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后记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印赣楡县志后记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赣榆 县志 万历 后记

    贛楡縣之有志,肇始於明萬曆十八年,歷經崇禎十三年、淸康熙十二年、嘉慶元年、光緖十一年、至民國八年,先後纂修六次。惟萬曆、崇禎之志,已付闕如,而康熙、嘉慶兩志,國內亦無存書,嗣悉珍藏於美國哈佛大學及芝加哥大學者,係光緖、民國之志各一部,同鄕等鑒於故鄕文物,流落異邦,如再湮滅,殊爲可惜,遂集議函洽景印全帙,輾轉寄遞來台,重付剞劂,不獨慰藉吾邑來台鄕親之羈旅情懷,復可啓迪後裔故國喬木之思。咸盼 鄕賢碩彥,借鏡現有文獻,參證舊聞,賡續纂輯新志,俾使桑梓文物,源遠...

  • 文章陳仲慈文課册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期  作者:乙已秋鄞縣蔡同瑜 出版时间:1965-12-01
    关键字: 陈仲慈 中学课本 国学 后记

    是為陳萱仲慈修業中學時之文課,先師馮幷君木先生所手審也。先師慈谿大儒,自少卽以儁異見重耆宿。長益淵茂。為文章,規撫漢魏,涵揉韓歐。鑄辭掞藻,華實兼賣,瑰麗不失於莊雅,巧造無損其法度。縱歛自若,氣韻朗逸。並世尠與儔偶。弱冠後,用拔萃授麗水縣學訓導。三十已還,壹志陶淑鄕邑子弟。民國紀元,客授吾鄞效實中學。效實者,余與仲慈同學地也。先師都講國學。因材施敎,無問藝業。先寫導發興象,然後誘以所宜學。治文辭,以漢書韓文為根繫,次第旁涉諸要籍,習書道,遴碑版法帖作規範...

  • 文章风雨竹石碑续后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风雨竹石碑 读后记 档案资料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肥城尹德民風雨竹石碑,嵌於肥城縣城內文廟大成殿東壁外側。與吾邑八景之一「鸞臺夜月」,相距不過百公尺,石碑共有兩方,每方長約二尺,寬約二尺五寸,爲橫長方形。右一方石上繪刻風雨竹兩枝,以修竹之枝葉組成前面五言詩四句,除此詩中之二十個字之筆畫竹葉外,別無閒雜竹葉混托其中,氣韻生動,出於自然,眞是天衣無縫。詩的前面兩句:「不謝東君意,丹靑獨立名」,十個字計八十八筆畫,組成風竹一枝。風竹枝葉爲自右向左方吹勢,極富「山...

  • 文章编辑后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8-07-10
    关键字: 编辑后记 军事战况 战时粮政 钟毅

    在我國對日抗戰期間,世人皆知我省人力之動員最爲徹底,投入戰場之兵員數量亦最多,在大江南北地區以及戰事末期之反攻作戰,我省健兒,無不一往直前,英勇作戰。尤以參與淞滬、臺兒莊、徐州、武漢、桂林、崑崙關各次會戰以及反攻桂柳等戰役,戰況最爲慘烈,戰績也最輝煌。猶憶日軍侵入我省後,非但正規軍視死如歸,寸土必爭,對敵奮戰不懈,卽純屬民間組織之民團,亦能自動配合國軍之作戰,且常能出敵意表,隨時發動奇襲,予敵以無情之打擊,使之疲於奔命,發揮我軍克敵致果之功效。然而,此僅...

  • 文章编辑后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编者后记 杂志内容 历史背景

    民國二十八年春,福建長汀中南日報曾刊載白健生上將的「革命靑年應有的修養」一文,當時經同鄕曹慶輝先生閱讀之後,乃剪藏至今,彌足珍貴。該文主旨爲勗勉靑年要有:「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與人生「以服務爲目的,不以奪取爲目的」的精神。似此金玉嘉言、對於個人人格之修養與任事的原則,實不受時空影響、而爲永恒不變的南針,故特轉載於本期,藉供參考。廣西空軍在八年抗日戰爭期中,犧牲不少菁英,亦爲國家建立許多値得歌誦的光榮史蹟。本期韋鼎烈先生撰「空軍第三大隊卅三隊副...

