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物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末风物忆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對旭  出版时间:1987-06-20
    关键字: 淸末 風物

    我國的歷史文物,自三代至西晉爲一個階段,這一階段,漢族與邊疆各族分區而居,各有自己的文物。自東晉至淸代,爲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各民族大混合,風俗及文物也互相混合彼此揉雜了。淸末以後,門戶開放,又趕上世界工業革命,短短的七十多年,中華文物全披上新裝。成爲世界化了。早年間的衣冠文物,都無可尋其形跡。只有在淸代的電影故事中,看到一點變了樣的上一代文物,以傳統的觀念而言,是頗爲遺憾的?我是淸末年間出生,且在宣統末年就入塾啟蒙,八歲的兒童對世間事已有約略記憶。當年...

  • 文章莆田的菓中奇珍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2期  出版时间:1984-05-01
    关键字: 荔枝 风物特产

    莆田城內原宋宗祠的庭院中,有一株一千多年的古荔叫「宋家香」(據推算植於唐玄宗年間)。北宋書法家蔡襄曾爲它寫過傳記。此樹高七米,樹冠覆地一畝多。它通常每年結果百多斤,最多達三百五十多斤,果實被譽爲「奇香異味天下無」。其葉片及果核腰部有凹痕。傳說唐末黃巢起義,兵過莆田,欲伐此樹爲薪,有一王姓老婦抱樹求免,兵士憐之,只砍了一斧頭,故後人有「斧痕着核留眞模」的詩句。現在,美國、巴西、古巴等地大量種植的「蒲氏荔枝」就是這株「宋家香」的後裔。美國人民稱它爲「果中之王...

  • 文章東北的摩電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許景春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摩电车 故乡风物 哈尔滨

    電車分爲有軌,無軌兩種,本人所到的都市中,如上海,天津,瀋陽,哈爾濱等,除上海有兩種電車外,其餘都是只有有軌電車。電車顧名思義,是利用電作動力,不過有軌電車,還要在馬路上敷設軌道,無軌電車是膠輪,就省去了這種麻煩,同時在馬路上行駛,行動上也較自由些。在載客上講,一節車的無軌,到不如兩節車的有軌來得大,不論在那方面講,這兩種電車,都是很好的市內大衆化交通工具。民國四十三年,我在左營海軍中山堂,看「羅馬假期」的加演片,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也有無軌電車行駛,好像...

  • 文章廣東革命策源地的糧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陳鐵兒 出版时间:1985-03-31
    关键字: 革命策源地 粮仓 历史资料 旧事风物

    吾粤五嶺崎嶇,遠隔京師萬里,以交通不便,鄙爲南蠻鴃舌之邦,自洪秀全定都南京, 國父孫中山先生開創中華民國而至蔣介公從廣東出師北伐統一中國,南方之強,與南宋南明戰事南移造成民族氣節有關,然至大至剛之氣非足食足兵不可發揮,如國民革命反淸屢仆屢起,繼而東征北伐,以一省財力支持浩大軍費,首要仰自富庶民強,而田土肥美首推廣州外圍的珠江區,人民安居樂業、歲稔年豐、聚富於民,使人衣食足、知榮辱,當洪秀全金陵事去,曾國藩以再造淸室第一功入朝承賜宴時,順德人羅惇衍爲禮部尙...

  • 文章鄢陵縣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鄢陵 沿革 行政 地理 风物

    壹 沿革鄢陵、以河南省隸之縣而言,雖非大者(人口約卅六萬,土地面積約兩百平方公里),但在歷史上却是赫赫有名之郡。周朝時稱爲鄢國,春秋時爲鄭武公所滅而併入鄭國改名爲鄢陵。史記有載:「鄭莊公廿二年,莊弟叔段襲鄭,敗入於鄢,公伐諸鄢而滅之」。古文觀止首篇明載:「鄭伯克段於鄢」,此乃著明之弟不恭兄不友的歷史故事。晉楚泓水之戰,亦卽鄢陵以北之泓水。戰國時一度改稱爲安陵。漢高帝十二年以縣人朱濞者職都尉,起兵擊項藉有功,封爲鄢陵侯,食邑兩千七百戶(始乃復名爲鄢陵)。獻...

