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庐山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杨赓笙的庐山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杨赓笙 人物事略 李烈钧 庐山

    倾向和时代特点,字里行间充满著爱国爱民的激情,充满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可谓如其人,忠奸立辨,确有可传之义。他所创作的咏庐山诗便是其中最好的例证。这些描述庐山及其周围优美景色的词,有的是唱和契友李烈钧、陈三立、胡汉民的,有的是直接写庐山旅游景点的,如庐山天桥、庐山天池寺、石钟山、鞋山等。这些词写景状物,记事抒怀,信手拈来,一气呵成,不少是近现代咏诵庐山诗词中的佳作。李烈钧与杨赓笙既是同鄕、同志,又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两个人相交莫逆,屡有歌酬唱

  • 文章李烈钧与庐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李烈钧 庐山 风景名胜 庐山题诗 庐山旅游开发

    侧屋数间。李烈钧在大林沟居住的时间最长,而在莲花台则很少居住。李烈钧素以平易近人,爱才好客著称,在崇雅楼时,每到夏天,屋内宾朋满座,人来人往,室内置一铜钟为号,敲钟吃饭就寝,堪称「钟鸣鼎食」之家,颇有战国时孟尝君的味道,他自己也自谑为「丐头」。崇雅楼东北有万松林,为庐山胜景之一。李烈钧常与友人漫步林中,吟唱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九三三年夏曾作一首,题《集庐山万松林分韵得韵字》:「匡山富岩壑,松岭有佳闻。森森万木阴,潜虬睡稳深。凉风发群籁,万涛振天韵

  • 文章庐山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庐山 自然风景 历史诗词

    都昌胡迎建庐山「夹湖山而峙,蕴灵表奇,冠绝南纪,绵历千代」(陈三立语)。诚如唐代王贞白云:「岳立鎭南楚,雄名天下闻」。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貌博得人们的青睐,从而广结缘。凡来庐山人,很少搁笔不题的,只愁写不出锦章佳句。苏东坡初入庐山,因山谷奇秀,目不暇接,没有打算赋,未料灵机触动,竟写了廿二首,其中数首为千古传颂。秦观南迁,途经南康军,夜泊宫亭湖湾,梦见天女对他说:「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相对可无言。」即于梦中作偈一首。丹崖

  • 文章千古庐山逢盛事,词全集铸辉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庐山历代诗词全集》 历史集萃 诗文散联 学者论述

    庐山乃天下名山,又称「人文圣山」,诚如唐代王贞白云:「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庐山》)历代咏庐山诗究竟有多少,向来推测有二千、四千、八千、一万首诸种说法。直至最近有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庐山历代词全集》,才有比较准确的说法,迄至一九四九年为止,庐山诗词一万六千余首,作者三千五百余人。这是地域文化与文学极为丰厚的一笔遗产,也为「人文圣山」作了最好的诠释。庐山之名,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庐山成为文化名山,始于中古

  • 文章九江「虎」地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崔若若林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九江 庐山 诗词作品 山川地貌

    之。」一在开先寺西南里许,是山产云母,名之曰千层石,满地一白莹澈,俯拾即是。虎溪「源于乌龙潭,东林寺前之水也」,《谢颢碑》载:「匡俗修炼虎溪之上七百年,白石轻举,虎溪由是为三十六福地,盖养真之福地也。」晋高僧慧远送客不过东林寺前虎溪桥,过则虎辄鸣吼。常送陶靖节、陆静修,不觉过溪,虎鸣吼,相向大笑。唐代大人李白吟:「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至今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源出这则传说。虎跑泉,在东林大峡谷内,泉水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