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追思乡贤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悼楊歩飛將軍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3期  作者:程怡福 出版时间:1979-03-06
    关键字: 杨步飞 追思乡贤 战争纪实

    楊步飛將軍,浙江諸曁楊家樓人,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性情剛直,勇敢善戰,東征、北伐、剿匪、抗戰儲戰役,頗有勳績。民國十八年冬,任國民政府警衞旅第二團團長,駐嘉興營房訓練,親自督導,勤勞樸賓,對部屬和藹可親。民國十九年四月,警衞旅擴棄為警衞師,楊將軍升任第一旅美長,關馮叛亂,警衞旅前往隴海鐵路,河南蘭封一帶討伐,迎面敵人為段軍主力,戰鬪非常激烈,楊旅長親赴前綫指揮,足部被敵彈貫穿,囘京養傷。叛亂敉平,囘師駐防嘉興,警衞席改編為陸軍第八十八師,楊旅長傷癒返...

  • 文章藍田在台同鄕同學祭馬君維乾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追思乡贤 同行往事 深情祭文

    維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藍田在台同鄉同學恭祭馬君維乾之靈前曰:維乾,猶記否:終南鬱鬱,灞水滄滄,西原偉岸,北嶺橫亙,故鄉景緻宛在眼前。憶五十年前,錦秀山河頓遭日寇之蹂躪,溫暖家園面臨塗炭之噩運;君與吾等,效班超之投筆,法汪踦之赴難;家鄉父老兄弟姐妹,盈巷傾城,揮淚相送。時値初冬凜冽,日沉天昏,車馬得得,灞水嗚咽,風蕭蕭兮易水寒,兄弟無語向西安!維乾,相當年,東關市候機招待站,天天問起飛,何時執戈上前線?人人焦急不言傳。及至騰空降雲南,未見敵蹤受訓練...

  • 文章再生人,恩念阜寧英雄人追念崔文田先生抗日英勇犧牲史實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楊修滿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崔文田 抗日英烈 追思乡贤 诗词感怀

    前言:筆者時年八十有二,畢生坎坷,經歷冒險犯難,回憶八年抗戰往事,不勝盡書;勝利後,戡亂戰起,相繼失利,中原變色。多少悲痛往事,一直烙印在老人心坎上,如今可謂再生耳!劉重光同志囑咐《阜寧人》年刊出版在即,要我記述崔文田勇敢抗日的史實。文田先生字煥璋,於民國三十二年夏,在昆山戰敗,遭日寇擄去上海。酷刑拷打數月,終未屈服。手腳指甲一一拔去,灌煤油煬烙鐵,身無寸膚。本來出生富有之家,書香門第,幼讀私塾,讀縣中後考入安徽省蕪湖中學,由省辦英文演講比賽,獲得第一名...

  • 文章李公學燈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追思委员会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李学灯 法学权威 生平事略 追思乡贤

    夫自歐風東漸,物質文明震撼華夏,而仍擇善固執,治事出諸禮教之門;接物浸潤規矩之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者,固所在多有;而默默耕耘,赫赫其行,不脫傳統讀書人本色者,則法界先進李公學燈先生應當之無愧。先生別號炳南,民前三年一月三日出生於江蘇省阜寧縣,地處蘇北平原,東臨黃海之濱,西依黃河故道,淮水支流其側,山川形勝,人傑地靈;而李氏一脈,源出隴西,聚族而居,文風鼎盛,代有賢聲。曾祖父玉春公、祖父恒松公,皆耕讀傳家,歲時祭祀、不失於禮,以孝悌聞於鄉邦。父如...

  • 文章老友于殿喬辭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蔣實夫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于殿乔 乡贤事迹 追思悼念

    連雲大老于殿喬鄕長,在與病魔纏鬥十多年之後,終因年事過高,病情惡化,而吿與世長辭。于老鄕長早年即加入中國國民黨,與地方惡霸鬥爭,創辦大村小學,七十歲以上的鄕親,對于殿喬的三字名諱,可說是無人不知。民國二十三年,于老在沭陽縣黨部服務,當時的縣長鄧翔海,將沭陽治理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因而有「鄧靑天」之稱。鄧縣長政績之所以如此顯著,實得力於于老的幕後情報提供,筆者對個中情形知之甚詳。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于老參加軍統局敵後工作,擔任海州組書記職務,敵後...

