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音乡情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陝西風俗考(二續)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陕西 风俗 乡音乡情

    周自后稷封於邰。始播百穀烝民。乃粒萬邦作乂其後。公劉立國於豳。復脩后稷之業。而風俗以厚。其民勤稼穡。「詩曰一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距同我婦子饁彼南畝又日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貴家大族。皆力蠶桑。「詩曰爰求柔桑釆繁祁祁」上下之情,交相忠愛。「詩曰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又曰爲公子裳爲公子裘言私其豵獻豣丁公又曰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老者慈幼。少者敬老。「詩曰入此室處以介眉壽」太王居豳。時猶尙質。「詩日陶復陶穴未有家室蓋地近西戎而苦寒故其俗如此」文王之時。德化大成。考之二南。...

  • 文章參觀「山東文獻」展出有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舒君  出版时间:1985-09-20
    关键字: 《山东文献》展 参观感想 乡音乡情

    七十四年六月十六日(星期日)山東文獻社爲慶祝創刋十週年紀念,在 國父紀念館舉辦首次展出,其中有山東文獻季刋、圖書、山東史料、古今名人書畫、名人著作、以及成文出版社之各縣縣志、學生書局出版之山東方志等展出。這對我們多年來離鄕背井之遊子來說,是一項好消息,一則可以一睹山東的文物,藉可回憶到過去故鄕一切的往事,另一則也可以藉此機會,會一會多年不見的鄕友,敍敍闊別之情,以慰多年不見的思慕。展覽室在 國父紀念館第八展覽室,一進門就看到,牆壁上掛滿了名人字畫,書案上也...

  • 文章打累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修之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故乡之歌 乡音乡情 音谱曲调

    「累累」,是吾鄕農家長工們策牛工作時所唱的一種特有的歌謠;不叫唱累累而叫打累累。筆者寫成「累累」,只是取其音相近,(用灌雲縣楊家集的口音唸起來,還須再低沉一些)就是找不出恰好的注音,而且「累累」也不知究竟該怎麼寫,用哪個字—或許是從某「口部」字變音而來。「累累」有聲韻、富變化却沒有歌詞,只是啊、哈、囉、和,任情抒放,可是那種原始的曲調,不但耕牛聽得進,就是人也很有感受,而其美妙動聽之處,比之南北各地的山歌俚謠皆不遜色,幷且還別具意味。因於牛隻任務的區別,...

  • 文章石房山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6期  作者:楊華山  出版时间:2006-12-25
    关键字: 石房山 散文诗联 乡音乡情

    山高高,水流八方,人高高,四海名揚,× × × ×大石房山,源自洪荒,高聲入雲,氣宇軒昂,春夏之交,鷹飛草長,秋冬景色,滿山金黄,面街碗窯,左右兩傍,中村丘坡,同感榮光,大河順江,源遠流長,山靈有眼,看盡滄桑,世亂時難,黎民流亡,萬里投荒,寄寓海疆,人在天涯,心繫家邦,神乎神乎,如在其上,庇佑蒼生,永保安康。註:石房山位於雲南省騰沖縣馬站鄕面街村後大山簡理事長於西雙版納歌舞團慶功宴中與來賓及團員合影

  • 文章我喜愛昆明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9期  作者:張家豪 出版时间:1999-12-25
    关键字: 昆明 旅行游记 昆华中学 今昔对比 乡音乡情

    我是一九四五年秋季,由家鄕貴州盤縣,被甫自中央軍官學校畢業的國棟叔去雲南昆明向第五軍報到時,帶去昆明考入省立昆華中學初五十二班挿班生的。後因成績優良,直升高中四十八班。到大陸之政治變遷,我才離開了昆明。至海峽兩岸開放後不久,我偕內子首度還鄕探親,便假道昆明,且往返都在此停留。原因是我喜愛昆明。那兒不但有我的許多好同學和我的母校昆中;還有我唯一的近親姑表姐瞿家惠一家人。尤其是昆明的市況,可說所有的街巷,我都記得很清楚。昆明的氣候又四季如春,民族性亦和我們貴...

