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经济学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文熙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9-02-25
    关键字: 常文熙 武修县 北平大学 医学院 经济学 博士 农业合作事业

    國民大會代表常文熙先生,字輯甫,河南修武人,系出衞康林之後。常氏代有賢能,史不絶書。先生族居修武西鄉之張弓舖,世代耕讀,鑒於滿人統制,闔族不求仕進,隱於斯鄉。先生尊翁樂善好施,修橋補路,救苦濟貧,為一鄉所仰望。先生幼年,卓然不群,讀書穎悟,非常人所能及。民國十二年畢業於河南汲縣省立第十二中學,旋考入北平大學醫學院。痛恨軍閥之割據,民不聊生,憤然參加革命。任秘密時期北平市黨部幹事,兼任西直門平綏鐵路工人運動。一時革命怒潮,風起雲湧。軍閥張作霖大肆搜捕,罹難...

  • 文章恭錄 國父孫中山先生曁 總統蔣公對先賢王安石評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王安石 孙中山 蒋介石 人物评价 新法 经济学

    著:「中国经济学说」一书中,备极推崇!兹恭录其原文如下:「宋之范文正(仲淹)、王荆公(安石)、明之王阳明(守仁)、张江陵(居正)都是理论学与事功两者并茂的大经济家。…王荆公继范氏之后,实行变法。他的学说是本于孔孟相传的经济学。他说:『经济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学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这就是说经学就是经济之学。不过经济的施设,必须依『所遭之变,所遇之势』而定。故后世对于经学,只可以法其意,不可拘泥于其迹。他有这样的见地,故与寻常的儒家不同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