  • 文章汪翔儀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汪翔仪 乡贤事迹 人物回忆 追思悼念

    汪翔儀先生,沭陽縣第九區高溝鎭人,民國前十五年七月十七日生,父渭川公耕讀傳家樂善好施;母紀太夫人慈祥仁恕,鄰里稱賢;育有子女七人,先生序屬第四,少聰穎,喜讀書,有任俠尙義精神,渭川公知其禀賦超群,特遣負笈江南,畢業上海力行中學,時値民國肇造之初,局勢變化多艱,先生無意在外輕寄,乃回鄕推行共和,任高溝鎭保安隊長,以先生文武兼資之長才,詰奸肅匪,甚具績效,使地方秩序,爲之艾安,同時協同地方士紳,興辦各項社會公益,加惠桑梓,鄕人感戴,聲譽因而日隆,遂形成地方自...

  • 文章漁翁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乡贤事迹 追思悼念 诗歌 旅游观光

    敬悼嚴、湯兩學長嚴超、湯增桐兩位學長,自蘆溝烽火,勞燕分飛,睽違五十餘載。嚴兄致力水產,居南京;湯兄盡瘁文藝,住上海。開放探親,途經京滬,多次聚晤。今年五月與七月,兩兄先後病逝。關山遙阻,難以親往弔祭。窗友凋零,深表震悼。萬里訃聞噩耗傳,痛悲窗友隔人天;江濤嗚咽哲人萎,漁業勳功仰夙賢。訃吿驚讀淚若潮,嶙峋風骨志凌霄;嚴兄剛走您隨去,哀悼寒松次第凋。感時玉山聳峙入雲霄,四季如春產物饒;薈萃人文施敎化,硏發科技盛名遙。怒濤環島雲多變,暴雨同舟志不搖;防震防颱...

  • 文章敬悼張欣伯鄉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吳在綿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张欣伯 乡贤事迹 追思悼念

    看到八十五號文獻目錄中,前任社長辛前輩子方鄉長「悼念張欣伯鄉長」鴻文標題,眼前一陣眩黯,心上失掉一盞明燈。起初我不敢相信這件惡耗!八十四期文獻還載張鄉長兩篇大作,給了我一些謬許鼓勵與寶貴指點,文中思考清晰深入,筆觸簡潔銳利,沒有一丁點老弱昏亂症候。還有榮總醫術高明幾乎能活死人回白骨。張鄉長怎麼會遽返道山,突遷冥籍呢?迨神定,看完辛鄉長哀弔全文及鄉誼簡訊報導,才確定這件不幸的事實,難過、埋怨,天地不仁。我從未見過張鄉長,但他一直是我成長途程中一盞明燈。記得...

  • 文章憶兆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江錦堯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同乡联谊 乡贤事迹 追思悼念 李兆熊

    一九四二年秋我與李兆熊考入海師初中部同居一室,他每天起身後都要看看課表,不久被同學們發現他的課表是抓住每一科的特徵用圖像來表示,因而引起同學們對他感到興趣。大考前的溫課期間,他愛「開夜車」,熬到深更半夜,他床前那盞小油燈晃動的火焰,夜闌人靜給室內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一九四六年春,我們考入江蘇省立東海師範學校,編入師一甲班,由我們幾個同學辦的級刊,由李兆熊、趙冬、徐魁伍負責謄寫,兆熊的「星錄小楷」體獨具一格。記得他在級刊上發表過一首打油詩:「本班辦級刊,紛...

  • 文章丁東之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丁东之 追思悼念 乡贤事迹 远征军

    先生諱東之,民國十四年農曆十一月一日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幼年即聰穎過人,生性端謹而劬於學,在校成績優異,深獲長輩們疼愛。抗日軍興,先生於國家民族最爲危急之時,毅然放棄就讀大學之機會,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之號召,投筆從戎,成爲我國對日抗戰史上第一批青年遠征軍之一員。民國卅四年抗戰勝利後復員,先分發至上海大廈大學,後又至天津南開大學就讀。卅八年來台後因負擔家計,延至四十二年始轉入台灣大學商學系就讀,獲商學士學位。先生於台大畢業後,四十三年考進國際電台,任高級業務...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