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唱和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北詩壇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诗文 唱和 景物 名胜古迹

    由歐返台機過昆明桂林次大德韻王大任穿雲馭霄漢,俯視吾疆土,久别歲月深,遮莫相思苦。懷歸鬢已斑,無計去斧,所幸凌太空,故國目親覩。佇盼我三軍,浩蕩下京輔,凱旋萬姓歡,盡屠負嵎虎。參觀羅馬古城次大徳韻王大任當年開國費經營,燈火樓臺耀帝城,歷世兩千存廢壘,悠然懷古寓深情。參觀昔年莫索里尼演講廳次大德韻王大任赫然斯怒震全球,德義聯盟萬國憂,蓋代梟雄成往跡,霸權已付水東流。壬戌行憲紀念王大任黃花季節又楓紅,行憲韶光轉瞬中,天禍神皋構赤患,人能宏道挽頹風,卅年薪胆光...

  • 文章胡汉民与川人唱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6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胡汉民 四川 唱和诗 观后感

    胡汉民先生著:「不匮室诗钞」,余曾有「读不匮室诗钞」一文,述读后观感。(载入拙著天声集)经查诗钞中与川籍人士唱和者,仅有杨庶堪、曹经沅及谢量三人。和杨庶堪诗题为「答山父」,作于民国四年。杨先生字沧白,别号山父,其时正避难日本。杨脍胡原诗未见,「答山父」诗云:「旧闻杨伯起,相见更相亲,言语妙天下,文章到古人。风麈怜我惯,歌哭问谁因?磨剑飮归士,诗成芒角新。」杨先生以一介书生,于淸末民初奋起领导四川革命运动,文采风仪,冠绝一时。胡诗所称「言语妙天下,文章到

  • 文章鄉事憶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8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乡讯 集锦 防空洞 知行学会 唱和诗

    老幼,漫甘茶粥坐西风。」时市府组茶粥队赈慰难民,故末句及之也。九三、知行学会唱和诗余师蒲仲山先生诗,前已略为介绍。先生有文学天才,尤工诗,颇自负。尝谓其字「仲山」,乃兼取「仲尼」与「中山」两大伟人之字合成。又云:「诗至江西诗派,工巧至极,不可复进,非变不可;如仅学之,优孟衣冠而己。」故先生非不知山谷诗之工,而未尝一效之者,欲自出机杼耳。壬申之岁,先生与诸及门弟子组知行学会,讲述阳明学说,风雩浴沂,余事为诗,至今思之,犹记一二,为补录,聊识鸿爪云尔。晚秋郊游示

  • 文章台北首途——訪美紀行之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鍾雷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世界诗人大会 代表团 访美 旅途 唱和诗

    五律六首,并已收辑于我的诗集「天涯诗草」之中。此次他因为公忙,未能随团前往美国,曾经写了一首「赠出席第五届世界诗人大会中华民国代表团诸君子」,诗曰:「岷湾盛会忆前尘,意气轩昻满座春。白雪才华蓬岛客,黄金姓氏桂冠人。虹桥丽景层层远,凤阁佳篇处处新。遥望云天扬汉帜,共弘诗敎定亡秦。」这首诗,代表团中的「诸君子」,也多有次韵唱和之作;如林咏荣敎授的和诗,是这样写的:「首途赴会踏征尘,承赠嘉言煦好春。亦有文章惊若辈,岂徒风月属吾人?交流学术同器重,增进诗盟必鼎新。喜

  • 文章李白遊覽黃鶴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黄鹤楼 诗歌唱和 历史故事 李白 崔颢

    相傳李白曾去遊覽武昌的黃鶴樓,看見那裡風景美好,想題一首詩在壁上,正當吟哦之際,發現崔顥已在壁上題了一首詩,而且寫得非常好,令他嘆爲觀止,以爲無法勝過他,氣憤之餘,遂亦寫了一首絕句:「一拳槌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來有個和尙來此,讀了以後,續題二句:「有意氣時消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另一個和尙在後面批道:「酒逢知己,藝壓當行。」李白因爲不能寫黃鶴樓詩,但又不肯就此罷休,於是仿崔顥的筆法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台」:「...

  • 文章零星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雨堂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人物评价 区域文化 乡野趣闻 对联唱和

    (三十五)有色眼鏡曾記昔年在上海美專學國畫時,因國畫系有「詩詞」這門功課。同系中江南人多,但彼等有點三脚貓,就大吹特吹,一向瞧不起長江以上的人。有一次彼等詩社用一隻下聯懸賞:「無錫錫山山無錫,宜興瓦茶壺。」並註明上句「無錫錫山山無錫」,已有舊對「平湖湖水水平湖」。現在祇徵下句。我因彼等江南人,一向輕視江北人。偶爾靈機一動,寫出「日照苧麻網」。拿去應徵。目的不在得獎,而是讓彼等知道江北也有吟詩作對之人。誰知彼等始而驚訝,繼而搖頭:「日照,要是地名才行啊」?...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