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曲艺术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劇談)寧波的京班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期  作者:賀 鑄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京剧 戏曲艺术 大鸿寿徽班 大四喜班 名伶

    长江后浪推前浪」,随时代的进步,由徽班演进到京班。大鸿寿徽班,除班主王鸿寿的艺术生命,维持得最久远外,其余,如文武老生「碌碌动」,却落到「四喜」班做旗牌。大鸿寿时代的「碌碌动」经常是演压轴如「崔子弑齐君」的崔杼。从三张枱子的大帐上,一个空翻,落在台前,散髪、油脸、俊扮、唱梆子腔,跟麒麟童唱「临江驿」一样地讨好观众。所以当时我们宁波的观众,赠以「生色」二个字。但落在四喜班里,跟「喜」字辈京朝大角配戏,颇觉相形见拙。我曾见「新大四喜」演「路遥知马力」,路遥

  • 文章海州小戲藝人市語拾趣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葉志林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海州风貌 区域文化 戏曲艺术

    海州地域民間流傳的小戲,現已發展成爲全國知名的淮海戲劇種。當年之所以稱爲海州小戲是因爲流行於海贛沭灌地界,京劇時呼爲大戲故言民間流行的小調劇爲小戲。海州小戲清末民初,各地較有影響的班社約有十餘家。小戲藝人在民間說唱演出,常會遇到難以料想的意外事件,爲了小戲藝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漸漸形成了自己一套行業市語,這些市語俗稱江湖黑話。自己人一聽便明白所言何事何物,門外人聽了便不明白說些什麼。如人體各部器官市話爲:頭稱之爲棗木榔,眼稱之爲荔枝子,嘴則稱櫻桃,耳朵喚...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