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品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藍文徴先生的學業與道業(九)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湯承業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蓝文徵 文章 人品 人物回忆

    文愈鄙」(唐文粹、卷八四、杜牧、答庄充书)。盖文章的写者,乃作者本人;而而作者即在文章之中。因蓝师有道家「心斋坐忘」之素养,故能经常保持「豁达淸明」之素怀。以此言之,则文章不独为撰述作者之人,而且为传达作者之心;唯其如此,则作者之心始可进入读者之心,以感化读者之心,与变化读者之心。文品之上下,在乎人品之高低;换言之,全在于文义之厚薄,不在于文笔之工拙。所以棘子成曰:「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然而文章之功效,则在于载道与弘道,所以既须普及当时,又

  • 文章关于颜鲁公人品与书法及学颜硏究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朱玖瑩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 颜真卿 书法 人品 颜体书法研究 评论

    朱文长续书断云:鲁公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翰墨,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期,临大节而不可夺,杨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三、苏东坡题鲁公帖云: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四、黄山谷题鲁公书云:我思鲁公,如对生面。宋以后评论鲁公书法者,代有其人,莫不都从鲁公人品上立论,已不必一一缕列。迄于近世,以习颜楷名家者,如钱南园、翁同和、何绍基、谭延闿诸氏,都是重其人兼重其书。玖莹曾受法于谭氏,某次请示鲁公有无手迹传世,承吿祭姪稿原迹尙存淸故宫

  • 文章陶渊明的人品与复兴中华文化的关系(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熊邦彥 出版时间:1971-01-02
    关键字: 陶渊明 诗词作品 人品 中华文化 彭泽令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彭泽令」与「归去来」互相连贯,本系一事。不过,前者指人品而言,后者指作品而言。同时,对后世儒者所发生的影响作用,在形式上遂别之为二,各有其趣。这里先说「归去来」文章的体裁,是公参酌「骚」「赋」而广益其辞。但又不像「骚」「赋」那样的藻饰华靡。渊明之诗,丝毫不假雕琢,皆任性出于自然。此文与陶诗,正同一风格。再看,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所居之地位如何?杨休斋说:『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令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韵。欲断而复续,将作而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