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简述共返回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國俊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李国俊 生平 简述

    李國俊先生字炎東廣東省五華縣錫坑鄉鯉河陂人,民前七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生,奕世耕讀相傳,家風淳樸,故秉賦敦厚, 父訪程公性狷介,居常痛斥清政腐敗,當聞國父孫中山先生倡導革命推翻專制輒殷心嚮往,曾加入同盟會。在鄉鼓吹排滿運動,喚醒民眾共同戮力。 先生束髮受書,聰敏特達,更體承庭訓,怵目時艱而萌報國之大志,乃於民國十二年自廣東大學修業二年,投考黃埔軍校第四期,接受革命教育之薰陶,經數年潛心研修軍事政治學科,從基層軍官做起晉至團旅級領導幹部,參加東征北伐屢建奇功...

  • 文章劉芳遠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刘芳远 生平 简述

    劉芳遠先生,乃終身從事教育,並以教育團體代表當選為立法委員,以匡弼教育行政之教育專家也,竟不幸於九月三日,以八十五歲高齡病逝。先生,生於民國二年舊曆十二月七日,世居廣東五華玳瑁山下,故自號玳瑁山人。幼讀家塾,習文,及長,入讀美國浸信會所辦之梅縣廣益中學,又考入以數理馳譽全國之上海大同大學。學成,回母校廣益任教,旋為梅縣德人創辦之樂育中學聘為教導主任。戰幹第一團入伍,結業後以戰事逆轉,被迫還鄉,乃就聘于故鄉五華縣中任教務主任。卅二年冬,重慶中央幹部學校研究...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期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编者语 内容简述 韦永成

    敎育爲百年大計,也是培植人才,促進國家建設的原動力。本會理事長韋永成先生幼承庭訓,深深體念到青年求學之重要和艱苦,雖家境並非富有,仍以其位於士林之樓房一層捐贈同鄕會,作爲韋氏兄弟奬助學基金,奬助本省青年求學,今復爲文敍述其捐獻之初衷。此一善舉,至堪欽敬,讀其文,尤令人感佩不已。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不久,遂決定分兵北伐,由於戰略及政略的錯誤,孤軍深入,故雖將士用命,屢克名城,旋以後援不繼,人困馬乏,被淸兵各個擊破,終未能完成革命大業,遺恨千秋。本期劉謙怡先生撰...

  • 文章简述我家的堂号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徐作良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徐家 东海堂 简述

    设籍在萧县的徐姓宗亲很多,因为分布各地,并没有统一性的谱牒,所以对过去宗亲间流派的衍变情形,就无法得知。我的家是在萧县县城以内。我的先人,承家严告诉我,我徐家是从山东省迁居萧县。原来的堂号为「东海堂」。我这一支徐家初迁来萧的远祖,殁后葬在萧县闵贤鄕一个横山上,因而后代为纪念始迁祖,就改为「横山堂」。我这一支族人的辈份,定为:「文、学、世、作、字、士、为、则、」,相沿取用。将来如何继续编排,当是一个需要硏商的问题。我离家时年龄很轻,所知不多。仅能作此简述

  • 文章台灣畫壇掃瞄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8期  作者:洪傳田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台湾 历史简述 画坛介绍

    台灣為太平洋中一海島,面積三五,九八一平方公里,約為貴州面積的五分之一。此島位於中國東南,以台灣海峽與大陸隔海相望,其與福建之最近距離僅為一百六十一公里。以歷史文化而言,台灣與大陸有著血肉不可分離的關係。台灣人口兩千三百萬,除三十餘萬原住民—昔稱高山族—外,其餘均為先後自大陸移入的炎黃子孫。由於地理的關係,移入台灣的人口,以閩南人為最多,其次為自廣東來的客家人,再其次,才為各省前來的混雜人口。台灣人口中,因以閩南人為最多,故民間常以閩南話交談。閩南話屬於...

  • 文章憶故鄕婚姻習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安博文 出版时间:1984-03-30
    关键字: 宜阳婚俗 拾遗简述 分条论述

    宜阳故郡 承毛伯始封之地 棠荫秋淸 实召伯布政之所 汉有张良之豪迈 宋有张绎之守理 是以其俗多多少少保有周公制礼之遗风 男子三十壮有室 女子许嫁筓而字 礼重亲迎 正人伦之始 诗首好逑 崇王化之原 婚礼 婿往妇家亲迎 执雁入揖 升堂 再拜奠雁 既奠 御轮而先归 俟于门外 妇至 揖而入共牢而食 合而酳 所以合体 同尊卑之亲也 此乃旧式结婚之常轨 虽三里不同俗 实大同而小异 中原文献六卷十二期 河南同鄕十四期 均有鄕贤详为报导谨就其舍弃部份 拾遗简述 以就敎于

  • 文章紹興名勝古蹟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2期  作者:益智輯 出版时间:1989-02-10
    关键字: 绍兴 简述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紹興位居杭州灣南岸,在二千多年前,卽爲我國名城,古稱會稽。春秋時代,紹興是越國首都,也是越王匀踐「十年生聚,十年敎訓」,中興復國的基地。名勝古蹟甚多,是浙江省十一個舊府屬之一,原設縣據考現已改爲市。一、橋樑掌故紹興河港湖泊縱橫交錯,水網密佈,是江南著名的水鄕城市,有「水鄕澤國」、「江南威尼斯」之稱。東南西北橋相望,畫橋三百映越川,城內橋樑多,掌故亦多,據說有石拱橋二百廿九座,行人幾乎邁開脚步就要過橋。大小橋形,千姿百態,頻添不少美景。㈠「廣寧橋」——相傳...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2期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编者后记 杂志内容 文章简述

    本社發行人韋永成先生,爲應臺中市立忠明國中敎師梁雄鄕親對八桂廳、八桂堂、八桂等史事之詢問,曾草就一函答覆梁先生。該函內容對上述名稱之由來、歷史意義,位於桂林何處等資料,雖以時間久遠,查證不易,但已有扼要說明,想我鄕親們,必樂於一讀,特將該函附刋本期發表。「沈希儀其人其事」及「蔡經平斷藤峽傜亂」兩文,主要爲論述明季廣西各地傜民叛亂、人民不堪其擾,後賴奉議衞指揮使沈希儀足智多謀與機警勇敢卒將賊寇平定。明嘉靖十五年(一五三六),斷藤峽(第三次)傜亂,朝廷初命都...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5期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编者后记 内容简述 历史背景

    本期李振英先生撰寫「弭府右江傜僮之亂設置昭平縣治」及「陳宏謀對敎育的主張」兩文,前者論述明代府江兩岸之傜、僮兩族,經常出没爲患,屢剿屢起,行旅裹足。迄明穆宗六年,乃決定分兵五路圍剿,事平後,在龍平故墟設縣治,穆宗萬曆四年,蒙賜縣名爲昭平,是爲昭平設縣的肇始。此後闢路興學,敷施敎化,日久傜、僮均漢化,和諧相處,社會安定,冠蓋絡繹於途。後者爲闡述陳文恭公培植人才的新觀念,如重視兒童敎育、婦女敎育、生產敎育、社會敎育等等,對科制取士的弊病,亦提出可貴的意見,此...

  • 文章特载:国史馆编纂中华民国国史情形简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朱滙森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情形简述 朱汇森 台湾“国史馆” 史书编纂

    ——本文爲朱館長在七七年四月廿三日在中國地方文獻學會拍告原文,特徵得朱館長同志在本刋發表——編者註——

共38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