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遗产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泗水回瀾——泰順八字廊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6期  作者:程卓然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泰顺 廊桥 木质结构 世界文化遗产

    学者名流)络绎不绝,就连许多老外也慕名来访。据悉,今年国庆节,「廊桥游」依然是黄金周(放假十天)最大的热点,全县接待一万七千多游客中其中游泗溪两桥和仙居等桥仍纷至杳来,足见泰顺木廊桥名气之大,不愧为文物丰盛的大餐。在温州市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于抓紧修复的同时,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以「创廊桥名牌,树泰顺形象」为契机,力使这一人类共有的艺术瑰宝,放出璀璨的光芒。

  • 文章願河南安陽洹水商都永恆光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安阳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 考古研究

    摘要安阳洹水中游,二十世纪由甲骨证实,为商代后期首都,且长达二百余年,西元二〇〇六,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追溯洹河之水,当时必甚丰沛,两岸船只来往定甚频繁,向东到海,往南至河,水运亦当发达,至今又活泼起来。愿以后配合商朝服饰、音乐、美术、武艺、舟车、体育,以企业方式开发,定可如宋之清明上河图,永恒光明照耀于世界。一洹水史地考:甲骨文——《殷契粹编》一〇六·一,有「东洹」。《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一〇九,有「西洹」。《殷垆文字甲编》一〇六一,有「洹水

  • 文章《陽湖流韻》出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7期  出版时间:2006-03-15
    关键字: 武进 文化遗产 普查 阳湖流韵 出版

    近日,由武进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编著的《阳湖流韵》一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武进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积淀了难以估量的区域宝贵文化遗产。二〇〇三年三月,第一次全国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文化局成立了工作组,对在全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了深入的访问调査。通过调査,共整理出二十多项武进特色文化专案和近三十项民间艺术资源。《阳湖流韵》一书将这次普査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汇总,全书分艺术廊、文化苑、收藏榭、人文

  • 文章溫州話是唐宋時的國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温州话 汉语 方言 文化遗产

    温州话的雏形应该形成于唐宋,温州话的定型和成熟,应该是在宋季,特别是北宋灭亡时,宋高宗南逃,大量士族豪门大庄园主携家带口来到浙南大地,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汉族文明,而且把唐宋音带到这里,跟土著杂交后,形成了现在的温州话。

  • 文章联合国的中国二十二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联合国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入选项目 文化遗产代表

    联合国二〇〇年九月公布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十六项,中国已占二十二项,如福建妈祖信仰、贵州侗族大歌、青海省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史诗、蒙古族呼麦、朝鲜族农乐舞、藏戏、青海热贡艺术、甘肃花儿、端午节、蚕桑丝织艺术、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安徽宣纸、广东粤剧、浙江龙泉青瓷、西安鼓乐、福建泉州南音等。「妈祖信仰」是颂扬妈祖的「立德、善行、大爱」的精神。从福建湄州的妈祖祖庙,传播到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全球有五千多座妈祖庙

  • 文章義魄忠魂長不朽——湘軍卓蘭成仁一百週年紀念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應未遲 出版时间:1986-07-15
    关键字: 湘军 昭忠庙 文化遗产 血缘关系 海峡两岸

    慰忠灵,而资矜式,则非惟卓兰地方之福,亦可吿慰湘军三千忠魂义魄于九泉。无庸置疑,卓兰「昭忠庙」不但是一个値得重视的文化遗产,同时更是台湾与大陆血缘关系的历史见证。「昭忠庙」的存在,和「湘军殉难忠灵塔」的兴建,足以标志「中华一家」、无分轩轾,铁的史实,血的故事,可昭日月,可垂千古。(原载「昨日春秋」)

  • 文章河南省文化遗产简摘(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河南省文化遗产 石窟 石刻 古遗址 简摘

    壹、前言:一、《河南文化遗产》引言和序言:二、古建筑以县市有多少次序简录:(十八)巩县——康百万庄园:以上见《中原文献》第四十五卷第二期(十九)临颖——小商桥:建于隋开皇四年(西元五八四年),宋元明清多次重修,二十道拱石砌成,长二十一·三公尺,高三·一公尺,雁翅用红砂岩石,青百望柱二十八根,柱头雕狮子、莲花仙桃,栏板二十六块,雕有水纹、鱼龟、牡丹、荷花等图案。(二十)温县——慈胜寺:建于唐代,宋毁于战乱,元朝至元年(西元一三三五年——一三四年)重修,全寺

  • 文章「千年古县——长子」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牛向明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山西长子县 历史底蕴 世界文化遗产

    长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评选是由国家民政部,中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发起,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评选后列入世界的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是指距今千年以上且一直沿用建制县及县以上古行政区的名称,而且文化底蕰深厚、县名一直沿用至今未曾改变过;这种「千年古县」的名字,将被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长子县」是山西省首家申报并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千年古县」文化遗产。长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 文章大埔漢樂三代古箏師的情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汉乐 古筝师 文化遗产 人物简传 罗九香

    南国牡丹竞艳妍,行云流水乐承传。春江花月音谐美,出水莲开旋律娟。古调新声动肺腑,弦琴天籁扣心弦。弘扬国粹欢歌奏,金榜荣衔耀海天。二〇〇六年夏,大埔广东汉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大埔人民文化生活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是实现「人文兴县」、「文化梅州」和打造「世界客都」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埔广东汉乐,简称「大埔汉乐」,又称「中州古调」。它是客家先民南迁时,把中原汉乐的种子播撒在客家土地上结出的硕果。它保存著八百多种情调不同、形式各异的丰富

  • 文章滄桑運鹽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吳成芳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盐仓古城 运盐河 历史资料 文化遗产 名胜古迹

    在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時,與幾位友人驅車百多里,從市區去贛榆縣海頭的鹽倉古城。這裡曾有一條傍城繞過久已湮滅的中國最早的東部沿海運鹽河—遊水,後來唐朝在其源頭淮水又疏浚、開挖徑直入海,至今奔騰流淌的新運鹽河。今去尋覓歷經滄桑的那條河,令人遐想連連,它見證了逝去歲月的諸多往事啊!●因鹽興水遊水這條天然形成的河,它從幾百公里外的上游漫過大地、漫過河流、漫過湖泊,向下湖漫遊至靠海的鹽倉附近入海,古人稱作遊水。從春秋到隋唐,這條黃金水道,既使南北經濟得以交流,也讓本...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