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评述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充和他的論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梁榮茂  出版时间:1978-12-06
    关键字: 王充 论衡 思想评述

    生平事略及著述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光武建武三年(西元二七)生。他的祖先自魏郡元城移居於此。幾世曾有軍功,封會稽陽亭,只有一年匆促國絕,因而定居下來。以農桑為業,世祖勇任氣,與人不和,歲凶霸道橫行,傷殺甚多。因此結怨不少,正値亂世,恐為怨讎所擒,祖父汎擧家遷至會稽,留錢塘縣,從事販賣之業。生二子,蒙與誦,誦卽充父。世祖任氣,至蒙與誦變本加厲,結怨更多,故擧家遷至上虞。充少時,與同輩遊戯,不好狎侮;六歲讀書,恭仁有禮,端莊寡言,有「巨人之志」。不曾受父...

  • 文章王昭君的影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羅龍治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王昭君 历史人物 评述

    自古以來,凡是高才至情之人,他們內心深處的痛苦寂寞,常不易爲人所了解。賈誼過湘水而弔屈原,文姬過靑塚而弔昭君,並不是爲的什麽,只因爲他們都是同樣生死寂寞的人。王昭君爲了反抗後宮制度無情的摧殘,無端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一個非常悲劇性的選擇,結果竟悴憔死在匈奴。後代的文人雖然同情昭君的遭遇,但是他們大多不從史傳上去找尋昭君的面目,而多從西京雜記裏去圖畫昭君的影子,結果文人的作品愈多,越是增加昭君死後的寂寞,杜工部所謂:昭君死後,她的孤墳永遠伴着寂寞的黃昏,我想...

  • 文章怡紅與悼紅——記翁同文對曹雪芹的觀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翟家驥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曹雪芹 《红楼梦》评述 翁同文

    翟家驥山西省襄垣縣人,淡江學院畢業,現任職行政院經建會簡任技正。)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九月二日下午三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及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假臺北市重慶南路二段十五號中華文化大樓一樓禮堂合辦文藝講座,由魏教授子雲主持,邀請翁教授同文專題演講,講題是「曹雪芹自傳說的問題(談紅樓夢)」。

  • 文章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沈兼士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著作评述

    司馬光:宋陜州夏縣徠水鄕人,字君實,世稱淶水先生。寳元進士,累官端明學上,知水興軍。神宗時,極言靑苗助役法之不便,忤王安石,出判西京御史臺,歸洛。哲宗立,入相,新法之爲民害者,悉去之。卒於宫。贈溫國公,諡文正,著有資治通鑑及獨樂園集等書。溫公爲一代名相,立旋乾轉坤之偉功,當時有「萬家生佛」之稱;而學問德行亦復卓絕一世。卽其史筆,明暢流利,蔚然自成一家,誠中國偉大之史學家及政治家。宋史本傳稱其爲人曰:「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在洛時,每至...

  • 文章真德秀評傳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8期  作者:吳吟世  出版时间:1969-12-30
    关键字: 真德秀 人物生平 人物评述 政绩

    一、引言溯自伊洛兩程之學入閩,上游大儒輩出,眞德秀文忠,其彰明較著之一者也。文忠閩北浦城人。浦城形勢險要,氣象雄壯,李光地文貞詩有:「形勢奔來會,山川鬱糾繆。」殊可爲此寫照。其地鍾淑毓秀,地靈人傑,文忠出於其間,學識淵深,著述宏富,昌明正學,爲吾國歷史上放一大異彩,光芒萬丈,其人其地,誠堪回溯,實吾閩莫大之榮耀。吾閩山脈,在仙霞嶺,有仙霞關,架閣凌虛,與函谷,劍門無異,南至浦城,凡二百餘里。大山深谷,接岫連峰,蹊廻路曲,步步險巇,兩浙之鎖鑰,八閩之咽喉也...

  • 文章武昌起義中的七個第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5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武昌起义 七个第一 历史评述

    九十年前的十月十日,武昌城頭的槍聲劃破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的漫漫暗夜,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三民主義國民革命—辛亥革命,打開了歷史沉重的閘門,點燃起「振興中華」的熊熊之火。下面記述的是—

  • 文章安溪開先令詹敦仁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吳吟世  出版时间:1971-03-29
    关键字: 詹敦仁 安溪县令 政绩 人物评述

    詹敦仁,五代時人,字君澤,河南光州固始人,從王審知入閩,隱仙游縣植德山下。上書閩王昶勸其入貢,昶令參決軍事。敦仁惡昶弒父,奪其位,辭去。强之袍笏,不受。謝之。有辭王昶袍笏命詩:爭覇圖王事總非,中原失統可傷悲。去來賓主如郵傳,勝負干戈似局棊。周粟縱榮寧忍食,葛廬頻顧漫勞思。江山有待歸須早,好向巢林擇一枝。敦仁遂避居泉山,杜門不出。留從效受南唐節度使之命,知泉郡事。後辟爲屬,敦仁力辭。從效不許。乃求監小溪場。旣至,見山川人物之美,請郡太守縣之。太守報可。遂爲...

  • 文章張居正評傳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7期  作者:陳則東  出版时间:1973-04-10
    关键字: 张居正 人物传记 历史 评述

    一、背景張居正是一個堅强的鬪士,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有數的大政治家。他爲什麽能夠成爲這樣偉大的人物?不先硏究當時的背景,是無法瞭解的。張居正所處的時代,離開明太祖的創業開國,已經有一百五十年之久,新興的銳氣已衰,政治的惰性日增,於是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就外患來說:北方有俺答的侵擾,東方有女眞的崛起,後來沿海又有倭寇的擾亂,敵騎盈郊,幾於日不暇接。再就內憂來說:自經過宸濠之變,劉瑾之亂以後,國勢飃搖,險象環生;世宗崇奉道敎,「臥治」於上,嚴嵩一意擅權,橫暴於下...

  • 文章擺龍門陣談古説今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來布吉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社会生活 时论评述

    天下事總有個因果關係,有其因才有其果,就如俗話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總是因果相循。目前一些奇奇怪怪的現象,種種踰越規範的言行,都是這些現象中的當事人不明瞭社會變遷的歷程,也不了解情勢變化的因果所致。這些話不是亂蓋的,都有根有據,且讓我給大家擺擺龍門陣,說說端詳。木拖板生活很平靜光復初期,民窮財盡,大夥兒衣不暖,食不飽,從早到晚都爲一日三餐忙,沒有人能夠把時間耗在嬉遊浪蕩或麕集閒談,所以社會上沒有所謂太保,也沒有靑少年犯罪的事件。現在生活安定了,大家有...

  • 文章抗日老志士鄭漏治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10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3-09-30
    关键字: 郑漏治 太平洋战争 抗日战争 人物评述

    民國六十二年九月,有基督敎發起「阿公阿婆遊臺北」,其目的是讓那些多年或者是根本就沒有來過臺北的老人,在有生之年來臺北開開眼界,這項社會的溫暖,立刻得到各方面的贊成,三日之遊,可謂盡興而歸。其中■漏治志士,吾永人也,他的愛國行爲,充份表現了我中華男兒的氣槪,値得大事特書。(編者語)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