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社会形态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香港前代之社會及經濟發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香港前代史 五种分期 社会形态 经济发展

    甲、前言香港位中国南海之北岸,珠江三角洲之东岸,英属前为淸朝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之一部份,面积三百九十八点二五方英里,分三部份:一、香港岛;二、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之地)及昂船州;及三、新界(包括大屿山及二百三十五离岛)[1]。香港之历史,可以西元一八四二年为一大分期[2]:一八四二年之前者为前代史,后者为近代现代史。然香港之前代史期间甚长,以其社会及经济之发展,亦可分为下列各期:一、上古期;二、蒙昧期;三、黎明期;四、黑暗期;五、奠基期;及六、转变期。乙

  • 文章李總統在國大臨會開會典禮致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0期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李宗仁 国民大会致辞 人物思想 社会形态 《中华民国宪法》

    李總統登輝先生在第二屆國民大會臨時會開會典禮上致詞:大會主席、各位代表先生、女士、各位貴賓:第二屆國民大會臨時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之規定,今天起在中央政府所在地臺北市盛大集會。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與根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所選出的增額代表們,會聚一堂,共同行使憲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所賦予的修憲職權。當此全體國人殷望憲政改革早日完成之際,本次大會的召開,實負有莊嚴而重大的時代使命。中華民國自開國以來,所一貫努力的目標,在依據國父 孫中山先生之遺教...

  • 文章九江碼頭文化的變遷演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7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4-11-15
    关键字: 沿江产业发展 水运经济发展 交通重要性 走出九江 外地人安居 经商传统 商业文化 精神文化 社会形态 经验教训 动态开放 黄金水道 黄金效益

    自然经济中解脱出来的九江人们,经济收入增加,购买力提升,从而奠定了城巿繁荣的基础,也使人们在不否定传统文化的情况下,逐步接受了码头文化,并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了一定位置。在社会形态方面,码头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融汇了包括吴越、荆楚、中原等多种文化成份在内的兼容性文化。但九江码头文化的形成,也绝不是多种文化成份的等量相加,而是既有渗透融汇,又有冲击、排斥。比较典型的是,在多种文化渗透、融汇中,「利」占了「义」的上风,商业文化占了礼仪文化的上风。融汇而成的码头文化,其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