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讲学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吳寬列傳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5期  作者:吳齊義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吴宽 遗像 东宫讲学 儒家思想

    明初,我吴氏第一代先祖万一公从邵陵迁至东安三水乡定居,传至第四代祖吴宽公,苦读有成,上京廷试首魁及第,矗动乡里,族谱记载颇详。公中状元后,半生列班朝廷,讲学东宫。后逝世任所,皇恩谕旨葬紫禁山,经吴氏子孙上表力辞,终获准归葬故土东安。每年清明节祭祀,吴氏子孙均参与盛典。公之坟墓及画像、家谱等均保存于家祠中,完整无损。此次齐义返鄕,特将资料蒐集带来台湾,敬请补入「东安县志」内。吴齐义敬书

  • 文章鄭澤光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郑泽光 生平介绍 讲学授业 牙医

    加强鄕镇组织,复员建设,整饬吏治,功勋卓著。民国三十六年先生卸任琼山县长回穗,担任中央警官学校第二分校敎官兼训育处副主任,后调台湾省警官训练班副主任。调训本省现职未受警官敎育之警官。积极配合台湾光复后建警需要。民国三十八年,转任内政部服务,先后担任简任专门委员、警政司长、参事、主任秘书等职。任内对警政之督导、警察法制之建立、内政法规之整理与修订,贡献卓著。民国六十五年转任司法院简任秘书及参事,至民国六十六年届龄奉命退休。先生除任公职外,并抽暇讲学授业,作育英

  • 文章梁啓超一九二二年暑期武漢講演之行發覆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9期  作者:李明  出版时间:2013-10-10
    关键字: 梁启超 武汉讲学 历史再现 历史影响

    本文榮獲第五屆《湖北文獻》研究生論文獎學金,作者李明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碩士生,指導教授:田子渝。

  • 文章康有爲與萬木草堂學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林斌 出版时间:1979-09-30
    关键字: 康有为 万木草堂 背景 学纲学科 讲学情形

    与其友陈千秋同学于学海堂,治戴段王之学,千秋所以辅之者良厚。越三年,而康有为以布衣上书被放归,擧国目为怪,千秋启超好奇,相将谒之,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共开馆讲学,即所谓万本草堂也。」又康有为自编年谱,于三十三岁(己丑)时亦云:「三月,千秋来见,六月来及门。八月,梁启超来学。」年谱并自述其开堂讲学之经过云:「光緖十七年始开堂于长兴里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来学者多志士,若韩文擧、梁朝杰、曹泰……既明而起,讲贯至深夜。……新学伪经考刻成

  • 文章全谢山端溪讲学及其影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王萬福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全祖望 品行修养 入粤讲学 学风影响

    一、前言有淸一代,康乾之际,北国诗人,江浙学者,先后度岭入粤者甚多。如王渔洋、惠士奇、朱彜尊、袁子才、钱大昕、全谢山、查愼行等。他们或荷朝廷重命,或羨岭南风光,或应讲学之聘,不惜迢迢千里,冒风波烟瘴之险,度岭一游。他们在岭南以文会友,敦志节,阐风雅。对岭海文化发生相当的影响。其中尤以浙东学者全谢山。应聘端溪书院担任掌敎,以其浙东笃践实履学风,严峻不苟之人格,给予粤中书院士风,开一朴实狷介之风气,为乾嘉以后浙学岭学和会交融,树立下深厚的基础。(谢山语)为

  • 文章康有爲與萬木草堂學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林光灝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康有为 万木草堂 上书皇帝 学纲 学科 讲学情形

    与其友陈千秋同学于学海堂,治戴段王之学,千秋所以辅之者良厚。越三年,而康有为以布衣上书被放归,擧国目为怪,千秋启超好奇,相将谒之,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共开馆讲学,即所谓万木草堂也。」又康有为自编年谱,于三十三岁(己丑)时亦云:「三月,千秋来见,六月来及门。八月,梁启超来学。」年谱并自述其开堂讲学之经过云:「光緖十七年始开堂于长兴里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来学者多志士,若韩文擧、梁朝杰、曹泰……既明而起,讲贯至深夜。……新学伪经考刻成

  • 文章貴州苗子與國會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复刊第4期  作者:胡濤  出版时间:1976-03-29
    关键字: 贵州省 外人误解 贵州苗子 王阳明 讲学

    讲学。由于王阳明先生的敎化,致贵州文风鼎盛,使我们黔人受益不浅,党国先进陈布雷先生书赠张道藩先生一联可作注解。张道公在抗战前后曾三任交通、内政、敎育三部次长,陈布雷先生便以此作上联来揶揄他,而以表扬他的才华作下联。这付对联的全文是「交通、内政、敎育、一次、二次、三次、是何其次也;岂眞万不得已而求其次?革命、著书、作画、心长,才长,艺长,既莫不长矣,无妨一塌括之以尽其长!」

  • 文章陸九淵與朱熹鵝湖之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陆九渊 朱熹 鹅湖书院 治学讲学 历史趣闻

    铅山 王立斌陆九渊,字子静,自号存斋,号象山(一一三九—一一九三年)江西抚州金溪人,南宋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因结茅讲学于贵溪象山,人称「象山先生」,其学与兄陆九韶、陆九龄并称「三陆子之学」。并提出「心即理」之说,认定天理、物理、人理只在吾心之中,心是唯一的实在。他的学说后被明代王阳明所推崇发展,形成了历史上极有影响的「陆王心学派」体系。一、陆、朱鹅湖之会的前因江西信州铅山鹅湖寺是当年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朱鹅湖之会」的辩论场所。鹅湖寺

  • 文章玄奘大師略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釋廣仁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教 讲学 人物事略

    古今中外一代完人玄奘大師,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逝於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初五日,世壽六十五歲。大師簪纓後裔,河南偃師人,祖父陳康,北齊國學博士,禮部侍郞。父陳惠,隋江陵縣令,弟兄四人,長兄陳素,早歲出家,法名長捷。玄奘居次,名陳褘,十歲失怙,十三歲出家,依兄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翌歲隋煬帝下令度僧二十七人,投考者夥,選擇嚴格。玄奘年太幼,經業不諳,空有其志而已,終日徬徨試場外,主考官大理寺卿鄭善果,見玄奘雖年幼而器宇玄昻,詢其所以,答以:『遠紹如來,近光遺...

  • 文章今日的河南大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尹雪曼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讲学 考察 教育 学校

    今年的五月中旬,应邀赴大陆故鄕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讲学,并应聘为该校中文系兼任敎授及考察该校现况:于五月十二日抵达,十八日返来,总计七日。兹志闻见如后,谨供参考。河南大学始建于民国元年,初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民国十二年,改称「中州大学」。民国十六年,再改称为「河南中山大学」。如此,至民国十九年,始确定校名为「省立河南大学」,民国卅一年,复由「省立」改为「国立」。民国三十八年,大陆变色,中共复于民国四十二年,先将该校易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四十五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