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坎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刀會奮戰日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陳允龍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小刀会 抗日战争 东坎

    一九三九年初,日寇侵占东坎,残酷地屠杀和蹂躏人民,激起人民群众和爱国志士的满腔义愤和卫国豪情,他们不断地反抗,同日寇展开多次的激烈战斗。当时在东坎的东元有一个刀会堂子,属于「黄会」(小刀会的标志有黄、红二种头巾,头裹黄巾称黄刀会,头缠红巾者称红刀会),共有会友七八百之众。农历三月初二傍晩时分,残阳如血,东坎四郊路断行人,村无犬吠,一片静寂,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孕育著,天擦黑,突然一阵「嘟—嘟—嘟」的牛角哨声响起,接着四面八方都响起了牛角声。伴随着哨声,各个

  • 文章东坎豆饼十万片失而复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劉天啓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东坎 豆饼 十万片 失而复得

    事情发生在一九四七年二月。抗日战争之前的阜宁县,面积为二四、七〇〇平方里。东坎是这个大县的第一大鎭。因其经济较为发达,故有「金东坎」之称。东坎的经济就行业而论,首推榨油业。每年有大量的豆油、豆饼外销。豆饼主要销于南通、泰州及苏南一带。抗日战争发生后,苏南及沿江一带先后沦陷,豆饼失去了主要市场。接着,东坎又几度被日军骚扰、侵占,榨油业受到严重摧残。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东坎的榨油业才从极度的衰退中渐渐复苏。那时,苏南、苏北虽然存在隔阂(国共分治),但

  • 文章神壇前的護衛——馬弁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5期  作者:徐忠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东坎 西岳庙 马弁 民间信仰

    七〇多年前,每年五月十八日是东坎西岳庙—「都天大帝」出坛「驱瘟降福」的日子。那天,整个东坎以及百里方圆的人们都沸腾了,纷纷赶到东坎来看「会」,一睹「都天大帝」的金身威严和全副銮驾的排场。我是夹在游行队伍中的人,根本不能窜队去欣赏这么庞大的场面,只有对离我们最近的骑着高头大马,全身「中军」打扮的「护印官」和排列在黄罗伞盖两旁的文武「马弁」看得最清楚。文「马弁」身着明朝文官制服,文质彬彬。武「马弁」打扮的凶神模样真的能镇住围观群众、不能有一点骚动。「马弁

  • 文章家園被毁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茅慶和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日军暴行 东坎

    中日战争之前,我的家乡东坎就是苏北黄海之滨的一座名镇,素有「银八滩,金东坎」之称。这裏虽然交通不发达,地理位置偏僻,但是商业很兴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尚算平静。一九三九、四二、四三年,日寇三次占领东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加之每次占领或撤离之前,都要来一阵狂轰滥炸,很多地方成为一片焦土,很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我们家庭的遭遇即是其中一例。油坊成瓦砾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九日,日寇第三次占领东坎,这也是其在东坎作恶时间最长的一次。百姓

  • 文章日寇欠下东坎人民的一笔血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茅慶和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日军暴行 东坎 阜东县实验小学

    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午后,日寇飞机在东坎上空狂轰滥炸,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当时东坎有一所全县规模最大的学校—阜东县实验小学,总部设在地势开阔、房屋高大的镇江会馆。我当时是该校一年级的学生,阜宁城内的日寇不时下乡扫荡,敌机更是三天两头不停地骚扰。学校经常对我们进行防空教育,要求我们在敌机来袭时,必须就地卧倒,最好在墙角处隐蔽,切不可临阵惊慌到室外乱跑。这天下午,天气晴和,万里无云,我们和往常一样背著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约三点多种,全镇响起

  • 文章旧时东坎的铁业和冶铸业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徐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东坎 手工业 制铁业 冶铸业 传统工艺

    清朝末年,东坎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尤其是铁业和冶铸业,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更因为产品的质量和适用性强,销路当然很广阔,有些农具能销到山东和皖北一带。东坎的铁业有四家最为出名,他们各家都有自己的绝活密招,在民间流传的有:「李家锹、臧家刀、卢家剪子、孙家镐。」当时,能买得起一把大锹的农户很少,因为他们办置了一把大锹,不但要求合用,更要求的是耐久。特别是挖地、翻土、开河、挖沟,简直就是一件万能的大型农具。一般质量较好

  • 文章东坎的商行和行商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9期  作者:徐忠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商行 行商 东坎商业的发展 区位优势 抗战前后

    抗日战争前的较长历史时期,东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到百年时间,就吸引了江南诸多大都市以及外省的客商,纷纷来此建房经商。也因为这些经商者都是外地人,大都经营他们本土的特产,又需要将沿海地域的海产和农产转贩到外地出售。这样一个内销外运的商机,聪明的商人们,应市场所需,就开设了一些商行(hang),不到数十年,各种商行,遍布东坎前河边和东西三华里长街。「行」字据《现代汉语辞典》解为行当、行帮、行会、行栈等。而东坎市场上的商行,基本是囊括了上述业务,因此,当然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