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发展历程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海縣最長的河流——薔薇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水易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蔷薇河 历史典故 发展历程

    薔薇河,東海縣境內最長的河流,也是連雲港市最長的河流。西起安峰山西,呈西南東北流向,宛如一彎上弦明月經連雲港南大門吳場流經房山、平明、張灣、浦南四個鄕鎭,傍連雲港市海州、新浦——一襟帶水,穿過臨洪閘,而後匯入黃海,全長六十餘公里。薔薇河歷史悠久,相傳因河岸遍長薔薇花而得名。千百年來,歷史上的薔薇河曾給東海人民以漁獵、灌溉之利,鹽漕運輸之便。但由於和上游爲山區丘陵,下游接海,洪水夾帶泥沙東氾,受大海潮水頂托,河海水淡鹹各異,相互交融起「凝聚」作用,導致薔薇...

  • 文章陳氏重修族譜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3期  作者:陳楚賢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陈氏族谱 修谱 姓氏由来 发展历程

    一、陳姓之由來人有本,水有源,陳姓,中華民族之大姓,從舜帝起,舜爲黃帝第八世孫,因性孝,堯讓位爲帝,嗣禹受舜禪,封舜子商均於虞城,三十二世孫遏父爲周朝陶正,武王賴其器,配女太姬,生子滿,而封於陳,以奉舜祀,滿號胡公,因以國爲姓,所以胡公滿即陳姓始祖之起源及由來。從舜一世,傳至胡公滿共三十四世,自胡公滿起,至陳實公止,共四十八代,陳實公爲舜帝第八十一世孫。孔子有學生陳亢即陳實公字仲弓,漢靈帝時爲太丘長,靈帝中平四年,封頴川候,是頴川派之始祖,是胡公滿四十八...

  • 文章鄂蘄裴氏族繁衍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3期  作者:裴瑞東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裴氏家谱 宗族发展历程

    一、前言宗老少璠來函略謂:「四十餘年來,族人生死均無綜理記載,各房人士,建議『大修宗譜』,特徵求同意,幷屬余撰擬序文」,余自弱冠即浪跡天涯,甚少參理族事,亦未涉覽宗譜,因此,況余素習軍事,一介武夫、學淺才疏,何能撰文序譜,僅就所知,搜索枯腸,以筆記之。二、先世淵源及以後發展明崇禎九年,張寇獻忠,竄抵鄂境,十六年襲佔蘄州(蘄春)鄂東一帶,頓遭糜爛,人民生命,屠殺幾空,多處皆成廢墟。始祖萬三公,于明鼎革後,循淸政府移民政策,自江西遷抵鄂東、定居蘄州之裴家冲(...

  • 文章同鄕動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胡中嶽 本社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广西同乡会 发展历程 社长探亲 史料排版

    会里的鄕亲们都在举起双手鼓掌并准备拥抱欢迎你欣然的加入。高雄广西同鄕会的生存发展历程,经过这一连串的措施至今,是不是有效果的反映了呢?一般看来,多少都会有的,较显著的状况如下:一、去(82)年的春节团拜联欢大会,会场沿在高市国军英雄馆举行,就有以下三种新貌:㈠到会人数倍增了。㈡开席桌数也倍增了。㈢当场乐捐建馆基金人数增加也更形踊跃了。二、今(83)年的春节团拜联欢大会,为了让鄕亲顺便看见新会址,就改在与会址同楼的华福楼餐厅举行,事前就加规划,将开会与餐敍场地

  • 文章如何因應未來體整資訊時代的發展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3期  作者:谷家泰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资讯时代 发展历程 未来趋势 电信工业

    一、前言:百餘年前,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明,其廣泛之使用,成爲人類有史以來所建立最通用的全球性系統,也堪稱爲世界上最大的通訊網路。人類的經濟活動因而進入了一個新境界,不但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進而提升了生活品質。早期的電話系統是以提供雙方的通話爲目的,因此在基本設計上所考慮的因素完全偏重在傳送語音方面,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電腦〕時代的來臨,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第三波〕產業革命。在這個新時代裏,〔時間〕逐漸不是以〔秒〕來計算了,人們有了新的單位——〔微秒〕(千...

