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草堂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長江三峽旅遊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謝修身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杜甫草堂 三峡 武侯祠

    的时候,就被离堆迎头顶住,强迫流向外江。这三大工程结构严谨,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项布局巧妙而完善的枢纽工程,起到了「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巨大作用。自都江堰建成以后,成都平原在历史上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杜甫草堂据记载公元七百五十九年杜甫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建了一座草堂居住,直到公元七百六十五年才离开。唐朝诗圣——杜甫所隐居的住所已不存在,后人却于原址修筑了工部祠堂,也就是一般人

  • 文章草堂花木纪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3期  作者:張彿千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杜甫 草堂 简介 诗集 作品

    万古乾坤一草堂草堂虽小,其名万古不朽,杜甫的草堂足以当之。草堂位于成都西城外的浣花溪畔,故又名浣花草堂。「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羣鸥日日来。」是草堂环境的淸幽。「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旁人错比杨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是草堂主人的高致。草堂小园,最初仅只一亩:「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后来经之营之,向「连延」的「广地」扩展。「杜工部集」中多向人求花木的诗:向萧八明府实索桃树一百株七绝一首,百株桃树计当需

  • 文章康有为与万木草堂学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林斌 出版时间:1979-09-30
    关键字: 康有为 万木草堂 背景 学纲学科 讲学情形

    一)自十九世纪以来,广东以地缘关系,汇合了中原(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文化而孕育出其奋发踔厉的珠江文化。这一新兴的珠江文化最具体而有力的表现,则莫过于淸光緖十七年庚寅(公元一八九一)间,南海康有为氏广州长兴里,创立万木草堂,招收天下有志之士,聚集一堂,讲新学、倡变法。从学者有梁启超、欧榘甲、韩文擧、徐勤、叶觉励等,皆后来维新健将。在这六十年间,中国文化思想,直接间接与康氏在「草堂」时代所倡导的求仁主义学风有关。其流风遗韵,如波澜壮濶,无可涯涘。康氏原名祖

  • 文章康有为与万木草堂学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林光灝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康有为 万木草堂 上书皇帝 学纲 学科 讲学情形

    一)自十九世纪以来,广东以地缘关系,汇合了中原(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文化而孕育出其奋发踔厉的珠江文化。这一新兴的珠江文化最具体而有力的表现,则莫过于淸光緖十七年庚寅(公元一八九一)间,南海康有为氏在广州长兴里,创立万木草堂,招收天下有志之士,聚集一堂,讲新学、倡变法。从学者有梁启超、欧榘甲、韩文擧、徐勤、叶觉励等,皆后来维新健将。在这六十年间,中国文化思想,直接间接与康氏在「草堂」时代所倡导的求仁主义学风有关。其流风遗韵,如波澜壮濶,无可涯涘。康氏原名

  • 文章万木草堂回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梁啓勳 梁思永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万木草堂 回忆 功课簿 读书 讲学

    万木草堂为先师康有为先生设敎之所,在广州广府宫之仰高祠,而梁启超及其弟启勋亦皆当时草堂问字者之列,其时为光绪十九年癸己也。启勋于七十年后追述少年时从游康氏帐下听讲之情景,由其姪梁思永笔录,由大陆文史资料硏究委员会予以辑梓。兹承日人坂出祥伸敎授影印见寄,特录出,以见康师薫陶学子进德修业之一斑。武进蒋贵麟谨识。

  • 文章絲路之旅十三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永康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丝路之旅 杜甫草堂 南山牧场 《玉门出塞》 莫高窟

    导游领我们进入电梯,升降机,绕行一圈,又回到三十八号。再慢慢沿指标边走边找,才找到了五号登机门。班机一七:五〇起飞,约二小时到达。即乘Bus去成都,经内江资中等地,约六个小时才到,已深夜二时许,住进安蓉假日酒店,由昨至今不到二十四小时中,已坐了四小时飞机,六小时汽车,半夜三更才到成都,一下天便亮了。怎得安眠?这样安排眞吃不消。第二日八月二十四日。上午在成都逛杜甫草堂祠,中午在美丽华餐厅吃饭,八菜一汤,菜量丰富,选材亦佳,口味适合,在旅途中有此餐飮,颇为满意

  • 文章西蜀蒐古錄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7期  作者:匋軒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西蜀 历史沿革 游宴 杜甫草堂

    写实也。成都游宴盛况西汉以两蜀为益州,王莽乱政,益州太守公孙述据之称王,被光武帝击灭,置刺史治之。治所初在广汉,后徙緜竹,献帝兴平间(一九四)乃迁移成都,未几成为三国蜀汉之都城,嗣后改为省会,以至今日。其地位于成都盆地中,介乎岷、沱二江间,平衍沃腴,物产丰饶,乃全省最富之区。其城有大小二重,建市后皆予夷平,城内公园,即昔之「少城」也。城北五公里昭觉寺,即五代蜀王孟氏之宣华苑,景色甚佳。唐代诗圣杜甫草堂,在城西浣花溪,乃后人即原址重建,由历代维护得存。他如

  • 文章「阅微草堂笔记」选译(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詹邦畿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纪晓岚 《阅微草堂笔记》 著作选译 漫谈 社会评论

    原著者简介纪晓岚,名昀,又字春帆,清代河间人。乾隆时中进士,他的官位一直做到协办大学士。个性坦率,为人风趣,八十二岁逝世,諡文达。纪晓岚博览群籍,是一代才人。他担任「四库全书」总编纂时,每本书他都亲自作提要编目录。四库全书计三千四百余种,近八万卷,为这桩艰钜的编纂工程,不知他要付出多少的心血!他所撰的(阅微草堂笔记),共二十四卷,都是写鬼狐神怪的小故事,在文字的运用上,虽然不若蒲松龄的(聊斋)生动活泼,但借鬼狐神怪以警惕世人,借因果报应以激励风俗,用心

  • 文章陋室述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04-03-01
    关键字: 陋室述怀 草堂生活 自然风光

    一、傍柳依山小草堂,花风吹送满庭香;愚夫不做凌云梦,陋室萦回挚友腔。晨诵唐诗三百首,晚临汉帖十余行;怡然难得靑莲句,激荡心潮雅韵长。二、柴门羞涩不勤开,小径逶迤染绿苔;遣闷静观窗外竹,陶情独赏院中梅。风华虽伴光阴逝,志气常随阅历来;最喜仕途无限好,广交三友不图财。三、沧浪茫茫应荡舟,山重水复豁凝眸;红花最恋春和夏,绿叶何愁冬与秋。月落更残酣下笔,鱼沉水静好垂钩;余年拜识骚坛客,蕴籍诗情到白头。

  • 文章知非草堂日记(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夏紹吉  出版时间:1981-06-01
    关键字: 夏绍吉 日记 知非草堂 自我鞭策 时局评论

    連日作文數篇。倦甚。然陰雨連綿。舍握筆弄墨。又無所爲樂。前年每作快意之文。輒思示人。今則不思示人。謂我之事。亦復何與于人。將就正。而無其人。若云炫美。勉强塗抹。本不成文。有何美之可炫。況爲己之學。好之樂之足矣。何暇計及于人哉。吳陸抗之克步闡也。誅及嬰孩。識道者尤之曰。必受其殃。及機之誅。三族無遺。人知進取之爲勇。而不知退讓之爲勇。人知臨陣殺敵之爲大勇。而不知天下弗顧千駟弗視之爲眞勇。怯懦之人。汨於欲利。三思之後。竟歸貪鄙。無欲之謂剛。豈不然耶。人不能洞明...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