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今昔对比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北公園,今昔話滄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1期  作者:何雲凌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台北公园 今昔对比 景色

    五十年前,台灣回歸中國版圖,在全國歡騰聲中,自溫州乘船浮海,初履斯土。所經之處,「慶祝台灣光復」、「歡迎陳長官閣下」的彩色大牌樓,仰首可見,到處飄揚著繽紛的國旗。由基隆港登陸,乘火車至台北市,下車出站,面對「新公園」。首觸眼簾,是一座西洋文藝復興式圓頂廊柱大廈——「台灣省博物館」。接收伊始,改名「台北公園」。園內樹木蓊鬱、椰林郁郁。有音樂台、運動場、魚池、雕塑。小橋流水、花徑夾道,遊人如織。常隨二、三戰友(七十軍政治部)進入瀏覽,並肩昂立橋堍,顧盼自如,...

  • 文章我喜愛昆明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9期  作者:張家豪 出版时间:1999-12-25
    关键字: 昆明 旅行游记 昆华中学 今昔对比 乡音乡情

    我是一九四五年秋季,由家鄕貴州盤縣,被甫自中央軍官學校畢業的國棟叔去雲南昆明向第五軍報到時,帶去昆明考入省立昆華中學初五十二班挿班生的。後因成績優良,直升高中四十八班。到大陸之政治變遷,我才離開了昆明。至海峽兩岸開放後不久,我偕內子首度還鄕探親,便假道昆明,且往返都在此停留。原因是我喜愛昆明。那兒不但有我的許多好同學和我的母校昆中;還有我唯一的近親姑表姐瞿家惠一家人。尤其是昆明的市況,可說所有的街巷,我都記得很清楚。昆明的氣候又四季如春,民族性亦和我們貴...

  • 文章豫東郷俗——帶饅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74-04-25
    关键字: 馒头 乡俗 今昔对比 历史故事

    河南自古爲四戰之地,兵家必爭之所。幾乎無役能免,故一般百姓生活很苦,尤以豫東更甚。窮人辛苦一年,難得一飽。卽財主十頃地以上者,亦舍不得整年吃白麪。故豫人無分貧富,多能勤奮耐勞,然不因窮而廢禮,不因貧而志短,反更勤奮以克苦。家有喜慶婚喪,必盡力使其合禮以目安,婦女赴親友宴會,落座未自食刖,先將好菜盡快挾在饅頭內,用手巾包妥,以便帶囘家孝敬婆母,然後才自行取食。一般規矩爲四個饅頭,主人事前皆知習慣而加倍準備,衆人並不以寒酸而輕視,反笑不帶者爲失禮。筆者曾求敎...

  • 文章河南省各縣縣名古今異同一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7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2-07-25
    关键字: 地名一览 县治更迭 今昔对比

    「說明」:所列「古名」,率多爲古「郡」「國」「縣」舊名。所謂「舊稱」者,則指有淸「府」「州」治稱而言。如無古名,或有而不顯現者,則漏而不列。特先加說明。茲表列于后:河南省共計一百一十一縣,本表列入者爲一百零一縣,下餘十縣,或因古今名稱相同,或爲新置故從略。本表資料,係參考商務版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辭源,及中華版辭海等書,調製而成。另有有關縣治分合年月附列於后,以資參考。一、州府廳改縣,均係民國二年二月同時改制。二、永寗縣改名洛寧,係民國三年六月改稱。三、...

  • 文章滇西北文物名城—鶴慶縣今昔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忠  出版时间:2003-12-25
    关键字: 滇西北 文物名城 鹤庆县 方志谱乘 今昔对比

    歷史沿革及現代發展概況鶴慶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人才輩出。素有文鄕武里之稱譽。現存金石可考者,唯在大理五華樓發現的元碑《敕授鶴慶路照磨楊伯 墓誌》記載:「師名般若恩,拜蒙統演習,澤加境內,威懾吐蕃……蒙統乃今鶴慶路也」。又考《元史》卷六地理誌:雲南諸路行中書省,鶴慶軍民府載:「太和中,蒙勤豐佑於樣共,立謀統郡,蒙氏後經數姓如故。元憲宗三年內坩爲鶴慶州。七年立千戶,仍稱謀統,隸大理上萬戶。至元十一年罷謀統千戶,復爲鶴州。二十三年升爲鶴慶府」。正德《雲南通誌》...

