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棉花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北監利草棉移植臺灣之史實與臺省裁培棉花之原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棉花 史料 中西交流

    监棉移植台湾之始末天生棉花,随地域,赖气候,其形象既伙,其隷属尤多。单据「辞海」[2]页七〇二及页一一三七所云,即已分有「木棉」与「草棉」两大类。如将此两大类再以「人工培种」或田野自长」相别,则其形象,必然更是一言难尽矣。先谈「木棉」。就余所知,实际尙有「吉贝」、刦贝、「劫波育」「劫波娑」、「迦罗波」、「腅婆」、「迦罗婆劫」等异名。而「辞海)[3]页二五一且引李时珍曰:「吉贝者,乃古贝之譌也。」次说「草棉」。辞海」[4]页一一三七曰:「草棉

  • 文章江西棉被店的剪影和感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李學梁 出版时间:1978-04-02
    关键字: 江西棉被店 传统手工业 弹棉花 传统工具

    江西棉被店,实际上是雩都棉被手工业的流传。记得早在童年时,便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象。如今台湾二十几个县巿场所,到处都有江西棉被店的商招,尤其是在秋冬两季间的十一月就有浓浓的寒意。夏眠数月所打造储藏的棉被,纷纷出笼。打造棉被的棉被店,又在忙着一年中生意的旺季。棉被店不一定开设大街上就是小街小巷或菜巿场,亦有分设场所,他们每个店面的两旁或者店前玻璃橱窗裏,都堆着大捆已被机器压好的棉花。店面四周,亦放着已经打好的被棉,有六斤重的八斤重的或者十二斤重的各有标志,由

  • 文章永春鄭家與福州

    来源期刊:《闽聲》 第49期  作者:南湖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印染公司 福州话 纱布 棉花

    地位的福建闻人之一。在福州料理汽车公司业务的是一位崇字辈的淑麟先生,现在还在台北,因信敎很深的关系,专心从事传敎工作。他们一家都是讲的福州话。大陆沦陷了以后,他们在大陆的财产也遭受**的没收,但好在他们东南亚还有机构,所以很大的一个家族,仍能各别地发展他们的事业。在菲律宾,现在经营着一家规模宏大的一贯性生产的纺织公司——东方纺织印染公司——自棉花进口开始,从纺纱而织布,再由白布作印染而成布疋。另外由生产「龙」的混纺而成西装料,很能赚钱。「崇」字辈的老一代

  • 文章睢寧推廣植棉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9期  作者:魯同軒  出版时间:1981-08-15
    关键字: 农业推广 棉花示范区 播种方法 往事回忆

    民国二十四年春,余因事赴徐、曾至徐州城北,江苏省立农业试验场,与场长尹聘三先生谈及推广改良棉花事。以徐属各县农家所种植之棉花、棵子矮小,棉桃又不大(俗称小棉花),系数百年来祖宗一代一代的传播而来,每亩收获量之价値,不如每亩小麦或杂粮价値之高。收获时尙需大量人工,故种植者日渐减少。当经尹场长介绍陜西宝鸡地方所产之棉花,系美国改良品种,棉花每棵高达一公尺以上,品种优良,可纺四十支细纱。回县后,商请县长费公侠,用县府农业推广经费,派县立农业推广所主任刘植生

  • 文章河南合作事業瑣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8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69-10-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河南省农村合作委员会 棉花产销合作 农田灌溉 信用合作

    未能更事发扬光大。但河南合作事业之深入民心,与这一项工作是有极大关连的。现在台湾正在提倡地下水开发工作,我们在河南省三十多年前曾经利用合作组织试办成功,似乎仍可作为当前合作事业发展的参考。二、棉花产销合作:河南西部的陜县、灵寳、东部的太康,北部的安阳等地,都盛产棉花,当时农村合作委员会曾订定了棉花产销合作发展计划,以分村组社为方法,以个别生产,共同销售为目的。预定最低要求为上述各地均联合设立一棉花打包厂,和若干集中仓库,建立服务棉农社员的各级合作体系,曾在陜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