  • 文章北宋京畿之喫喝文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8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2-08-25
    关键字: 汴京风物 饮食名目 享用所在

    赵宋自太祖匡胤定鼎汴梁,天下太平,风物繁茂,垂髫童稚,傥习鼓舞,皓首耆老,不识干戈。外加八荒朝贡,万国咸通,擧凡四海之珍奇,咸归巿易,总括寰宇之优异,皆在庖厨!因念祖宗之盛业,窃怀先贤之懋功,兹且拨冗偸暇,权将靖康南渡以前,汴京仕女对于当年最为流行之飮食名目,以及其享用所在,悉行提要钩玄,并加海敍罗列,裨便小辈晩成,朝夕发奋究心复国兴化之余,稍得省量比较之参考。甲、官才机构当年东京宫廷或衙门所有之公家厨房、尙食局、尙酝局、香药库、法酒库、物料库、油醋库

  • 文章貂皮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4-02-01
    关键字: 貂皮 故乡风物 往事回忆

    吉黑一帶的人民,呼貂曰貂鼠。本草上也稱貂鼠。因貂形似「黃鼠狼」,嘴尖銳,有黑鬚,四肢短,身長約二尺餘,尾長多毛。生長在森林裏,晝伏夜出,到處捕食松鼠,居處沒有一定,每年到霜降時,松子成熟,松鼠便在各山中遊行,尋找松子吃,貂鼠就跟隨松鼠的後邊,捕貂的人又跟隨貂的後邊,捕貂鼠而兼捕松鼠。這正和鳥啄螳螂而不知獵人跟在後面,是同樣的情形。捕貂的人,俗稱「攢大皮的;」他們在入山捕貂時,往往看松子的豐歉,借以推知貂的多少。每年捕貂都是在霜降後開始,這時叫「過貂期」,...

  • 文章河南省之光洛陽市春天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4期  作者:姚君豪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洛阳 牡丹 故乡风物 历史记载

    神州最美的花朵,穿越千山萬水,受邀渡海來台,於辛亥建國一百年之際,參加台北國際花博—爭艷館競艷,別具意義。即日舉辦來自河南省洛陽市的一、五〇〇盆,數十種牡丹花展覽,呈獻美嬌,讓中外人士往昔罕見的,今日得以目睹驚艷欣賞。其中最値得推崇、標榜、讚美的名花,有一盆(綠色國寶級的稀有品種牡丹),簡稱(豆綠)花色爲碧綠色,每三年花開一次,因此,成爲爭艷館全場展出最罕見的焦點,圍觀者競相拍照留念,其艷麗冠壓群芳,美得令人屏息,無不嘖嘖稱奇,讚嘆!駐足佇立凝視讓人神往...

  • 文章聞名遐邇的寧波湯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3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汤圆 宁波风物 缸鸭狗 传统习俗

    湯糰又稱「元宵」、「湯圓」、「圓子」、「粉果」、「涼圓子」等;我國民間歷來在春節、元宵節期間都有吃湯糰的傳統習俗。因湯糰形圓、音圓,寓意全家人團圓、平安、吉利、美滿、如意的含義,同時,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臺灣民歌《賣湯圓》歌詞:「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反映與寫照。據考證,湯糰的歷史可追溯到一千六百多年前。南朝梁宗懍所著《荆楚歲時記》裏就有「正月十五作豆糜加油膏」及「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的記載。隋朝時(公元五八九~...

  • 文章漫談杭州名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畢新華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浙江风物 杭州名菜 名菜历史

    我往昔在杭州西大街,交通管理處任職,租住裏西湖,月終發薪時,常邀三、二知己去「套元館」、「樓外樓」品嗜杭州名菜,邇來又邂逅杭州長者徐君,他因世居杭城,承徐君如數家珍娓娓道出,我隨身取出紙筆速記下來,故印象深刻,略述於後:希美食鄕長,不吝賜敎!以饗讀者。杭州名菜:「荷葉粉蒸肉」、「宋嫂魚羹」、「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蒓鱸之思」等,名菜之多,實不勝枚擧。一、荷葉粉蒸肉——荷葉與西湖不可分離,「曲院風荷」就是構成西湖十景之一;「荷葉粉蒸肉」是...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