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语言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恭喜不是恭禧及其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文字 语言 恭喜

    急景凋年,臘鼓頻催,又到了歲暮時分。人們在新年出門見到親戚朋友的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這句新春期間人們常掛口邊,耳熟能詳的話,卻常被人誤說成:「恭禧發財!」余豈好正名乎?實在是不得已也!再不挺身而出,眞有積非成是,劣詞驅逐正字之憂矣!七十八年一月二十日的《民生報》第九(影劇新聞)版頭條標題是:「透過螢光幕,明星大拜年,紐約世界電視台代捎恭禧!」同日該報第十一版的頭題爲:「三星拜年,熱情洋溢,張雨生、王傑、米雪向您說恭禧。」台北的力霸房屋公司所出的七十...

  • 文章故鄉憶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芈復培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亲人 名胜 语言

    從姓氏說起我族姓氏——芈姓,較爲稀罕。所以;在此特先予介紹。史記卷四十,「楚世家」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季連,芈姓,楚其後也。……」在「索隱」系本云:「六曰季連,是爲羋姓。季連者,楚是。」宋忠曰:「季連,名也,芈姓所出,楚之先。」另考之資治通鑑,春秋戰國時代之楚國,卽爲羋姓。康熙字典中「芈」字之註釋:「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芈姓,楚其後也,後改魏氏。」應是本姓迄今較少的原因之一。而秦併六國後,楚之王裔,爲了避禍,...

  • 文章敬悼偉大學人王廣慶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4-03-25
    关键字: 王广庆 语言学家 教学

    王公廣慶字宏先,世居河南新安,耕讀傳家,中原望族。民初數任縣長,政績迭著,政府都南京後,歷任監察委員、國大代表、河南大學校長,行憲後任立法委員,以迄于今。建樹斐然,獻替良多,早經譽滿全國,有口皆碑。公博讀群書,曉達古今,學養深厚,道德高超,忠黨愛國,終身無間,宅心仁義,立身謹嚴,處世謙讓,待人篤誠。治學硏究精硏,著作精闢入微,書法蒼勁毓秀,文字音韻詞學尤爲精湛。其道德文章書法著作,同爲擧世景仰。所著「河洛方言」、「洛陽近年石刻出土記」、「語文發微」、複音...

  • 文章大漢中原語探索奇聞簡述(續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魏向明 出版时间:1983-01-30
    关键字: 语言 俗语 发音 西文 文字

    继之更超脱了原语言范畴,而另创立了文言系,且与语言分行并立」。他遂接道:你说的中原语?我去问敎授,他们会给我讲明吗?」我答谓:请思量之:这些话既在书本词典里都找不着,那麽你想敎授怎会讲得出来。因为敎授是专重典籍书本的,何况很多敎授都不是中原人,根本不懂中原话。纵或有悉中原语之中原籍敎授,也会照样的,执着形意的方块汉字与文言文,就是古语的录音?!而从不悉与生俱来的,宗族家鄕基本生活传习语,那才是世代相传的,最自然而较确实的,古传统语声的眞自然录音;更何况皆从不

  • 文章川劇習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5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03-01
    关键字: 川剧 语言 集锦 应工 简介

    「財神爺與喜錢」:成都三慶會(悅來戲園)每年舊曆元旦(正月初一日)開箱演戲,凡頭一個踏入戲園之觀衆,稱爲「財神爺」,戲園給予準備好的紅包一個,上書「恭迎財神」四字,內裝者爲「喜錢」。而演員於舊曆元旦亦有「喜錢」發給,角色不分大小,喜錢數無多寡,一視同仁,據說是戲班舊例。「腦門兒錢與門錢」:戲班爲了照顧主要角色必需的開銷,另有「腦門兒錢」的規定,這些錢給予主角帶來的梳頭、配角、場面、管事、跟包等等人物,無論收入如何,也和其他角色一樣獲得戲份,名之曰「腦門兒...

  • 文章粤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祝秀俠 出版时间:1974-06-01
    关键字: 粤语 语言历史 学术研究

    语言因地而异,亦因时而变,古音异于今,南音亦异于北。圣经旧约亦言,上帝使各民族各自说其语言互不相通。故此要书同文车同轨还不难,要语言统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古今中外所不能例外。一八八七年波兰的扎曼尔荷夫,创所谓世界语爱斯不难读Esperanto,祗是一种理想,历百余年都不能推行,到现在差不多消逝于无形,可见要统一语言,陈义虽高,但客观的环境限制实不易冲破。我国语言的不统一,这是事实,不独外国人士有所疵议,即我国许多学者都有过要统一语言的高论。我们不反

  • 文章台湾缘与台湾话论多元的语言社会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竺家寧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台湾移民历史 台湾语言多元化 共同语 国语 语言

    中正大学中文所敎授)一、移民造成台湾语言的多元化在不同的年代,一批批的移民渡海来到台湾,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口音。今天的台湾,胼手胝足,共同打拼,虽然是南腔北调,却制造了一个互相尊重的多元社会。这份「台湾缘」是怎么拼凑起来的呢?我们来谈谈台湾史上的四波移民。我们用序数「台一」到「台四」表示来台的先后。台一,大约几千年前,分批从不同的地方来到台湾,这就是今天的山地「九族」,带来了「南岛语言」(Austronesian)。台二,明代末年,大陆上的汉民族开始移入

  • 文章大漢中原語探索奇聞簡述(續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魏向明 出版时间:1984-02-29
    关键字: 语言研究 中原传统语声 日耳曼语 中西语言的相似性

    如斯我闻:道家亚圣庄子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又宋大儒吕祖谦先生有云:「见前面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不难,而「返观」为难:见「见」不难,见「不见」为难。此说之见「不见」,乃重在从未见闻之—过往实事的「返观」。而今拟言之「中原语探索」、正系一「返观」,且将返观至远古无文字时代,以此不仅为见「不见」,尤为在根本「不克目视」之「不见」上,而有所探索听闻。即拟用「大汉传统语声」去探询大汉语族之外的,原不见的,原世界诸文明语族之语言,特别是其

  • 文章西安的语言琐谈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馬登崧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文化 语言 风土习俗 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具有三千多年的古都,我国周、秦、汉、唐四个强盛的王朝,曾先后建都于此.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宫殿楼阁,繁华风貌,举世无匹。在这段悠长岁月过程中,而孕育出我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辉煌历史。因此,长安被称为我国文化古都,那时在这豪华盖世天子脚下的长安,一般人的语言,可能就是国语或者是为京语。唐朝灭亡以后,政治重心东移,经济、文化亦随之渐趋改变。尤其清朝欧风东渐,列强侵华,对外贸易,日益发展,滨海沿江地区,逐渐趋于发达:原处历代

  • 文章东方语言文字碑在鲁南落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淑煥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东方语言文字碑 揭牌仪式 赵树营

    一九九九年八月九日下午三时山东省郯城县渠沟村隆重举行了《东方语言文字碑》揭碑仪式,鄕、村部分干部和二〇〇余名群众参加了揭碑仪式。该碑是赵树营先生为父母进行合葬而树立的一块墓碑,碑身高一·八米,宽〇·七米,底座〇·五米,,因碑文使用了亚洲东部各国多民族语言,故命名为《东方语言文字碑》。赵先生用汉、英、日、哈萨克斯坦、韩国语、藏蒙、壮、维吾尔、彝族语等十种语言文字为其父赵增胜、母亲马希田撰写了碑文,碑文以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槪述了父母的生平事迹、家史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