  • 文章最古的食糧——高梁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1-08-01
    关键字: 高粱 耕作方式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我們中華民族,首先種植的食糧,就是高梁。在白眉初的「高梁贊」裏說:「主國以社稷兮,榮其爲最古之食糧。」但怎樣知道牠是最古的食糧呢?這不能不加以考究。高梁就是稷。在我們歷史上,人人都知道「后稷敎民稼穡」,這就是敎老百姓,首先種植高梁,因爲高梁的種植,是在各種穀類之先,所以古時把高梁叫做「百穀之長」,並不因爲牠長得高,而是因爲牠是最古的食糧。試看古時農官叫做稷,穀種叫做稷,就是首先種植高梁的地方,也叫做稷山。我們再爲古時祭土神的場所,叫做社,祭穀種的場所,叫...

  • 文章唱歌吧!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5期  作者:賴維智  出版时间:2011-11-01
    关键字: 唱歌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艺文选粹

    我是軍人子弟,父親的部隊,經常換防,為免耽誤讀書,有三年時間依偎在祖父母身邊。農家耕作忙碌,寒暑假時我也得參與工作,踏代(舂米)[1]、種豆子、爬花生、車夜水等等,也有我的一份。祖父也曾送我到私塾去讀四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古文:「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唐陶淵明歸去來辭);唐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曉);...

  • 文章憶鄕刼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商廣潤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故乡回忆 童年岁月 抗日战争 战争岁月 乡音乡情

    前言提筆之前,首先感謝住在臺灣的鄕賢們,爲服務桑梓集思廣益,不辭勞心奔波,創設山東文獻。使山東鄕土近百年來所受之苦難及鄕情舊俗,予以整理付梓。本人自一卷四期拜讀期間,見有些鄕賢們文筆流暢,內容豐富,並將人物事理予以忠奸分明的分析描述,感人處讓人落淚!激怒處又使人熱血沸騰!更感謝執筆獻文之鄕賢們,因他們都遭遇過驚濤駭浪,經歷無數險惡環境,筆法自然多采多姿,美妙無比。然須不斷繼續努力來充實我們山東文獻,以期達到至善盡美。本人雖有熱心,但因學問淺薄,經歷又差,...

  • 文章鄕情憶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乡音乡情 散文诗联 山歌民谣 云南赞

    雲南讚雲南青史永不朽,再造共和是先鋒。抗戰八年最艱辛,人財物力全供應。雲南人民血和汗,齊心築成滇緬路。昆明一—十地名一丘田。二塗街。三牌坊。四季堆。五里多。綠水河。棋盤山。八角亭。九門里。十普寺。十姐妹騎馬遊山昆明年年有個六月二十三。十個姐妹(急口令)大姐、二姐、三姐、四姐、五姐、六姐、七姐、八姐、九姐。十妹去玩跑馬山。跑馬山上好風光,各色馬兒肥又壯。大姐騎著白玉馬;二姐選的黑緞驃;三姐偏愛棗紅騮;四姐喜的是黃驃;五姐安坐五花馬;六姐跨的是青驄;七姐立身...

  • 文章遙遠的懷念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劉浪萍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马崇六 人物回忆 谈话回忆 往事夙文 乡音乡情

    我在應邀到日本進行商務訪問期間,抽空拜望了好友在日本東京的伯父馬晉三先生。沒想到和馬老先生的見面,竟成了最後的訣別,我們相處了一天,情景卻歷歷在目,令人永誌難忘。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我到東京後即電話吿知馬老先生,我去看望他,電話裡他老人家非常激動,對雲南家鄕來的人表示歡迎。當時刮著大風,雷雨交加,電話中,老先生一再叮囑我,一路要小心。並說他的住所的電梯正在修理,到他家要步行登樓。他事先向我道辛苦並表歉意。一位九十六歲的老人,這麼細心地關照一個素...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