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出口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灣經濟奇蹟話從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1期  作者:趙慎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台湾经济 外汇 加工出口区 投资

    贷款,向国外购买机器。⒌机器进口后,依据政府颁布之「动产担保交易法」规定,仍可抵押贷款。⒍人民贷款后,又去买鲜水果(如凤梨、洋菇、竹笋、芦笋、荔枝、荸荠等)及鱼类加工制成罐头外销。⒎上项成品罐头外销出口后,所得价款由银行扣回贷款外,余额归厂商所有,无不大发利市。劳务加工输出,赚取外汇⒈当时台湾工资低廉,厂商按照上述方式取得贷款、建立厂房、装设机器后,向国外进口原木,加工制成三夹板及家俱外销,赚取大量外汇。⒉同时向国外进口废铁及旧轮船,加工制成钢筋外销,台湾

  • 文章蠶絲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1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川丝 出口量 种桑 蚕种 蜀锦

    中江,绵阳;川西南区之乐山,靑神,井硏,夹江,峨眉,犍为,筠连,高县,珙县;以及川东区之江北,巴县,壁山,合川,开江,开县,铜梁等二十余县为最发逹。川丝除供本省消费外,并大量运销省外及国外。根据海关贸易册统计:民元以来,除民元因川局不靖,二十四因受人造丝压迫及日丝倾销影响外,直至抗战前夕,川丝概占全国蚕丝出口量百分之十以上,数量达到二千二百公担以上,最高之民国七年,且达二三,三六四公担,估全国出口量百分之三十一。在川省出口贸易总额中,在民国二十一年以前,概居

  • 文章煙台仁德洋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宋玉娥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烟台市 洋行 进出口 历史发展

    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中段。已拆。仁德洋行是英商在烟台创办的进出口企业。一八九三年英国北爱尔兰人詹姆士·马茂兰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詹姆士·马茂兰公司」,并根据中国社会对商业经营提倡「仁义道德」的传统,因而中文定名为「仁德洋行」。一八九五年马茂兰夫人在烟台创办「花边学校」,收容贫苦子女入学,半工半读,教授编织花边。花边工艺就是这样传到烟台的,数年后,烟台操此业者,数以千者。仁德洋行也因此而发迹,到廿世纪初业,资金积累达五、六万两之巨,居山东进出口

  • 文章從和平旅、搭橋旅到民族之旅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潘錫堂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和平搭桥之旅 达成共识 民族之旅 胡郁会 进出口贸易

    新黨大陸訪問團在黨主席郁慕明的率領下,自七月七日至十三日赴大陸訪問。繼連戰、宋楚瑜分別率國、親訪問團,各以「和平之旅」與「搭橋之旅」爲名訪問大陸,並分別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五項共識」與「六項共識」,取得亮麗的成果而應受舉世注意之後,新黨爲了體現本身定位的特殊性,故藉七七抗戰勝利六十周年之時機,將大陸行定位植基於中華民國團結精神的「民族之旅」,訴求重點置於精神層面,以與連、宋的大陸行有所區隔及發揮互補性。儘管如此,郁慕明此行闡揚民族團結精神,並呼籲泛藍...

  • 文章粵東陶瓷的歷史與貢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粤东地区 陶瓷制造 出口贸易 历史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

    此建筑陶瓷普遍有刻划纹饰看,古代粤东的城镇已有一定水平的文化与审美标准,故建筑陶瓷也蕴涵了古代的习俗与时代色彩。特别是「莲花瓣纹」的大量出现,说明粤东唐代佛教盛行,因为「莲花」是「佛门圣花」,潮州开元寺是唐代的建筑物,其中大量的建筑陶瓷器件,应当是潮州古瓷窑生产的,可见一千多年前,粤东,尤其潮州就是一个文化比较发达,陶瓷生产已具相对水平的地区。我国陶瓷的大量出口,大概在公元十世纪的唐代。东南沿海既是海上的「丝绸之路」,也是「陶瓷之路」。南海古代沉船装有大量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