大部份,冀、鲁、苏、皖、山西、陕西都沾个边,故以河南为中心,所以称河南为「中原」。从远祖唐尧、虞舜、夏、商、周开始,先祖们就在这块土地上运用智慧创造发明,有科学、兵学、文学、语言、艺术及风俗习惯等等,形成了中原文化。实际上,中原文化就是河洛文化的发扬,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古时的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