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川人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塔影山光憶遼陽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韓霽飛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辽阳 人口 矿产 山川 邮票

    慢慢写故鄕掌故。二、辽阳简描故鄕辽阳,汉置「辽东郡」,治襄平,即今之辽阳,唐克高丽,置辽州,辽代为「东都」,元设辽阳路,日俄大战于辽阳首山,为中长铁路要站,光緖三十一年开埠,全县九一八时,有口百万,于民国二十年,中学校即设有八处,较国内各省各县文化毫不逊色,当时国内各县找八个中学,恐不多见!境南为鞍山,铁鑛甲全国,称为铁都。抗战末期,我成都B29飞机成群结队三十六架编队空袭鞍山制钢公司,震撼日本,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光复划为鞍山市,全境均在辽阳南境,故辽鞍

  • 文章盆地的文景观(下)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79期  作者:沙學浚 出版时间:1969-03-01
    关键字: 四川盆地 人文景观 人工梯田 浅丘小谷剖面图 省水文

    川人称种小麦及杂粮的农田为「土」,种稻的水田为「田」。「土」与「田」之交错分布,是四浅丘地农业地理上最重要的特征:「土」是华北景色,而「田」则是南中国景色。「土」指浅丘及其斜坡上的农地,冬季植大麦,小麦,油菜等;夏种玉米,高粱,甘薯等。其坡度最高可达四十度以上,随坡划分耕地,极为不规则,一部份辟作梯形的坡田,但非梯田。「土」中四季皆有作物,均为需水较少而能耐旱者,这由于「土」的土壤透水性较大,前已述及。「土」上的作物,冬夏不同,种类又多,故其表现

  • 文章壮丽 英豪辈出的甘肃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2期  作者:張溫璞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甘肃名人 山川景致 历史沿革

    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省境大部在陇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所以简称为陇,又简称为甘。甘肃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它有巍峨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水肥草美的大草原,有莽莽大漠孤烟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滔滔的江河、富饶的盆地、绮丽的湖泊、秀美的山,还有那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蹟、精美绝伦的工艺产品、脍炙口的土特产品以及独具风味的名肴佳食、名花瑞果,眞是美不胜举,难以尽述。甘肃深居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

  • 文章川人口的消长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8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5-10-01
    关键字: 四川 人口演变 数据统计

    类社会的发展,常视口加于土地的压力如何而定,这是一句老话;这个话在农业社会中不失为经验之谈,也可以从中看出社会治乱兴衰的情形。四昔称天府,物盛民殷,汉平帝时已有三百五十万口。唐代盛时将近五百万。但在明朝初年减为一百五十万之谱。到弘治年间再增,万历初为三百一十万。明末流寇张献忠大屠杀后,口锐减,故到淸朝雍正二年时,只有四十一万。在四当时成为口眞空地带之余,其他地方的移民,自会逐渐输入。而政府当局,为了缓和其他地方之口压力,更会以各种政治措施

  • 文章重修黔江縣志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1期  作者:張九章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黔江县志 清代 山川人物 文献

    臂助焉。余伏读之,天地山川人物前志所未备者,一一注解详明,凡古今沿革建置治乱得失,谈之了如指掌。且以邑言邑事,于食货祥异两门,尤加精■。复变通志例,载书必详原名,俾阅者知所据也。记序多附缘起,使本旨有发明也。其前志之是者因之,非则改之,笔则笔,削则削。不掠之美以为美,而曰见某志;务集众之长以为长,而曰出某文。亦庶几据事直书,质而不俚,尽而不污者欤!窃尝论有一地之山,即有一代之文;有一代之文,即有一邑之掌故。黔自汉唐以来,历隶名郡,而属内地,虽獠蛮

  • 文章大埔沿革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郭衍賓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大埔沿革 山川河流 祖先源流 人口区划

    有中学校十二间,小学校五百余间。自昔才鼎盛,在国家社会有地位,在学术界有名望的很多,有不胜枚擧之慨,就以在南洋社会来说,执工商牛耳的,亦不胜缕述。如过去的张弼士公,是个最突出的物,在淸代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被封为商务大臣,后来,受以光禄寺正卿。现在的新加坡国总理李光耀,祖籍是大埔大麻区党溪鄕,砂朥越州副首席部长兼交通工程部长杨国斯,祖籍是大埔百侯区。六、山精英的钟毓现在科学时代,才所从出,固不能说是有什么好风水的迷信,但秀丽山环境影响的品质,与

  • 文章候补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2期  作者:周詢 出版时间:1969-06-01
    关键字: 候补人员 通州县 丁宝桢 省候补道 永宁道

    淸时定制,各省候补员,自道员知府同通州县,与夫库大使等官,例须引见。非引见后奉旨发往,领得吏部文凭,不能到省听候差委。其余佐贰杂职,例不引见者,亦非到京经钦派王大臣验看,吏部发给文凭后,亦不能到省听候差委。惟应验看之佐贰杂职,中叶以后,多有暗送小费与吏部,托在京顶名代往验看。沿习既久,王大臣等亦体恤末秩,无此远涉资力,竟知而不究。惟引见员,则无一不亲身到京者。自领文凭之日起,各省皆有一定程限。四正限为八十日,外有余限二十日。过此不到,应得处分,以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75-01-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县市 宿迁 沿革 人口 山川

    南界安徽省泗县,西界雎宁县,西北界邳县,北界山东省郯城县,东西距约五十公里,南北距约一百十五公里。淸末分为北仁、安仁、仁义、孝义、顺德五鄕。民国初年,划为仰化、永庆、进化、大兴、大同、归仁、三合、窰湾、新安、升平、皂河等十一鄕,邵店、洋河、埠子、港头、义勇、城厢等六市。北伐后划为十区,民国二十年合并为八区。胜利复员,戡乱时期划为新安、归仁、悦来三区。面积:二、三六九平方公里,耕地九二三、六九九亩。口:七六八〇一三。(内政部三十五年统计)山:马陵山之祖

  • 文章近代四川人口密度与口压力的分析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8期  作者:呂實强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四川 人口密度 人口压力 近代化 生产

    欲观察一个社会是否具有经济方面的潜力,以支持近代化各种事业的推行,口密度自为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但口密度的高低,通常是由平面作比较而排定的,譬如某省每平方公里多少之类。但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廻然不同,有的面积虽大,而可利用之土地与其他天然资源却甚属有限;有的面积虽不大,但尽属平原沃野,甚至饶富各种矿产。因此,检讨口密度,必须探究其口是否对其生存环境构成压力。口,如就其面积四十一万方公里计算,则顺治、康熙、雍正之世,每平方公里不及一。其后逐渐

  • 文章为政的感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3期  作者:張羣 出版时间:1965-05-01
    关键字: 张群 人物回忆 四川建设 抗战工作

    诸位先生,诸位同事:去年九月兄弟因病就医,仓促成行,未及亲向诸位辞别,深为抱歉。出国之后,又蒙诸位函电慰问,或托致意,殷殷关注,尤感谢不忘!去年十一月奉召囘到南京,参加国民大会,十二月会毕以后,很想马上囘来。旋因奉命奔走和平商谈与政府改组问题,于是又在京沪两地,躭搁很久,上月底始蒙蒋主席允许返一行。与诸位濶别数月,一旦重返成都,衷心至为愉快。不过,因时间短促,对于诸位先生,不能一一奉访,对诸同事,不能一一约谈,恐怕不久又要赴京,继续工作,所以今天特地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