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茶楼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對杭州的印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朱博波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西湖 交通 茶楼 回忆

    寥寥可数,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台北,已是廻非昔比,人口陡地超过二百万大关,街坊上确是达到了人摩肩踵相接的景况了。习惯于这种繁荣的都市生活,空气的汚染和噪音的扰人等而构成的公害,侵犯了人生的健康。而对杭州的忆念,更要由此而起。可惜和杭州相违这些年,眞不知目前它是怎么个模样了?那矗立在杭州市区的大时钟,随时向人指示着光阴的迁移,未知刻尙无恙否?我也喜欢西湖之滨的好多茶楼。但目前的人们,是否还有闲情逸致去品茗闲谈呢!

  • 文章漢川繫馬口滄桑(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7期  作者:王老黑  出版时间:1998-04-10
    关键字: 汉川系马口 烂坛 茶楼

    都相继谢世,在人们的记忆里,也只留下了一段关于烂坛院墙的传说。马口的茶楼好多地方指卖茶的落地为茶馆,靠汉江边的系马口叫茶馆为茶楼,因为它营业不在平房里,而是摆设在楼上,顾客都得上楼,当年马口的晋和楼、得月楼、刘春和楼、王二房茶楼、梁敬保茶楼等十多家都不叫茶馆,这些茶楼的雄姿,坐落在几条街上,家家门庭若市,也算当时一景观。马口是汉江上的商业重鎭,它上牵老河口,下连夏口,无数个朝代汇集著三口的繁荣,由于商业的发达,船支的流通,促进了茶楼业的兴旺,开茶楼的主人

  • 文章「食在廣州」談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丁東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食在广州” 广州茶楼 茶楼介绍 广州食俗

    广州当年全巿的飮食店总计约在一万二千家以上,沿街摊档还不包括在内,直接间接靠飮食业为生的约在三十万人左右。吃的种类也多得惊人!而专业经营的都能获利,如大酒楼、茶楼、面食店、西餐店等,不可胜数!专用一种食品为号召而弋获巨利的,以河南成珠茶楼的小凤饼,联春堂的三蛇宴,洞天的双英鸡,馨记的巿师鸡,南园的文昌鸡,大三元的裙翅,佳栈的烧鹅,西园的罗汉斋,半溪的油炸饼,陈意斋的雀肉酥,昌记的瓦罉腊味饭、烧鸭饭、鸭脾饭等,都是别具风味的食品。飮茶风气在广州是世人视为最奢侈

  • 文章廣東人的最愛——飲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紫君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广东 中秋月饼 茶楼糕点 广东茶楼 饮茶习俗

    广东人的最爱,就是上茶楼飮茶!以四十年前的广州巿来说,由河北到河南以至近郊的大小茶楼,数量约在三百家左右。茶楼同业,虽然竞争剧烈,但每天早、午、晩三轮茶巿都不乏顾客,而且高朋满座,生意兴隆,有如李后主词:「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可见茶楼之深受巿民所欢迎。茶叶·好茶叶·陈年茶叶飮茶不等于喝茶,也可以说成上馆子。但这样便领略不到飮茶的韵味了。飮茶当然要喝茶,上茶楼找到座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叫一壶好茶,让一缕缕茶香袅袅上升,撩拨你的枵腹而享受美点。飮茶

  • 文章西湖第一茶楼湖畔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9期  作者:樓達人 出版时间:1999-09-10
    关键字: 湖畔居 茶楼 茶文化

    一九九八年,隔着苏堤六条桥,在西湖第一名园刘庄东面的西湖,如出水芙蓉,建起了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茶楼湖畔居。湖畔居天时、地利、人和,在杭州林林总总的茶楼中境幽、情深、茶馨、水香,别具一格,以其独到的服务,被人们赞为「西湖第一」。湖畔居创办在弘扬传统茶文化的盛世,正値天时;座落在闹中取静的湖滨六公园边上,尽得地利;经营于社会安定,消费水平高,对茶情有独钟的杭州,可谓人和。湖畔居是一座中西合璧,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三层楼现代化建筑。楼畔有平台。临湖濒水,绿树

  • 文章酥脆雞仔餅·神奇福泉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紫君  出版时间:1993-03-31
    关键字: 鸡仔饼 成珠茶楼 福泉井

    驰名中外的鸡仔饼广州巿成珠茶楼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它始创的「成珠鸡仔饼」(又名小凤饼),香脆可口,别具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成珠茶楼是两层高的木楼建筑,座落在广州巿河南区内,业务十分发达。自从鸦片战争之后,河南区域有「潘、卢、伍、叶」等四大家富豪,这些富豪的家,与成珠茶楼紧密相连,可以说是距离不远。附近还有很多名胜古蹟,游客川流不息,这使成珠茶楼在地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成珠茶楼的地厅前部摆设玻璃柜,有龙凤礼饼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