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产共返回4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米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之江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艺术 生产 原料 米塑

    米塑,是一種用煮熟的米粉團作為原料,並添加顏色,製作各種人物、花果、鳥獸的民俗藝術品。它的可塑性很大,可以說,凡見到的物品,均可進行仿製。其工藝操作細緻,造型生動,極受人們喜愛。據說,這種米塑藝術,是從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由北方傳入的面塑演變而來。溫州米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大約在清咸豐年間,以製作壽桃為主。在清代光緒年間最為盛行。當時有名藝人馮阿森,以做壽桃聞名於世,人稱「壽桃森」。相傳,阿森首創把舞台人物搬上壽桃。不僅艷麗多彩,而且形象生動,...

  • 文章對台口岸——樂清黃華鎮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1期  作者:倪寶勝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黄华 经济发展

    又有「黄华园」之称。黄华不仅是海防要塞,而且又是一个名闻遐迩的商埠。早在清朝时,黄华已与新加坡、日本广岛、香港、台湾、南京等地通航经商。旧时,黄华即有三〇余家商行。至一九四二年盘石至龙湾瓯江口沿岸设雷封港后,黄华几乎成为温州地区的中转码头和贸易中心。一九八〇年,黄华一度成为走私泛滥的黑市场,亦可见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沿海通商口岸。黄华关昔日雄姿,于今重振,新兴的市鎭—黄华鎭,由于鎭民奋发图强,努力生产,不断提高生活水准,人们梦寐以求的「路平」、灯明、房新、水清

  • 文章瑞安萬畝馬蹄筍喜獲豐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1期  作者:鄭少康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马蹄笋 植物 生产

    发展前途的一种经济植物。龙湖镇,是瑞安市栽植马蹄笋面积最多一个乡镇,现全镇栽有绿竹九百多亩,去年,单马蹄笋一项收入就达伍佰贰拾多万元,今年是该镇马蹄笋生产的「大年」,现每天上市的鲜马蹄笋都有二、三千公斤,年收入可达伍佰伍拾多万元。·郑少康·

  • 文章溫州歷史概述(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1期  作者:徐順平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历史 温州 隋唐五代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隋唐五代时期温州的概况从隋唐到五代三百多年间,温州的生产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方面,这时的水利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当时的温州刺史韦庸曾发动温州劳动人民,兴筑堤塘,开河十里,将雄溪、瞿溪、郭溪三溪之水会通于湖,既防止水患,又用之于灌溉,这就是后人称呼的「会昌湖」、「韦公堤」⒄。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吸收了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至唐时巳开始以粪肥代替「火耕水耨」,在耕作方法上开始实行「区田法」,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文章抗日战争前后的山西兵工生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山西兵工生产 阎锡山 生产情况 历史作用

    缪玉青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抗日战前,己非常重视武器的制造,在太原设立兵工厂,规模仅次于东三省张作霖的兵工厂。他不仅高价向外国购买各种机械、图纸、资料、样本,并用重金聘请德国日本及国内工程师。生产的武器有手枪、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山野炮。除供应部队需要外,尙有余力向省外出售。惟向国外引进人才、技术、物资,极其艰难,我国增强武力,非外国所乐见。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十一月,日军入侵太原前夕,兵工厂的部分重要机器和原料,即抢救运到后方,在四川

  • 文章抗战前山东的精盐生产和管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鐘春翔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精盐生产 精盐管理 盐化工业

    作者:鐘春翔,女,一九六八年三月生,山東大學歷史學碩士,現供職山東教育史志委員會,副研究員,在《抗日戰爭研究》、《文史哲》、《文史知識》發表論文數十篇。

  • 文章浙南農諺漫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6期  作者:繆天舜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农业生产 谚语 节气 水利 时令

    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经验。历代人民对农业总是十分重视的。如「百样喜乐不值眠,百样行业,不如田」;「生意钱,顾眼前;锄头钱,万万年」。「农民勿种田,城底人断火烟」。这些农谚都把农业摆在百业,特别是经商的前面,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重农思想。在「无商不活,无商不富」的当今,还应记取「无农不稳」的深刻教训。浙南地区物候方面的农谚有「海边见蝤蠔,明朝刮大风」;「蜜蜂出窝天要睛,鸡不归窠阴雨来」;「猪衔草,雨要到」;「蚂蚁搬窝

  • 文章發掘鄕土寶藏保存文化遺產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7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8-02-01
    关键字: 热河同乡会 刘仲平 孔子 生产力

    或称「理学」。难怪小学就读天主教学校时,天主教的外籍神职人员称我们为「大教」。辅仁大学哲学教授南怀瑾大师,在其「论语别裁」一书中,说中国人相信的是「三家店」,所谓「三家店」是儒家是粮食店,是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道家是药店,生病时问津非去不可,佛家是百货店,理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你可以光顾,也可以不光顾,但社会少不了它。这种统一而谐调的宗教信仰,没有像西方社会因信仰纷歧而发生大动乱,也是几千年来社会发生的力量。在经济方面,生产与分配的方式,历久不变

  • 文章三千年前絶跡於中國的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許進雄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农业生产 象牙工艺品 作战

    在中國,象牙雕一直是名貴的工藝品。因爲其材料來源有限,而且象牙質地滑潤細緻,紋理規則,易受刀刻而不崩邊緣,可以雕刻出精巧細密的藝術品。〔韓非子〕喩老篇:「宋人有爲其君以象爲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苛,豪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從描寫可想像其雕鏤技巧之高,一點也不輸給現存的被嘆爲鬼釜神工的明淸時代作品。象生活於茂密叢林或熱帶稀樹的草原。象可以說在中國絕大地區是已滅絕的動物。但在距今七千到三千年間,氣溫要比現今溫暖些,年平均溫度約高攝氏二度,而一月...

  • 文章鄢陵花卉的由來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7期  作者:王建華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栽培历史 花卉市场 生产基地

    天下」。时人称鄢陵为「花县」「花都」。近几年来,市场对花卉需求量日增,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花卉生产的优惠政策,鄢陵花卉业迅猛发展,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十万亩,千亩以上花木培育生产基地8个。三一一国道两侧,园圃相连,形成十公里的花卉长廊,三百亩中国腊梅园和万亩松柏园驰名全国。上市花木二一〇〇多种,产値五亿元,全县十万花农人均收入已超四〇〇〇元。鄢陵县每年销往长江以北大中城市的花卉占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

共40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