  • 文章忻城莫氏土司的故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7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00-01-10
    关键字: 莫氏土司 人文地理 发展历程

    一、忻城縣地理人文概況㈠今之忻城忻城位於廣西中部,畧偏於西,四鄰與柳江、來賓、上林、馬山、都安、宜山相接壤,面積六千零六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四十四萬市畝,屬於山多田少地廣人稀的縣份。境內丘陵起伏,紅水河、淸水河(原名芝江,又名采江)、滂江河蜿延其間,全年高溫無雪,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四季花開。現住民有壯、漢、么佬、苗、侗、回、毛南等七個民族,人口約三十餘萬,多以農牧爲生,或以經營土產生意爲業。由於山川阻隔,民族複雜,各族土著語言、風俗、習慣多不相同,自古以...

  • 文章「三元景」綢緞莊的興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0期  作者:劉綬曾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三元景 绸缎庄 发展历程

    「三元景」是一個專營綢緞布匹的商號。它由平定城上劉宅老弟兄三人,即劉石臣、劉秉臣和劉寶臣合資創建,共同經營;劉家老大劉石臣爲東家。三元景綢緞莊坐落在平定十字街(原學門街)十六號。據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劉家老三股第三號老分單記載:「三元景鋪房一所,門面四間……大門西鋪面一所,門面五間……大門東鋪房一所,門面三間……」由此可見三元景全盛時期之規模。老一輩劉家人說,劉家新院是仿照故宮西花園中的一個院落,結合平定實際而修建的。臨街大門有高大的門樓;沉重、厚實...

  • 文章民國時期山西的西北實業公司(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0期  作者:景占魁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西北实业 发展历程 地方建设

    一、造產救國、應時而生—西北實業公司的成立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加緊了對中國侵略的步伐。爲了挽救危亡,一九三二年二月廿七日正式出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主持山西、綏遠兩省軍政的閻錫山,於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向國民黨中央四屆二中全會提交了一個《請政府及時確定十年自強計劃案》,在此案中首先提出了「自強救國」的主張,闡述了制定「十年自強計劃案」的必要性。其時,還在閻錫山於一九三〇年的中原大戰失敗後避居大連期間,就對中國如何「圖強自存」這個問題進行過思考。後...

  • 文章今日韓山 故鄕——韓山的新面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星五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故乡面貌 发展历程 区域状况

    韓山,在我的記憶裡,一直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居住在故鄕的人們,常年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而且旱澇不均,靠天吃飯,那種刻板式的生活,一切都認爲是命中註定的,從來也沒有人想過要突破保守,開創新生活的念頭。如今的韓山,卻今非昔比了,在政府銳意的規劃下,讓科技送走了它的貧窮,從過去暮氣沉沉的舊社會,變成了今天朝氣蓬勃的新時代了。韓山鎭位於沭陽縣城的東北部,轄十二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約四萬多,面積六十五平方公里,先後被市委會、市政府(本縣現屬宿遷市...

  • 文章精雅古樸 神形酷肖 漫話黄楊木雕——兼介溫州朱子常及樂清諸大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2期  作者:王維友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黄杨木雕 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 技术传承

    我國木雕藝術歷史悠久,據《意繫辭傳》記載,我們的祖先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匏木爲舟」、「弦木爲弧」、「剡木爲楫」、「剡木爲矢」。到了商周時代,民間工藝分成「六工」(土工、石工、金工、木工、獸工、草工),用材計有「八材」的(「木工」便是兼職雕刻,木工用材自然就是木材,那時王室中有「梓人之職」,就是專門從事木雕藝術的藝人。春秋戰國時期的魯班,是我國木工的祖師,史籍記載,他做的木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也有人說他雕的鳳凰栩栩如生而能飛。此話雖然有些誇張,但魯班在...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