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高腔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川劇腔調(中)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4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川剧腔调 昆腔 高腔 李调元 帮腔

    照一贯的说法,川剧腔调是昆、高、胡,、弹四类,依顺序应当先谈昆腔,但是我为什么要先谈高腔呢?因为高腔是川剧的主唱,而昆腔在川剧中,已经很少出现,沦于附庸地位了。川剧高腔系统,可分为原始土生的与外来的,在没有吸收外来的高腔之先,它本身早就有了一种元始的土生高腔。至于外来的高腔,有的说取自河北高阳的高腔,是在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五之间,由川人李调元由北京带回四川来的。案淸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五之间,在北京的戏剧是「京、秦」二腔,「秦」即蜀伶魏长生于乾隆四十四年挟蜀班

  • 文章川劇腔調(上)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3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川剧 戏曲 高腔 腔调 和声

    各自独立地保存其原来的面貌。这些类别中以高腔为主唱的,是属于弋阳腔的系统;其次的昆腔,是一种由官员带入四川的戏剧;其次是胡琴,它是指皮黄而言,也有汉调;其次是弹调,它是指秦腔而言,即川梆子;再次是灯戏,这算是四川的土生戏曲。由其各自独立地保存其原来的面貌,是指它从前的特殊演出方式而言,川戏的每一个戏班,在上演的时候,多半是高、昆、胡、弹配合演出,每种戏演一个节目,还有在一出戏里面包含了各种腔调的,如「三祭江」之类,开头唱高腔,中间唱梆子,末了来段胡琴,这叫

  • 文章孝女坊(川剧高腔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7期  作者:蔡啓國選輯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川剧高腔 《孝女坊》 川剧选辑

    (上觀音、詩)二月十九是吾生,六月十九吾飛昇,九月十九蓮臺坐,救苦救難觀世音。(介)吾觀音大士。吾當殿前玉女星下凡,脫化吳氏桂姐,今日柴房做了捨頭救叔,孝行感天,等他來到時,理應收在殿前,衆神將好好保護。(上桂姐)呀老天爺!只說關門家中坐,誰知禍從天上落,我不尋禍禍尋我,是禍來了躱不脫。(白)屋漏偏遭連夜雨,行船又被打頭風。奴桂姐,是奴道這兩句話,奴同叔爺觀燈勝會,朱朝佐夫妻不知誰人殺死,連累叔爺遭下不白之寃,身坐監牢。昨日奴同母親去在監中看望二叔,禁子...

  • 文章川劇選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87期  作者:影士輯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川剧精选 三庆会 高腔 薛艳秋

    阳告按:本剧为高腔,由三庆会名旦薛艳秋唱。(白)王魁贼呀!啊呀!(诗)祇说将心比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王魁一旦负恩义,呀,此情惟有上苍知。(昆头子)恨茫茫,苍天无极;尾呀呀,王魁贼……贼呀!(唱)好一比线断风筝,折开连理;银瓶坠井,梨花落地。想当初送君在南坡地,海誓山盟永不离。喜只喜春围侥幸跨鹤衣;他不该停妻又娶!诉不出这种悪气,把衷肠诉与那海神庙里。(白)前生作孽今生受,不是寃家不对头,焦桂英便是。想王魁上京之时,凭盟洗心,男不重婚,女不再嫁。而今抛弃

  • 文章川劇選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88期  作者:影士輯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川剧精选 经典片段 川剧高腔

    盘真认母按:本剧为高腔,唱片由张绍华唱。(大红鸾袄唱一字)僧俗游玩佛殿外(牌子合唱),后跟元宰看从来(牌子合唱)。你观她黄僧帽儿头上戴(牌子),穿披袈裟圆领开。十指尖尖弄佛带,脚下一双小僧鞋。论年纪不过二十七八三十代,举动风流动人怀。眉发蓬松精神败,柳腰空虚像怀过胎。背地里我自怨徐元宰,不该说出此话来。她与我继母曾结拜,以下犯上眞不该。为访娘亲来到此,是亲生,菩萨要降灾(牌子)。姨太娘前面把路带,撩衣一步上合阶。钟鼓二楼分左右,法华楼正对演经台。大雄寳殿

  • 文章川劇的起源及其特色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1期  作者:D. kalvodova, Phara 原著 詹百翔譯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川剧 地方戏 高腔 雅部昆曲 胡琴腔

    的折子戏,这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由一个剧团带至四川。目前已无法追溯川剧在十七世纪中期以前的情形。一六四四年,张献忠带兵十万入侵四川,并屠杀了当地三分之一的居民[2],直到十七世纪后半期,东部各省的民众,由于遭战争之害,开始向四川流徙,当时就有一羣职业伶人,初次抵达四川境内。[3]四川的高腔四川的高腔高腔戏曲系统的地方性变体之一,其发展初期称为弋阳腔。在明代,昆曲深受知识份子欢迎,而高腔则是当时更为普遍流行的戏剧形态。高腔在四川的戏剧领域中占了最重要的地位,大部份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