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天”思想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先祖母心中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李盛菉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先祖母 人物事略 思想 儒学道统文化

    兴国 李盛菉先祖母兴国县花石脑村王氏,配先祖父才僖公、伉俪一生鹣鲽情深,同心竭力创建李氏家业,尤其勤俭持家,终生素食,和睦村邻,谨守伦常,博得人人钦敬。加诸如先祖母所言由于上孚佑,始致家道咸昌、事业顺利,两老至不惑、命年华,我家竟成吾族闾里殷实首富。正値有能有财行善济世、济贫赈灾、建设地方、造福鄕里之际,不幸遭毛徒列为富农地主,三次清算斗争,査封房舍,扫地出门为乞丐,耋耄残年,饥寒交迫而成饿殍,言念之下吾眞发指、双眦炸裂,时虽过、恨未消,奈之何?先妣

  • 文章儒家的人合一论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6、7期  作者:柳嶽生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思想论述

    人合一论,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其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也都是以此为基础而立论。故我们硏究儒家哲学,如果不了解人合一论之要旨,实是舍本逐未。儒家人合一论,发诸于易传,形成于中庸,孟子,完成其哲学体系于宋明理学家。兹分述于后。㈠易传「法道,立人道」之思想,就是人合一论的具体说明。「法」者,取法之谓。「道」者,指之德而言也。「立」者,建立创立之谓。「人道」者,指圣贤之立身处世之道而言也。因为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以道德实践为主。儒家是眞正能重视

  • 文章人合一与人合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傅佩榮 彭婷婷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道家思想 天人合一 儒家思想 天人合德 思想代表

    中国人常自豪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长久以来,我们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是又强调「人合一」的境界,儒家思想能不能讲人合一呢?这是値得探讨的。道家谈「人合一」,儒家说「人合德」,若能对此二者的「」与「人」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中国文化的特色一定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一、何谓人合一这里所说的「人合一」是指道家思想,「」代表大自然,「人」是指每一个人;庄子说:「人与,一也。」表示人与是合一的,儒家的孔、孟、荀从未说过「人合一」,只有

  • 文章荀卿嘉言錄(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原德汪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荀子 人物思想 天人合一 天论道论思想 语录

    我国先哲对于「人合一」的思想,多有阐明,认地为万物父母,人是万物之灵。为人类的主宰,有运行之道,无形之神,生人,之德,养人之义,健行永恒,广大光明,至高无上,故人应敬,奉行道。而荀子则不然,独张异帜,认为是自然界一种物质,只有自然法则,没有知识意志,不能降恶作福,主要决定在于人事,提倡人定胜,主张征服自然,故应先尽人事,建立人极,就能参地,赞化育,故曰:「明于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玆将荀子有关天论道论思想,择录于后:十二、

  • 文章太平国前期的国际观念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0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2003-04-10
    关键字: 太平天国理论系统 洪秀全思想 国际关系 国际观念

    的作品中,固不难寻出其思想渊源于中国经史子集的脉络[1];而太平国官制的分设地春夏秋冬等官,恰与「周礼」一书制定的六官相仿[2],也足征洪秀全的政治观念,大体未能脱出中国旧有的传统。由于偶然的机会,洪秀全获得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初时未甚重视,嗣于一再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加以研读,应为其思想或观念转变的一个关键。梁发的书虽为传播基督教义而作,其中提及的中国、外国、本国、别国、各国、万国,世上各国、下万国、西域有罗巴列国及下万国如一家等观念,多属对待名词

  • 文章荀卿嘉言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原德汪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荀子 人物生平 人物思想 人物言论 人定胜天

    失万物之情。汪按:荀子「人定胜」的主张与「征服自然」的思想,为建立人极的最好说明。与现代科学精神相符,实为儒家的生力军。惜后世学者,囿于成见,未能发扬光大,以致湮没不彰,实为中国学术界之重大损失。徐世大先生在所著「周易阐微」曾说:周易是晋人所作,寓晋人思想,无敬语,要造。荀子「从命而颂之,孰与制命而用之」,颇能发挥易经乾刚健行精神,惜汉晋以后无人能继续发挥,以致科学日趋衰落,积弱不振,至为可惜!造化弄人,万事皆须自主;地大块,还要任我鑪

  • 文章台湾竹东北埔水堂探源——失根拾根——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4期  作者:陳子斌 丘秀芷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天水堂 中华文化 八卦图 思想文化

    半年前到竹东北埔一次。秀峦山的山脉、水堂姜宅、山上的纪念碑等等,不时浮现在脑海中,因为那些都一一和古文化紧紧相系,这相聚的线,不时牵动心絃。按捺不住探索的心绪,最近又连续去了两次,更深深体会古文化的深厚。说到中华文化,有些国人就嗤之以鼻,说「抱残守缺!」说「落伍!」这种心态也不是今才有。鸦片战争之后,重重的屈辱,使国力受挫还是次要问题,更大的不幸是许多国人失去了自尊、自荣、自信。最严重的后果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根髓精粹,也失去了探讨发扬的兴趣,非等到

  • 文章思想家的于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于斌 思想家 天主教 中国文化 人物回忆

    于斌字野声先生,是当代一位最杰出的宗敎家、敎育家、外交家、社会事业家,归根结底,则为一位好学深思、笃信力行的思想家。他是主敎枢机主敎,辅仁大学校长,本出世精神,做入世工作。国家多难,他曾多次分赴世界各地,为祖国奔走,卓著成效。虽不曾拿着枪杆打仗,但无异于为国奋战、出生入死的一名战士,战绩之隆,仿佛百万雄师矣。他不幸于民国六十七年八月十六日,逝世于罗马敎廷,享寿七十有八。本人与其相交,垂四十年,追念旧游,特就其思想重点,命笔记之。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

  • 文章中山先生的宗敎思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孙中山的宗教思想 宗教的功能 天人理念 宗教政策

    中山先生毕生奔走国事,席不暇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受人崇敬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和「知难行易学说」早已驰名中外。惟独他的宗教思想鲜为人知;笔者愿以「中山先生的宗教思想」为题,深入探讨,希望各界先进不吝指正。中山先生在自传中曾写道:「于教则崇耶稣;于人则仰中华之汤、武曁美国之华盛顿焉。」后来在伦敦蒙难脱险后寄给香港道济会区凤墀信云:「弟在牢中自分必死,无再生之望。穷则呼,痛则呼父母,人之情也。弟此时惟有

  • 文章歷史與人生(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9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7-03-20
    关键字: 孔子 天演论 历史讲座 历史学会员大会 中国传统思想

    可以达到。幸吾国人其深思之。人合一中庸言:「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能遵奉命,率性成道,乃为人生最大之自由,即人之合一。而西方人则认乃一自然,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亦人生一自由。西方人所尊不在,乃尊堂中一上帝。上帝有一独生子即耶稣,耶稣又仅有父而无母。人能信奉此上帝及其独生子耶稣,死后灵魂可尽归堂,不再降谪为人。世界末日,乃始眞得自由,故人生实非自由,而宗敎与科学貌若相反,情实相通。今日中国人既慕堂,又慕科学,又乌得其眞情之所在。故慕效西方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