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乡探亲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許昌城失陷親歷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毛忠武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临汝中学 解放战争 往事回忆 回乡探亲

    一九四七年十月中旬,我就讀於河南省立臨汝中學,一日下了最後一節課後,同學們在操場上,追逐嬉戲。降旗鈴聲響起,同學們按班級排列在操場上,典禮後校長趙鶴齡走上司令台,以沈重的語氣報告說:「共軍已距城西四十華里,汝州城危在旦夕。有親的趕快去投親,有故的趕快去投故,無親無故的,跟隨學校走。」省立臨汝中學,舊址原爲清朝時的汝州書院。辛亥革命成功後,到民國凡是州設的書院,一律改爲省立中學。汝州書院,亦奉令改爲河南省立十中(後更名河南省立臨汝中學),因設備完善、師資優...

  • 文章絳州澄泥硯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5期  作者:溫文樣  出版时间:2011-02-13
    关键字: 澄泥砚 山西绛州 蔺永茂 制作工艺 回乡探亲

    十二年前我夫婦遊北京,蒙陳士能表哥贈我「絳州澄泥硯」一方。今年他隨團來台旅遊會晤,我再次面謝,才想起該介紹供鄉親分享。

  • 文章連之詩稿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潘連之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忆老友 家乡变革 投笔从戎 回乡探亲

    ●憶老友春夏秋冬週復始,友情相駁難復原。八十年華逝如雲,腦力衰退身難行。想入非非非本意,人生淡淡淡如雲。舊敘少年當時勇,定海回臺再從軍。寄望浮雲何時歸,夢幻相見在眼前。斷情事故不自覺,淚流無感濕滿襟。惜憶往日倆相處,如膠似漆難分離。渴望何時再復舊,心曠神怡樂滿天。●家鄕的變革灌河雲台得灌雲,河南河北潮河西。中央中共分兩制,鹽販西運繁榮景。三十門戶無外姓,週朝潘姓勝有名。文化水平祖傳承,區保甲制已消音。中共政權大改革,祖傳旱田變稻田。歷古五倫改稱呼,伉儷夫...

  • 文章清明祭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李平蔭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清明祭祖 李汝标 抗日事迹 回乡探亲

    我的先祖父李汝標(又名汝鑣,字揚亭,來臺後易名錦文)老先生,原籍江蘇省東海縣二區西圩(現改隸沭陽縣)人。去年十月我返鄕期間,在新浦的幾次大型餐會上,主持人皆邀我在席間講話,事經坊間媒體報導後,不少年長鄕親獲知訊息,前來詢問有關我家來臺後的狀況,鄕親們關懷,令我至爲感動!今年清明節前後,偶然在〈海州文獻〉的編輯檯上,發現孫蘇林先生的一篇敘事詩稿,內容是記述我先祖父李汝標老先生的抗日事跡。由於讀來格外親切順口,特藉清明祭祖時,將孫先生的這篇詩稿持往先祖父的靈...

  • 文章劄記宗譜 漁梁施氏遷沭家譜後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施作強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施氏家谱 历史事迹 回乡探亲

    史載周公旦之子伯禽,封於魯,十三傳至尾生,食采於鮑,賜姓施,即爲吾族之鼻祖;歷秦漢魏晉及唐宋元明,迄八十世,單名濟,徙居歙縣漁梁,懋有遷無,入籍而家焉。再傳至八十九世祖溥公,生三子,幼子以極字建其,爲人端厚,精堪輿術,緣以徽亂,於康熙間,奉母孫氏來沭,德配黃氏,卜居沭城小南門,嘗訓示子孫曰:「行莫大乎孝,人莫欺其心,汝曹勉之。享年九十二,五世同堂,食指逾百,同居共爨,人稱『義門』」。即爲遷沭之一世也。清光緒間,先曾祖振飛公諱高昶,手寫親族人丁及源流,並由...

  • 文章六次還鄉萬里遊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李裕如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战争回忆 旅游 故乡风貌

    香港李裕如一、還鄉探親 一舉兩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金風初動遊興仍豪,況久蝸居,老人寂寞更思遠走高飛,然海濶天空,究往何方旅遊?始合自己理想?如何選擇攬勝尋幽?方能心滿意足,再三忖度,與其到人地兩生之處,枉費金錢,不若再次還鄕探親,旣獲溫暖,又益親友,一舉兩得,何樂不爲?遂於九六年十月五日,由我在大陸營商次男景源,親駕自己汽車到深圳迎接雙親。九時出發,下午一時抵穗,沿途風物,繁榮壯麗,高速公路,暢通無阻,兩旁鄕村新起洋房,鱗次櫛比,足見百粵富庶,非常羨...

  • 文章戀戀紅薯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红薯 日军罪行 参军经历 家乡红薯 回乡探亲

    在台灣吃的「地瓜」,故鄕—山西省垣曲縣叫「紅薯(藷)」,也有地方叫「番薯」、「甘藷」、「甜藷」的。不管它叫啥對我來說,在飮食中算是情感最深的食物。小時候在家鄕吃紅薯是很困難的。紅薯每年農曆三、四月份育苗、揷秧,九、十月份下過霜以後才採收。採收後又要妥爲收藏,以免凍壞不好吃;所以根本沒人要種。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分家後,大堂兄國儒經三年的硏究,開始與三個弟弟種紅薯;並在後院空地上挖了約二丈深的地窖,預備冬天儲藏紅薯。當時,我九歲,常常看大堂兄育苗、揷秧、...

  • 文章姑蘇三日遊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8期  作者:陳琳璋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游览经历 历史古迹 美丽景致

    91.⒑⒛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三日,偕同內人回大陸探親,經鄭州時曾留住幾日得往訪戚友。當和黃兄德昌晤談時,得知在成都、南寧、蘇州等名城有鄉誼友好。此特値得一提的是在東吳故都蘇州逗留三日。在遊罷桂林後,於五月十三日乘機飛上海,下機即轉坐火車往蘇州,到達時已告五點多了,時猶豫考慮很久,是否先給李恩普兄電話告知:看時間尙早,試打次電話看,結果順利,不到半句鐘,恩普兄趕到車站來接。四十餘年中斷音息,見面後甚歡,握談幾句,便乘坐出租車到他住處;當進門一見到李夫人曹錦鳳...

  • 文章山東人遊山東(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劉凌雲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回乡探亲 重游故乡 济南见闻 泰山日出 游览三孔

    一、楔子—少小離家老大回,鄕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筆者山東省博興縣人。民國十八年,九齡離鄕,先到東北,「九一八」事變後,負笈北平。盧變軍興,投筆從戎,習劍於四川成都。分發西南,移防西北,抗戰勝利,南寧受降,廣州接收。曾於剿共作戰中,軍次靑島,轉戰周邊各縣。膠濟鐵路一度通車,也曾去過濟南市。戎馬倥傯,那有閒情逸緻遊山玩水,尋訪名勝古蹟?直到民國七十七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始得三度回鄕探親,瞻仰故土文物,暢遊齊魯勝景。前二次探...

  • 文章尋根之旅——梅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2期  作者:曾克平  出版时间:2011-04-30
    关键字: 回乡探亲 雁洋五指峰 兴宁神光寺 泮坑公王庙 黄遵宪故居人境庐 万秋楼 千佛塔 千佛寺

    曾克平,警察大學正科十七期,歷任區警察所長,警局科室主管、分局長等職計四十五年。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廿四日奉令來台接收、重建警政,參加台灣受降典禮。曾克平對書法頗有研究,退休後,曾受邀在高、屏文化中心展出個人書法六次,著有書法集二冊、淡溪文摘等。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