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城池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諸城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馬劍虹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山东省 城池 名胜

    作者馬劍虹先生於抗戰時期曾任中校敎官、上校視察、副大隊長、大隊長等職。勝利後,任上校科長,中校組長。三十八年隨軍來臺,轉任高雄市動委會政治組長、南部防守區司令部秘書、救國團縣支隊文敎組長,現任臺灣省訓練團聯絡室主任兼通訊社社長。公餘,喜以詩、書、畫自娛。

  • 文章豫西一帶的土寨兼談城寨的區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韓宗民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城池 土寨 军事防御

    在未谈土寨以前,先谈谈城池,过去在我国凡县政府以上之所在地,多建有城池,尤其在华北各省,更是每县必有一城,极少例外,这乃由于中国历史上,北方是一个战争频仍的地方,有时为了异族侵略,有时为了互相夺地争杀,不得不筑城防御,以保持领土的完整。『城池』多呈四方形,有县城、省城、京城之分,因此城之大小、高低、城门多寡、厚度及材料,均有所不同,当然京城比省城,省城比县(府)城要高大坚厚,大槪自唐、宋以后,即遵守此一规定。例如帝王坐鎭之京都,城墙多用砖石筑成,城墙高度

  • 文章居庸關考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期  作者:朱丕生 出版时间:1977-06-01
    关键字: 居庸关 地理沿革 历史考究 疆域 城池

    此皆为居庸关守备而设。(三)城池与狭谷:①居庸关城——按居庸关城垣之建筑,在明代以前虽有城之记载,但详情无由考证,迄明洪武元年,徐达与常遇春挥师北伐燕京,元主夜出居庸关北遁,两公奉谕于居庸关筹筑关城,周围一十三里半又十八步,东筑于翠屛山,西建于金柜山,南北两门于两山之下跨水筑之,城高四丈二尺,厚二丈五尺,南北各设券城重门二座,门上有云台,台上有寺,为元泰元武宗时建,下有甬道洞以通车马,洞壁遍嵌佛像大小千余,工极精巧;更有西夏文陀罗尼经石刻。另城楼各五间,券

  • 文章民前桂林城池之考证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期  作者:黃明熙 出版时间:1980-01-20
    关键字: 城池建设 历史考证 地方简介

    作者簡歷:黃明熙先生廣西桂平人,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畢業,台灣省中學敎員檢考合格,曾任連、營長,在陸軍官校及高級職校任敎十餘年。

  • 文章龍游縣治的沿革及其古蹟名勝(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4期  作者:黃立懋 出版时间:1971-04-30
    关键字: 龙游 县治 名胜古迹 寺庵 城池

    一、县治的沿革吾浙龙游的县治,位置浙东,系钱塘江的最上游——南源縠水旁。(以水纹类似罗瀫)龙游的县治,虽不算大,但却也算得是个古老的城池。太平寰宇记有云:「龙游县,春秋姑蔑之地。越伐吴王,孙弥庸观之,见姑蔑之旗。杜注云:今东阳太末县,秦汉为太末县地,晋立龙邱县。按舆地志云:今龙邱乃春秋东阳太末县也。一云:东有龙邱,(即龙邱山)因以为名。隋废,唐武德四年置縠州及白石、太末二县,八年废縠州及白石、太末二县入信安县。贞观八年分金华、信安二县,置龙邱县。本属婺州

  • 文章春秋淹城將成影視拍攝基地四十集電視連續劇《兵聖》將在此開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6期  出版时间:2007-03-26
    关键字: 淹城 兵圣 拍摄基地 古城池 春秋文化

    国内唯一的三城三河鎭池遗址、拥有二五〇〇多年历史的古淹城,最新被著名导演、制片人张纪中「相中」,将成为他今年下半年新开拍的根据《孙子兵法》为题材改编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兵圣》的拍摄基地。「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淹城,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作为春秋文化的展示基地,淹城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著张纪中。前不久,张纪中路过常州,看到建设中的淹城保护区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孙子

  • 文章春秋淹城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5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05-12-30
    关键字: 春秋淹城 古城池 青铜器 独木舟 淹君殿

    悠悠古城池 绵延三千年出土青铜器 还有独木舟文物传世久 世界着声名淹君殿显圣 召唤世人颂(注:(王日曦治印))

  • 文章天鎮縣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鄧和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天镇县 疆域沿革 城池建设 行政区划 差徭过兵 风土物产 地方俚语

    至新平堡六〇里。东至察哈尔省怀安县交界四〇里。西至阳高县界三〇里。南至火烧岭一一三里。西南至太原八四〇里。东南至北平五四〇里。二、城池建设明洪武三十一年(西元一三九八年),因旧址修筑;城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万历十三年(西元一五八五年)重修增高一尺。基厚四丈八尺,顶厚二丈八尺,女墙高七尺,垛口七二〇座。城濠深宽各二丈。门四座,东曰文安、西曰武宁、南曰迎恩、北曰鎭远。城楼东西南北各一座,以北门之城楼最高大。城门外各建月城。城墙上东南角,别建角楼一座,曰文昌阁

  • 文章禹縣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禹县 地理位置 名字的由来 禹县历史沿革 城池街衢 禹县煤市口

    领密县一。淸:淸顺治元年,一统志定鼎时,仍明定旧为禹州,隶河南开封府,领密县一。康熙元年,以密县改隶开封府。雍正二年升禹州为直隶州,领新郑、密二县。十二年以禹州改属许州。乾隆六年,仍归开封府。民国:中华民国元年四月,省令禹改州为县,民国二年,裁府隶豫东道,寻改隶河南省政府。民国廿一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禹县属第一行政区。三、城池街衢禹县县城,最早为西汉时所筑,原为土城,历代修濬记载不详。自明正统十三年,知州徐明善增修后历有重修,迨正德三年,方甃以砖石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