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自然环境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天柱山傳奇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天柱山 历史传说 自然环境

    童年時常隨祖父伴同地理師悠遊於青山綠水間,並由我背負茶壺以利隨時止渴,不但盡情欣賞明媚風光,亦飽聞長輩研討來龍結穴的堪輿學識,當然天柱山上也留下了我們走過的痕跡。那時所喝的茶就是天柱山出產的茶葉所泡的,玉液瓊漿味道甘醇,泡過的茶葉還可作爲煮糟湯的配料,可見它名貴的一般。天柱山座落在我邑的東南陲,山之東北爲棉洋鎭,西南則屬溜砂鄉,但大部份均在羅經埧境內。山形有如直立圓錐,標高僅有六四三·三公尺,雖不算高,但長年雲霧瀰漫,難得一見峰巓,有如巫山神秘。每當天朗...

  • 文章阜寧縣名考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劉大衛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阜宁 县名考 自然环境 历史底蕴

    蘇北平原,本是歐亞大陸東邊,太平洋西部的一個大大海灣,由於支流眾多的淮河,帶來泥沙,長年累月的沉積,才成為無山無丘的蘇北平原(黃河奪淮也帶來黃土,是若干年後的事),像蘇北這樣的一馬平川,在全國也是少見的。新生陸地,地勢低平,海潮漲落,不能耕種。捕魚製鹽,倒是它的優勢。「淮鹽」暢銷省內外。漁民、鹽丁,為防潮災,惟有集土成丘,稱「避潮墩」,或「救命墩」。雖然工程浩大,倒也一勞永逸。我到南方讀書、工作,在車船上多次望見串場河(現延伸為通榆河—南通到贛榆)西岸的...

  • 文章陳濤鄕今昔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左元星、左克璋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陈涛乡 自然环境 人文历史 工矿企业

    位於黃海之濱的陳濤鄉是一塊創業的熱土,發展的福地。陳濤鄉現屬濱海縣,在濱海縣的東邊,面積一百一十一點七平方公里,鄉境內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土地肥沃,人口七萬多,耕地七萬五千多畝,屬暖流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三百二十三毫米,年平均氣溫十三點七度,平均日照三點三四小時,全年無霜期二百二十三天。南距江淮名城—鹽城八十公里,北距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九十公里,西距淮安一百公里,鹽連高速(鹽...

  • 文章重建大武漢方案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8期  作者:湖北省、漢口市設計委員  出版时间:1973-07-10
    关键字: 武汉 历史沿革 地理形势 自然环境 人文计划

    辐辏」洵非虚语。第三节 自然环境一、境域面积:本市位于东经一一四度三分,北纬三〇度六分,面积旧市区一三四平方公里,新市区约三六〇平方公里。二、土壤地质:本市居大湖盆地江汉平原之中心,坐落于河流台地之上,为红砂岩被侵蚀而成,上覆红粘土,再上为黄综色泥土。据地质学家硏究,可能为第三纪之侵蚀准平面。三、气候寒暑:本市为江汉平原之最低处,海拔在五十公尺以下,东南海风不易深入,故夏季炎热,(气温常达三十九度以上)冬季寒冷,(气温常在零度以下)平均气温为摄氏一六、七度

  • 文章察哈爾地理環境述略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李培適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自然环境 气候 降雨 永定河 桑干盆地 塞北高原

    成,认为:「地理学是认识地表空间特异性之学。」构成地表各种条件地理要素的总和,称为地理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因素的总和,称为自然环境;经济、交通、部落、人口、政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总和,称为人文环境。我察哈尔的地志硏究,以往对人文环境记载详尽,对自然环境因缺乏硏究的工具,又鲜有该项人才,在调查上甚多缺失,今日搜求该项资料甚属不易,况除省通志及阳原县、怀安县二志为民国二十三、四年修志完成,其他各志均系淸代所修,或为民国十五年以前修志,修志

  • 文章東安縣九龍岩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5期  作者:孫仲琦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九龙岩 湖南省通志 自然环境 书法艺术

    九龍岩,位於東安縣蘆洪巿鎭之九龍山山麓,是載入湖南省通誌的名勝古蹟之一。據明「一統誌」載:「東安九龍岩,常有樵者遇黃衣九士」,謂之曰:『吾九龍居此久矣!語訖,莫知所在。』宋王觀有詩云:「山寒蟄龍眠忽醒,黃衣九老岩下行。」傳說九老乃九龍所變,故名。岩名始於唐代,顯於宋初。至淸代,遊覽者漸少。九龍山山上有深潭,山下有泉井,「翠峰欲活,峭壁如削。」有蒼松翠柏環繞,景緻淸幽。岩有兩處門洞,主洞門高十五公尺,寬十公尺;左邊爲側洞,高十公尺,寬五公尺,岩共有九個洞,...

  • 文章話我故鄉——麗水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8期  作者:應雨金 出版时间:1988-08-10
    关键字: 历史沿革 自然环境 经济状况 文教卫生 名胜古迹

    的崇义、丽新、永丰、梁周等鄕划入丽水,同年五月,撤云和县并入丽水县。一九六〇年一月,又撤景宁县并入丽水县。一九六一年八月,丽水县治迁驻云和鎭,将丽水城关区及丽东、信孝、联城等改为丽东区。一九六二年六月,又划丽水县原云和、景宁之地重置云和县。丽水县治迁囘丽水城。一九六五年五月,丽水专区复设,截至一九八〇年,丽水县辖城关、碧湖二鎭、城郊、碧湖、丽云、曳岭、雅溪五区,三十四个公社(公社现已取销),县治驻城关鎭。二、自然环境丽水位于浙南腹地,瓯江中游流域。介于北纬28

  • 文章三晉文化與憂患理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閻沁恆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三晋地区 自然环境 民族文化融合 三晋文化

    versity)。他认为在充满生存压力的地方,居民受到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的挑战,便尝试运用他们智慧与力量,应付一波一波的刺激,克服生存的障碍,改善生活的品质,于是文化就在这种情境中诞生、成长及茁壮。汤恩比以「挑战与反应」(challenge and response)解释文化发展的过程,而以这种模式去了解三晋文化的内涵也十分契合。二 自然环境的挑战三晋地处华北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是历史上华夏民族政治、文化与农业发展的重心。自帝尧定都平阳、夏禹划入九州以及周成

  • 文章民初的土匪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期  作者:姜法乾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被囚匪穴 自然环境 白郎 老洋人 高保胜 袁得魁 家乡治安 自卫武力 国民革命 城寨 绑架生涯 匪徒武装 不劫妇女

    我十三岁即离开家鄕,出外就学,尔后虽又回家一二次,但都是短暂的,所以对故鄕文物,所知不多。可是,我有被土匪拉票的经验,在土匪巢穴,被囚半年之久,印象深刻。因之,乃以此题目,提供吾枣文献。一、吾鄕自然环境土匪为什么会滋长?主要原因是「穷」。吾枣是湖北的边沿县分,等级是二等县,富庶不敢讲,但亦不能算贫穷。然而,为什么土匪会猖獗?略一推敲不难发现,吾枣的土匪,大抵都是邻县山区来的。本地三五成群,偸鸡摸狗者有之,但聚众抢刼,烧杀掳掠则甚少见。邻县山区出身的土匪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