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过年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過新年,思双親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3期  作者:李定銓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过年 思乡 父母 离乡 祖孙

    記憶所及,民國三十五年的新年,是最快樂的新年,抗戰勝利,返囘故鄕,骨肉團聚,重投父母的懷抱。民國三十八年的新年,是最懷念的新年,全國風聲鶴唳,到處烽煙,又要離鄕背井,浪跡天涯,不得不拜別雙觀,重上征途。這兩個新年,一個可歌,一個可泣,可謂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三十四年八月間,兩顆原子彈爆炸轟得日本廣島、長崎,一片焦土瓦礫,日本人心膽俱裂,於是乎接受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喜獲勝利。余當時于役蘭州,經擺脫職務後束裝返鄕,走西安、潼關、洛陽、鄭州,開封而到...

  • 文章夏历与过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农历 过年 春节 历法 风俗

    最寒冷,正是农事最闲暇的时候,民众有了收获,米粮多余,不妨卖出一部分,得点金钱,买些较好的食品,制几件新衣服,在家中吃喝玩乐,享受天伦,藉以轻松一下而消除四季的疲劳。在这时来过年,岂不是最适宜的日子吗?过年的意义,很为重要,是古代先贤煞费苦心,安排下一种生活敎育。把许多作人之道,都表现在过年的生活敎育中。藉以潜移默化,使没受过正规敎育的人,也都知道如何去做人。每年一到腊月初八,就闻到过年的气息。吃腊八粥,据说是纪念佛祖成道。因为他在成道之前,每日仅食一粒芝

  • 文章嘉善的年俗(下)(續57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2期  作者:周鈞源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嘉善 年俗 过年 元旦

    过年:除夕那天,最先行的是那儒家之道「愼终追远」的祭祖。我鄕祭祖是每年:淸明、中元——七月半、冬至、年夜四次;农民们还加上夏至一节。(因为夏至农民适挿秧完毕)祭祖之后,就开始过年过年其实是祭天地,但现在所供何种神佛,我实在不明白,只知大部分人家,都挂着一幅三星图,供献是荤的三牲,加上一尾活的小鲤鱼,叫作「元宝鱼」;还有糕饼团子,水果是:甘蔗、荸荠、橘子、风菱等。三星图上原是福禄寿三星,因为人的希望,总是向好的方面想:既要求福,又要求禄,还要求寿,三者

  • 文章閒話故鄕的年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故乡 过年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編者按:本文作者張亮明先生,字君年,山東黃縣人,現在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任敎。張先生喜愛書畫,尤以書法最爲擅場,經過四十年之不斷鑽硏,已自成一家。現積存書畫作品不下二、三百件,茲爲慶祝本刋創刋十週年,特寄下書法及國畫近作各兩件,謹此致謝!

  • 文章温州过年十大习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葉青青 出版时间:2015-02-01
    关键字: 过年 习俗 冬至 祭灶 贴春联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等等。在这浓浓年味里,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潘一钢聊起了温州一些过年习俗。这些习俗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些至今在民间流传。冬至吃汤圆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餈。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汤圆。而麻餈则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

  • 文章過新年憶舊年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0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65-02-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过年 “倒牙” 灯会

    过年」在我国习俗上是一件大事。自从民国成立政府采用阳历纪年后,原用的阴历(现在一般人称为农历)仍然在民间并行。因此我们一年要过两次年,一次叫旧历年,一次叫新历年,或者简称旧年和新年。而在实际上,大家心目中所关切的过年还是指的过旧历年;旧历年节在我国有几千年的社会文化背景,已经构成了我们民族风习重要的一部份,它成为每个家庭团圆的象征,它是一年中大家可以休息欢愉共同享乐的节日,它是充满了人情味的,也是多采多姿的。我在这里写「过新年,忆旧年」;所要囘忆的旧年

  • 文章一年之計在於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宋瑞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春天 过年 祭拜灶神爷 团圆 守岁 拜祀祖先

    碰上也一定凑个热闹,好在公众人人荷包满满,输赢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如此这般,有志一同,总算是打发了佳节的闲空。过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重大习俗,打从腊月二十四日送灶神返回天庭,就盛大隆重地开始「过年」了,送灶是一个必备仪式,家家户户准备了三牲大菜祭拜灶神爷,指望祂向玉皇大帝报告下界情形时对自家美言几句,裨可降下一年福祉。同时也举行大扫除,期望扫去一切秽气。然后书写春联,张贴在大门两旁,红纸上形形色色的吉祥句子,充分表现出一派迎春接福,喜气洋洋的升平气象。接着是除夕

  • 文章故鄉固始(續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4期  作者:絮清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风俗习惯 丧礼 婚礼 过年

    周岁则有「抓周」,将小儿拿得动的小东西,摆在他(她)的周围,看拾取何物,以卜其一生事业方向,拿小儿作活动玩具,大人们开心一番。丙、祭祀在多神信仰的社会里,尤其在那个时代,祭拜的对象与仪节甚多,仅就大众化的年节,以及家族祠堂坟茔的春露秋霜,举其梗概。子、年节离乡背井半世纪,人物全非,所能记得有关过年过节的点点滴滴,在整个系列中,十不足一二,无怪常听人言:「现在年节的气氛越来越淡薄,往日如火如荼的「年味」已荡然无存了!」真的,连我们自己又何尝还会过年呢?过年

  • 文章六十年前故郷新年景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王公簡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过年习俗 传统文化 农村社会

    一假如拉住任何一个中国儿童问他,你喜欢不喜欢过新年?他的答复一定是,我最欢喜过年。你如再问他,为什么欢喜过年?他会眉色飞舞的吿诉你,过年有新衣服、有好吃的、有压岁钱、放鞭炮,还可以痛快的玩。说实在的,现在过年比起数十年前,已经大为减色了。除了农村还年意稍浓之外,在今日相当工业化的城巿,所谓过年(是阴历年不是阳历年)不过是传统社会心理和习俗所培养出来的休闲假日,用以满足心理积习的要求而已。而社会共同的心理和习俗,自然也起相互影响作用,所以今日还保留着许多

  • 文章想老家,谈过年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顧建東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政治 经济 黄金时代 过年风俗

    地方的开发与繁荣,所以说这个阶段是中华民国的黄金时代,我的童年就生活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在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农村社会里,过年是全民的大事,整个社会活跃起来,热闹起来,艶丽起来,喜悦起来,家家如此,人人如此,穿新衣,戴新帽,敲锣打鼓,每一个街巷,每一个村庄,都在办喜事,我在十岁以前的那几年,每年都在感受这种情景。每年过年,都听祖母和母亲讲伙计(长工)囘家的故事。有一位小伙计聪明伶俐,尤其很会说话,这一年请半个月假囘家过年,腊月廿三囘家到年十二囘来,主人问他,你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