  • 文章编辑后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1期  出版时间:1983-07-10
    关键字: 编者后记 杂志内容 背景故事

    中國歷史上的邊患,來自北方民族居多,以此遠在秦季卽築有萬里長城以固邊防。而西南鄰郡,多爲藩屬,年年進貢,一向和睦相處,故無邊防問題。光緒年間,自法國圖併呑越南、威脅中國之後,淸廷才急急有護藩籌邊之計,而邊防問題于焉興起。光緒十一年淸廷諭命廣西提督蘇元春督辦廣西邊防,並與廣東、雲南邊防劃分,自此我國西南邊防始有定制。蘇元春督辦廣西邊防,在職長達十九年,對綿亙一千七百里的中越邊界,曾勘察山川形勢,增設隘卡,築壘興臺、加強火力、布置守兵,均繪有詳細地圖與說明。...

  • 文章编辑后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6期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编者后记 杂志内容 历史背景

    本省先賢陳文恭公由侍郞而任浙江道御史、繼調陝、甘、鄂、贛、閩、豫等省巡撫,以至兩廣、兩湖總督,畢生爲官淸廉,盡瘁國事,功業彪炳,爲有淸一代名臣。本期牟甲銖先生撰寫「陳文恭公的經世學問」一文,對先生之著述,經悉心蒐集硏究,除「五種遺規」早爲人熟知之外,尙獲得「培遠堂手扎節存」、「培遠堂偶存錄全集」及「皇淸經世文編」一書內抄錄先賢之經世文章數十篇,合計約數百萬言,多爲修德潤身、齊家、治國精心巨構。牟先生對先賢之言行事功,曾列擧許多成功例證,推崇備至。劉謙怡先...

  • 文章编辑后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7-07-10
    关键字: 编者后记 杂志内容 历史背景

    本期黃嘉謨先生撰「中法修約期間的桂越關係——兼悼李鶴公上將逝世」一文,首先述及桂越關係的規定,係由光緒十一年「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開其端。民國十七年七月八日,我外交部部長王正廷正式宣言:已期滿之條約無效,另訂平等新約。復經年餘之折衝,於十九年一月五日,始完成「中法規定越南及中國邊省關係專約」約稿,同年五月十六日雖經中法雙方代表簽字,因該約附件尙有爭議,又延至二十四年五月才獲換文,七月二十二日兩國同時公布施行。民國二十一年李鶴公調任廣西邊防對汛督辦,對邊防建...

  • 文章编辑后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8期  出版时间:1987-10-10
    关键字: 编者后记 杂志内容 历史背景

    我省西南邊境,全與安南毗連,兩者間的邊鄰關係,自古以來,卽相當頻繁和複雜。滿淸入關統治中國以後,對於我省與安南邊鄰間疆界之認定、畫分,兩者間官民之交往、貿易、邊境秩序之維持或民間發生糾紛時之處理等,其態度及政策如何?專家學者能針對此類問題,認眞提出研究者,尙不多見。本期黃嘉謨先生所撰「淸代前期的廣西邊務」一文,將對以上諸多問題以史學觀點進行研究,試爲尋求適當的解答,實爲極具歷史與學術價値之著述,深値一讀。前陸軍一七六師五二八團團長李溪安(蒙山籍),在剿匪...

  • 文章编辑后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8-01-10
    关键字: 编辑后记 杂志内容 历史背景

    中日甲午戰爭,淸廷敗績,派李鴻章與日本講和,結果臺灣遂成爲中日和約下的犧牲品,拱手奉送日本。當時全國上下雖同聲反對並一致要求「保臺」,但光緒帝卻爲日本之聲勢所脅迫不敢有所作爲。而在此「割臺」與「保臺」的歷史夾縫中,灌陽唐景崧氏,則扮演了一個悲劇的角色。有些史家每於提到乙未保臺失敗,總以爲唐景崧應負大部份責任,因而對唐氏常貶多於褒,其實眞相並非盡然。本期梁之直先生特就對史實探討之心得,撰成「灌陽唐景崧乙未抗日保臺功過平議」一文,完全以史籍所載資料,作公允持...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