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白石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李游云台的传说说开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駱玉寬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李白 云台山 太白 郁林观 民间传说

    云台山周围有不少李曾来游览的传说。云台区朝阳镇新县村南四里有一危岩壁立、怪嶙峋的山涧,悬崖飞瀑,曲水潺湲,环境极其幽僻,相传李曾游此,故名之李涧。新县村南大雾崖下小乌龙潭东的山崖下,有一巨,上镌「太白石」三字,相传李东游海上曾饮酒于此。新县村南六里,有巨中开,矗立如屋,宽广敞亮,能容十余人,当地人称此室为「酒店」,称此景为「酒店觞月」,相传太曾于此对月把酒。久传不衰的却是郁林观太留诗碑的传说。太游至郁林观,只见山殿峨峨,竹坛清幽;狮

  • 文章大埔泰安楼与蓝少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3-01-31
    关键字: 大埔县 泰安石楼 蓝少垣 蓝氏族谱 佳肴

    事。第二天,他与妻子李氏商量此事,提出要到福建去做生意的想法,李氏是个勤劳俭朴,很有心眼的农家妇女,她静静地听着丈夫的讲述,心里暗自盘算,现在子细女细,你走了我靠谁呢?少垣耐心地解释道:「我们客家人的习俗,女的在家耕织,男的出外谋生,才有出路,也才能兴家立业。」「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妻子点头同意了。过了几天,做好了准备,少垣背着行装往福建去了。白石佳肴少垣去打工前的教馆生活是清贫的,衣食俭朴,习以为常。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家里鸡生的蛋又卖掉了,菜园的菜又刚种下

  • 文章最古名都是洛陽(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洛阳 古都 汉熹平石经 龙门石窟 白马寺 牡丹

    ⑤伊河,在洛阳城南十五里,源出卢氏熊耳山。东北流,经嵩县至洛阳西南转北流,入伊阙又折而向东。至偃师县南会入洛河。⑥河,在洛阳东关外。源出谷城山,由孟津西南入洛阳县界,至城东南入洛河。在汉晋时,水也名谷水,引入京城,后与洛河会流。⑦涧河,在洛阳城西七里。源出新安县南白石山,东北流,经函谷东八特坂东流,折而南至洛阳西南入洛河。洛阳古蹟洛阳为九朝之都会,历代古蹟数量之多,为其它古都所不及。仅就年代久远,名气最大,对于中华文化深有影响者,列擧简介如后

  • 文章广西博县观光事业有发展潜力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劉漢祥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观光事业 宴石山 博白温泉

    文·刘汉祥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我曾在博县政府服务,奉命往沙河鎭巡视。看见菱角乡附近民众,放弃农耕,全部投入用手工掏金,每月规定二至三天,在当地市场出售,(当时李在广西主政)社会甚安定。买卖黄金市场,大概有二、三百人,大家拿金碎出卖,收买者公平交易。民众获得辛苦代价。我想现在当地八十五岁以上老人应有记忆。宴山在博县顿谷附近,位于南流江旁。岩洞清幽,四通八达,似世外桃源,于其间觉冬暖夏凉。可惜历代文物曾遭毁灭。如能修建马路,吸引观光游客,可获恢复

  • 文章古都龍門概説(續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龙门 石窟 香山寺 白居易

    一半的大门楼一个。碑亭中的刻,为淸康熙年间长州才子汪士鋐所撰书,亭内有乾隆帝的御书,世称御碑亭。寺前柏树,因庙产抽作诸葛村高等小学校基金。成材之柏,甚少幸存。文集所载,面貌全非,远较微之生平所遭坎坷,所受折磨的刼数为大,乐天所谓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之说,竟成未来浩刼征兆的谶语。氏称龙门东山为「祇园」「鹫峯」,其功德有过之无不及,所语诚然不虚。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尝偕内子重游兹地,整个香山寺地址,已成为抗日英雄(领袖)——蒋委员长指挥抗敌军事,来往

  • 文章游钙溶贝国家公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郝培玉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钙溶石贝国家公园 景点简介 瓜达鹿白山国家公园 白沙国家公园 旅行日记

    无比,此即所谓贫富之分,强弱之别。卅一日乘汽车出发路经瓜达鹿山(Guadal-upe Mountains)国家公园,此山位于德州境内,为一登山狩猎之所,非吾等目标之地,故仅摄影留念。继续进行,于上午十一时半抵钙溶贝公园,略进午餐(因步行到洞底约需四小时)即相偕入洞沿小路而下。经蝙蝠洞口(Bat Cave)绿湖(Green Lake)鲸鱼口(Whale's Mouth)而达皇帝殿(King's Palace),再沿皇帝大道(King's High-way

  • 文章大同訪古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大同游历 地理历史状况 云冈石窟 华严寺 善化寺 明朝代王府九龙壁 登山与汉阙碑

    ,登上了震惊东亚和中亚的历史舞台。公元三九八年道武帝拓跋珪从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迁都平城(今大同),到公元四九四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止,大同作为北魏王朝都城近百年之久。北周设云中县,隋易名为云内县,唐为云中郡。辽金两代大同作为陪都(西京)达二百年之久。明代大同作为万里长城的九边重鎭之一。民国初年为大同县。一九四九年后称大同市。大同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蹟甚多,今列举数处。◎云岗窟云岗窟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