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七七事变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纪念「七七」抗戰今時的意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林雄  出版时间:2007-07-3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纪念抗战 教育意义 蒋介石

    今時紀念「七七」抗戰,在「去蔣化」之際,特別予人有「刻意分割族群」的話題。首先,「七七」抗戰紀念在臺灣,到底意義何在?可以說:其精神就在於「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當然,也由於國共內戰失利,因政府遷臺而引起另波移民潮。但是否「七七」時至今日,即等同已貼上了「標籤」?畢竟,「臺灣光復不能忘」這是我軍民抗戰期間在蔣公領導、曾犧牲傷亡三千多萬生命所換來的,臺籍青年及原民更因日閥征調充軍而陣亡、失蹤,也約達六萬人之多!爲人尊敬的丘逢甲先生,其子丘念臺也曾在...

  • 文章抗戰時我就讀的中學歷程——描繪戰時聯中、八高的生活點滴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周年纪念 人物回忆

    話說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日本軍閥發動「七七」蘆溝橋事件,爆發我國全面抗戰局面。不及一年的時光,我國大部精華地區,悉被日軍侵佔,武漢也已棄守;湖北省政府播遷恩施。主席陳誠將軍,為了全省學校,因逃難而停課解散,乃成立聯合中學校,校名定為「湖北省立聯合中學」,簡稱「聯中」;以公費待遇,軍事管理,招收全省失學青年就讀,時在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在鄂北設立兩所分校;一為湖北省立聯合中學鄖陽分校,由原省立襄陽第五中學為基礎,設於鄖陽縣城內,李國魁任分校主任。另...

  • 文章閻錫山詩選註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七七事变 战争诗词 抗战诗

    民國二十六(一九三七)年七月初閻錫山感賦云:(一)已過九一八,今日蘆溝橋;我未現代化,國中任敵驕。《全傳》下云:是年七月初,閻公因患胃腸炎正在養病,突然爆發蘆溝橋事變,身體雖未徹底康復,但仍然抱病參與國計,通令山西各地駐軍嚴加戒備,又令綏遠部隊趕築工事,並要傅作義對察綏邊境嚴加防備。另派張蔭梧攜親筆信赴天津,勸宋哲元接受中央援助,同心抗戰。(詳全傳下六九五頁)民國二十六(一九三七)年八月二日扶病飛京詩云:(二)病體未痊國難求,輕身爲國理當該;扶病南行參國...

  • 文章舊夢無憑成追憶之二塡補歷史空白

    来源期刊:《浦東》 第67期  作者:楊易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 孔庙 教育事业

    遭到人为的破坏,都已不堪使用。民间则很少有足够设校的宽敞房屋,幸在发起设校的几位年轻人中,有奉城已故名士杨向葵先生的女儿与孙女,透过她们的关系,借到了位在北门街,她家对门包府的住宅[2]。包府擧家移居上海,时正空留宅第向斜阳。于是一所具体而微的「奉城小学」就在这民房中复校了,嬉闹街头的游童,也重获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此擧在人世的河流中,只是一微小的涟漪,但却塡补了历史的空白。时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迁,不是奉城人固不知有其事,就是世居奉城的人,恐也早已将之遗忘

  • 文章纪念七七事变七十周年要弘扬抗战精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9期  作者:季世華 出版时间:2007-09-10
    关键字: 七七事变 七十周年 抗战精神 两岸交流

    惊天地泣鬼神。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压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而抗日战争为中国摆脱屈辱忍让转为全民奋起抗御外侮。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斗争相互配合下,经过波澜壮阔漫长岁月的凿战,终于摧毁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粉碎了「东亚共荣圈」的黄粱美梦。七七事变后,最高当局呼吁全国军民:「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兄弟阋墙,外御其侮,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行第二次

  • 文章抗日詩抄——調寄南鄉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董全庚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抗日诗抄 九一八 七七事变 台儿庄战役 忻口战役

    ㈠九一八國恥九一八,日寇昭和佔中華。東北一時成滿州,分瓜,千萬同胞作牛馬。流浪哪格拉,四處奔波四處家。遙望江河整日夢,冬夏,何時驅日回老家。㈡「七七」事變曉月盧溝橋,宛平城外竟妖嬈,日寇中村事端挑,製造,編織理由佔中國。戰火在燃燒,抗日煙雲遍家國。岡村寧次罪惡深,難逃,無數青獅眼盯牢。㈢台兒莊戰役日寇野心狼,搶佔東北又入關。胃口如虎且膨脹,狗膽,侵呑華北作跳板。血戰台兒莊,兒女奮身守土疆。誓與陣地共存亡,心甘,彈盡糧絕大刀砍。㈣忻口戰役何處望神州,半壁江...

  • 文章抗戰時期新建縣文宣工作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7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新建县 文化宣传工作 创办报刊 七七事变

    新建 唐子安日本侵略的戰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空前的浩劫,也是日本軍閥屠殺殘暴曠世未有的萬惡獸行。國人生命財產,遭受的損失,實在無法估計,難以言狀。新建縣位於江西省會南昌巿近郊,縣境陷敵,僅賸留錦江南岸、四十二保約8.66%之地。筆者時受命縣書記長,保衛鄕土,堅守縣境,深感戰地政務,亟應明恥敎戰,充實抗戰力量,救亡圖存,爲當務之急。因是動員計畫,加強抗戰文宣工作,以求實效,設立抗戰文宣督導小組,由省抗宣幹訓班主任,程宗宣先生主持(筆者寫有「江西省抗戰宣傳工作...

  • 文章壬午詩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诗文选集 早春风景 七七事变六十五周年 生活感悟

    早春迷濛竹徑萬千竿,拂面晨風料峭寒;爭賞梅櫻方鬥艷,不容春老嘆花殘!「七七」抗戰六五周年野心日寇犯神州,殘虐暴行史冊留;鐵證昭彰難詭辯,軍民敵愾復同讎。兵戈八載欣捷報,核彈兩顆伏罪酋;懷恨年年漸淡化,深仇血海付東流!抒懷一、敲窗陣雨小樓寒,伴我熒燈心自寬;讀罷不知雲散盡,更深月下獨憑欄。二、艱難國事費經營,法治遵循莫亂行;樂業安居民所願,年年老眼望河淸。三、人亡家破早離分,翹企鄕關隔暮雲;幾度探親聽泣訴,如煙往事那堪聞!四、侶伴匆匆入耄齡,新知漸遠舊凋零...

  • 文章小舅偕我度華年(中)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王肇翰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七七事变周年纪念演出 沙河水灾 躲避战乱 病菌战乡民受害 求学经历 随枣会战 枣宜会战 《六十年前考学路》 重视教育

    棗陽太平鎮姚崗榮莊村人,1927年生。1944年讀高中時投筆從戎抗日。1953年因創作劇本獲獎,在成都劇院任演員、編劇、寫作劇本二十餘齣。1987年退休後,從事戲劇理論研究,並創作長篇小說《靖康悲歌》等。曾任教四川師範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現專事寫作。家住成都,有子女各一。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