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名句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錄鄉賢明申涵光嘉言十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武守儒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乡贤 申涵光 名句 人物事略

    河朔诗派)实自涵光开之。余値岁暮年终,由思鄕而思忆鄕贤申涵光大著中名句,特将幼时爱读,而尙能记诵之「荆园小语」及其他文卷中,认有益于世道人心者,略录十则,聊供鄕长曁大老辈阅正焉。一、主静不如主敬,敬自静也。二、士人要有岸然自命之气,又有歇然若不足之心。三、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渔利者害多,鹜名者毁至。四、朱陆同适于道,朱虽迟而稳,陆似捷而危,在人自择耳。五、觉人之诈,不宜说破,惟以至诚遇之,待其自愧可也。六、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可不可,须便说

  • 文章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3期  作者:岳天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为官之道 岳飞名句 野史趣闻

    南宋初年,金兀朮大軍渡長江,逼近臨安(杭州),經宋將韓世忠軍正面阻擊,岳飛指揮岳家軍側面截擊,痛殲金軍,殘部渡江北竄而收復建康(南京),並繼續綏靖江南流寇,使南宋得以偏安;朝野對岳飛的忠勇和智謀,同表讚歎。當時高宗有感於內憂外患的困擾,曾問岳飛:「天下何時能太平?」岳飛慨然答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則天下太平。」這是君臣的對話,在封建君主時代,文武官員對皇帝均稱臣,百姓則稱民。到明朝的山西布政使吳鍾英,在河南湯陰岳飛廟中豎立一座高大的石碑,鐫刻「文...

  • 文章巧聯拾萃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9期  作者:席增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佳联名句 历史趣闻 门联 左宗棠

    ㈠南京至蕪湖途中有「采石磯」,後改爲「采石公園」。園中有三絕;即于右任先生之雜詠,李烈鈞先生之七律,和總統 蔣公之親筆題聯。 蔣公平日作聯不多見,彌足珍貴!聯云:「勝景畫圖中,莫辜負此日登臨,依山枕渚。」「奇才詩酒會,應記取當年豪放,動地驚天!」㈡有人將勝跡、奇景、名畫、傳文等集粹而成聯語,甚爲有趣,聯云:「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山雲,洞庭月,彭蠡烟,瀟湘雨,廣陵潮,晴川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氏文,馬遷史,薜濤箋,右軍帖,南華...

  • 文章佳聯、格言拾粹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8期  作者:席增光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佳联名句 建筑楹联 格言集萃 岳阳楼

    湖南会馆联:上联:「栋梁萃杞梓楠楩,带来衡岳春云,荫留白下!」下联:「江水汇湘资沅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五)湖南乡耆朱玖莹先生曾题台南巿湖南同乡会会馆联:上联:「楩楠杞梓,乔木非耶?历刦望家山,登楼合写怀归赋!」下联:「曾左彭胡,群贤往矣!中兴论大业,凭轩谁是济时才?」此联可与 文正公之联有同工异曲之妙。格言集粹(一)天下四其心1、宽其心,容天下物!2、虚其心,论天下事。3、平其心,究天下理!4、定其心,应天下变。(二)忍有六则:1、富者能忍「保家

  • 文章至善園觀賞牡丹特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省三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故宮博物院 牡丹特展 栽培历史 赏花名句

    时至今日,仍为社会大众所钟爱。牡丹色相别样秾,历代文人墨客,歌咏它的篇什甚伙,名花名句,相得益彰。写到这里,顺便翻阅手头现有的几本书籍,抄录古人诗词数首于后,亦可以窥得前人对赏花怜花,各寄以不同情感的廻响,亦好供我们玩赏也:△朱淑眞(北宋女词人):牡丹娇娆万态逞殊芳,花品名中占得王;莫把倾城比颜色,从来家国为伊亡。△叶适(宋永嘉学派巨子):前日入寺观牡丹,不觉已逝,惜其秾艳,故以诗悼之牡丹乘春芳,风雨苦相妒,朝来小庭中,零落已无数;魂销梓泽园,肠断马嵬路,尽日向

  • 文章黃鶴樓的詩與聯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作者:楚才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黄鹤楼 寰宇记 千古名句 崔颢 孟浩然 诗词解读

    黃鶴樓在湖北省武昌市黃鵠磯上。該樓俯瞰江、漢,極目千里。樓建於何時,已不可考。或謂建於三國時代之吳或稍早,因平劇中已有「黃鶴樓」一劇,似亦可信。樓以黃鶴爲名,其說有二。「南齊書」州郡志謂:「山人子安,乘黃鶴過此,因名」。「寰宇記」謂:「費文褘登仙,嘗駕黃鶴憩此,故名」。唐人崔灝,有「黃鶴樓」詩。詩云: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鄕關何處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好詩。淸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