  • 文章南絲古道話今昔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楊鵬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昭通交通 今昔对比 南方丝绸之路 往事夙文 立体交通网络

    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古老的昭通,特別是二十年間,和全國各地一樣,上下一心,致力於經濟建設,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發展,人民生活有了較大的提高,許多久離家鄕的朋友回來,都會不約而同的慨嘆說:家鄕變樣了!當然,這是從縱向來比,如果從橫向看,過去曾被譽稱爲「小昆明」的昭通,現在卻跟不上鄰區的發展速度,更不用說去比沿海地區了。究其原因,簡單地說,是交通落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可喜的是,內(江)昆(明)鐵路經過昭通境域,已於今年六月正式開工,可以肯定地說,「昭通人民的百...

  • 文章渣津老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6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渣津老街 今昔对比 方志谱乘 历史集萃 经济建设

    老街,很老。如果追溯到古代,在街的河東岸,就是商周時期艾侯國、春秋戰國以後艾邑、艾縣的「古城」。在這裡相沿兩千年,成為修水河流域統治者的都城治所。直至隋開皇年間,艾縣撤併到建昌縣。隨著社會變遷,古城的功能和建築逐步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但古代文物遺跡時有發現;古城地名稱呼:如白花園、劉陵祠、福薦坪、古城西及街、巷名,至今仍在當地居民中使用和流傳。現存的老街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宋代即稱「查田津」。南宋鄭樵《通志》載:「分寧有杏苑水,經查田津入修水者,其地上接楚...

  • 文章故鄉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6期  作者:劉力和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故乡风貌 今昔对比 不文明行为 时论社评 山川文物

    歲次辛卯,秋節甫過,氣溫驟降,天氣轉涼,是探親旅遊好時光。於是與鄉友數人聯袂在九月二十一日上午,循小三通路線,由台中清泉崗搭機到金門,再坐船到廈門,午後三時半乘大巴(客運汽車)上高速公路,不疾不徐的行駛,奔向故園。當日車行順暢,心情愉悅,晚間八時許到達故里瑞金巿。親友至車站盛情迎接,倍感親切而溫馨。在瑞金飯店住宿,整日行程中所見所聞之種種情景,像潮水般湧現腦際,襯托芬芳鄉土氣味,顯得格外歡心而興奮。次日起,一連數天,展開祭祖掃墓,拜訪親友,參觀勝景等活動...

  • 文章松江中山路今昔

    来源期刊:《浦東》 第74期  作者:吳仲炳 出版时间:1993-11-25
    关键字: 松江县 中山路 今昔对比 地方志 地理位置 历史变迁

    中山路是松江古鎭東西向的一條主要大街,明崇禎陳繼儒主纂的《松江府志》說:“郡治大街西自跨塘橋以東,東自華陽橋以西,貫府縣兩治之前,曰大街。”松江人俗呼“東到華陽,西到跨塘,十里長街”是也。雖屢經兵燹(乙酉,庚申等),歷時三百多年很少重大變革。至于中山路名稱的由來,據說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先生來松視察,古鎭人民爲了紀念他的蒞臨,乃將松江商業最繁盛,人煙最稠密,最長的“十里長街”命名爲“中山路”。民國廿六年(一九三七)“八·一三”淞滬抗戰發生,十一...

  • 文章滄海變桑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历代图书展览 海州地区沿海口隘草图 清朝雍正年间 今昔对比

    看二百五十年前海州沿海口隘圖十月十五日,天氣晴和,中午利用下班的時刻,放棄了午睡,作飯後的散步,走路到南海學苑、國立中央圖書館,參觀正在展覽的歷代圖書。琳瑯滿目,放在玻璃櫥內鎖着,祇許看,不許動手,足見其珍貴。有甲骨刻辭、有金文全形拓片、有石刻拓片、有抄寫本、有刻版本。若以朝代計、從漢、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淸、以至民國。還有長捲地輿圖,如黃河圖、南京至甘肅驛舖圖、長江地理圖、台灣地圖、海圖、沿海各省口隘圖等,這些圖都是絹本彩繪,具有歷史...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