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制史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略述繁峙縣歷代的發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賀庭芝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繁峙县 建制 历史发展

    我的故鄕繁峙县,是一有悠久历的好地方。按古禹贡九州划分,属古之冀州地。按旧县志载,周成王封第叔虞为唐侯,后改为晋。当时邑内即居有霍人。左传襄公十年夏五月甲午,灭偪阳。使周内选其族嗣,纳诸霍人。其意为繁峙春秋晋霍人之地。战国时属赵国。按这个记载分析,霍人是晋国的一块边远封地,距今约有两千三四百年。关于县名,旧志又说,汉时境内之县有三一曰卤城属代郡。一曰葰(音琐)人即霍人,在今至水头村东城地,属太原郡。一曰繁峙属雁门群。因此,从秦汉到魏晋,这几种县名常

  • 文章太原城事纪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賈發義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太原城 建制 历史事件

    文景之治」。武帝太原设幷州刺治所元封五年(前一〇六)四月,刘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首创「州刺」制,晋阳为幷州刺治所。此后,晋阳又称「幷州」。今太原简称「幷」即溯源于此时。北魏高欢太原营建霸府永熙元年(五三二),大丞相高欢领兵二十万攻占尔朱兆老巢晋阳,因晋阳有天险屛障,遂入居晋阳,建大丞相府,遥控北魏政权。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五四五),高欢在幷州城西北,靠近春秋董安于所筑晋阳城的东北,起建晋阳宫。同时期开凿晋阳城外天龙山石窟。北齐高洋太原兴建别都高洋称帝

  • 文章河陇地概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陳守忠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甘肃历史 建制 历史研究

    甘萧一省古称河西陇右,简称河陇。它的历,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传说能够相印证的,可以上推到八〇〇〇年,这里只能讲个基本轮廓,基本线索。所以我用了《河陇地概述》这个题目。在勾画出一个基本线索当中,有关魏晋南北朝和唐末五代大分裂时期的河陇,可以多讲一点,元明淸统一王朝相继,问题不大,就少讲一些。甘肃省,从地形方面来看,是一个山地形的高原,由西北向东南数,可分为祁连山地、河西走廊、陇西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等几个地形区。如从历发展的角度讲

  • 文章河東沿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周應星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河东 历史革沿 建制 运城

    注:禹、夏:有人说是一个王朝,可正式书分禹、夏为两个时代。范文澜《中国通》第二章第一节:「战国以前的书,从不称夏禹,只称禹、大禹、帝禹;称启为夏启、夏后启。这称法区别还保存两人时代不同的意义。」并指出「从启至桀十六帝十三代。」本文仍以禹、夏为两个时代王朝。

  • 文章山东省县建制史略(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山东省县建制 建省历史沿革 山东省属县建制沿革

    壹、概说山东在中国东部,为沿海各省之一,古称太行山之东曰山东。记晋世家:「晋兵先下山东。」战国时,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为山东,以六国均在崤山函谷关之东也。古又称华山之东曰山东,汉书、赵充国、辛癈忌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师古曰:「郿、扶风之县也。」淸姚范撰,授鹑堂笔记:按山之东西,以华山言之,故郿在其西。」与今之以太行山之东称山东,有出入也。又以山东位太行山之左,山左与山东为鲁籍人士所并称并用。山东省在北平

  • 文章山东省县建制史略(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省县建制 四等县 五等县 六等县 各县名单 地理历史介绍

    丁、四等縣二十四縣⑴桓臺縣:漢置高苑縣,屬千乘郡。後漢屬樂安國,晉爲樂安國治。劉宋省。自隋至金,爲長山、高苑二縣地。元太宗始以長山縣之驛臺地,置新城縣,屬般陽路。明洪武十二年,改屬濟南府,淸因之。民國三年一月改新城縣名桓臺縣爲四等縣。面積五四五·五〇方公里。人口:二七九、〇七一人。⑵齊河縣:漢祝阿縣地。唐爲禹城縣地。宋置耿濟鎭,仍屬禹城。金大定八年,始置齊河縣,屬濟南府。元至元二年,改屬德州。明、淸屬濟南府。民國爲四等縣。面積一、〇五〇方公里。人口:二八...

  • 文章温州建置沿革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温州 建制沿革 历史 史料

    温州建置沿革表温州建置沿革表溫州釋義:溫州有廣狹或今昔二義。廣義的或者昔日的溫州,系指唐、宋時期的溫州、元代的溫州路、明清的溫州府,包括解放前的「、樂、瑞、平、泰、玉和文成七縣,大體相當于今溫州市。狹義的或今日的溫州,則指唐代以來的溫州府治、路治,即解放前的永嘉縣城區和近郊區,亦即今溫州市區。(轉載自溫州通覽)

  • 文章山东省县建制史略(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山东省 建制 史料

    置辉州于此。后唐同光改曰单州砀郡,属京东西路。金曰单州,属南京路。元属济宁路,明洪武元年以州治单父,县省入。二年降州为县,属济宁府。淸初因之,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民国为县,面积一、四〇五方公里。人口四五〇、六〇二人。⑺郯城县:春秋郯子国,汉置郯县,并置东海郡,属徐州。后汉为徐州刺治。晋仍为东海郡治。宋徙郡治襄贲,县仍属焉。后魏因之。东魏武定八年于县置郯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属泗州。大业初属下邳郡,唐武德属邳州。贞观初省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郯城县,属徐州

  • 文章三秦沿革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3期  出版时间:1973-04-15
    关键字: 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 朝代建制

    选载禹贡雍州之地,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周武王都酆镐。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阳,秦兼天下,置内以领关中。项藉灭秦,分其地为三,以章邯为雍王,都废邱,(今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今延州金明县是也)谓之三秦。高祖入关,定三秦,复并为内。景帝分置左右。武帝太初元年,改内为京兆尹,后与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辅,其治理俱在长安城中置司隶校尉以总之。光武都洛阳,以关中地置雍州,寻复立三辅。魏分河西为凉州,分陇右为秦州

  • 文章建制沿革觅孙武故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李九靑 出版时间:1993-09-20
    关键字: 孙武故乡 建制沿革 孙子兵法 《鲁青简史》

    阳修所说的乐安。骆教授指出乐安在历代中出现的县名是:西汉:广饶。东汉:广饶、博兴。晋:桓台。刘宋:广饶。北魏:广饶。唐:惠民。宋、金、元、明、淸各代均在广饶。这与我在「鲁靑简建制沿革中所査的乐安出现朝代和县名有些不同。鲁靑简:在历代出现乐安的是:前汉:博兴。后汉:高苑。三国:高苑。西晋:高苑。刘宋:广饶。北魏:广饶。唐:惠民。宋、元、明、淸各代均在广饶。由上乐安二字出现的县看,高苑实有重要性,应当考勘。高苑齐地,齐桓公置苑于此。战国时为狄邑。田单攻狄,三月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