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稻米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的農業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6期  作者:吳寧海 出版时间:1978-12-10
    关键字: 江苏 农业 稻米 大豆

    多属零星小块矣。盐质冲积土多植棉,其利用历史稍久者,冬季种麦。含钙冲积土及无钙冲积土,其利用甚少区别,大抵有水灌漑种稻,无水灌漑种植大豆、玉米等旱作物。灰棕壤之黏磐壤,大抵土壤保水力强,不易漏失,有水种稻,无水种植旱作物。本省气候,大底一月份平均温度2C左右,七月份平均温度26-28C左右,夏季气温较高,但不酷热,惟冬季西伯利亚寒流南侵,有时延及长江下游,则气温骤降,尤以苏北一带,寒流来临,可以滴水成冰。斯时冬麦及蚕豆掩埋雪中,春暖再行发育。长江两岸,雨量

  • 文章故乡拾穗(二八)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鄕訊》 第8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2-15
    关键字: 稻米 农民 燃料 稻床 箩筐

    割稻之時,正是秋高氣爽之際,其實農民們亦必須選擇好天氣,所割之稻,家鄕是隨割隨運,全部運至晒穀場上,再進行次一步作業。所謂次一步作業,卽是將稻穗上之穀粒使其脫離稻穗的工作,其所以要在場上作業之原因:一、因家鄕人煙稠密,無山野荒地,燃料缺乏,稻草爲農戶燃料必需之一種,反正稻草遲早終須運囘,不如在稻穀未離稻穗時一次運囘再行作業,不若臺灣農戶可將稻草棄置田內,任其腐爛藉作肥料。二、因家鄕尙缺乏打穀機,無法在田間作業,卽使有打穀機可在田間作業,但濺落在田內之穀粒...

  • 文章故乡拾穗(二五)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6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5-11-15
    关键字: 农业 稻米 除草 荡稻 荡耙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之句,确已刻划出农家如何辛劳,我们应如何珍惜米珠了。更正:鄕讯第八四期故鄕拾穗(二三)农业槪况——稻米篇内之(汆串鲦)或(氽串鱼)之「串」字,原稿为「䱗」字可能为排字之误。玆以「串」「䱗」两字之音韵义,均不相同,绝不能有所混淆,故不惮赘述,藉释所误。「串」处院切读如穿去声先韵,辞源释为物相连贯成一串之意。「䱗」雌安切音餐寒韵,鱼类中有䱗鲦鱼,亦名鲦鱼或白鲦,家鄕俗称「䱗鲦」。辞源详载「白鲦」条,因该期鄕讯迟收

  • 文章八閩採嶶

    来源期刊:《闽聲》 第54期  作者:蘭亭 出版时间:1972-12-16
    关键字: 武夷山 稻米 红茶 木材

    ①福建省最大的河流是闽江,故简称「闽」,精华区在沿海平原。②福建有平潭、金门、厦门、东山四个岛县,为岛县最多的一省。③福建农产以稻米为主,南部冬季温暖,每年可收获两次,北部祗收获一次。④茶是福建西部山地的特产,以武夷山的红茶,及安溪的铁观音最为著名。⑤福建省地形大部是山地和丘陵地,面积占全省百分之九十五。⑥福建多山地,以武夷山为最高,是福建和江西的界山。⑦福建主要的河川有闽江、晋江、漳江、汀江等,而闽江流域最大,占全省三分之一。⑧漳江又名九龙江。汀江下游

  • 文章故乡拾穗(三〇)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1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稻米 碾米 风车 舂米

    碾米時,首先將稻穀鋪於碾墩週圍之石板上,戽斗內也裝滿了稻穀,然後蒙住牛眼,套上犂丫,由牛拉動碾碡,沿碾墩循圓徑前走,碾碡則隨之沿碾墩斜鋪之石板面滾壓轉動,戽斗內之稻穀,則由下面所開之口下洩至碾板之上端,碾板上之稻穀,由於碾碡之滾壓,逐漸下落至碾槽內,在碾碡後面尙裝有一把無齒之拖把,正好將碾下尙未去殼之稻穀拖至碾槽底開口處下預置之笆斗內,負責看管碾坊之人,見笆斗有八分滿時,卽將之拉出倒入風車左上之木斗內,另換空笆斗放入。倒入風車內之穀粒,祗須搖動風扇,開啓...

  • 文章故乡拾穗(十八)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5-04-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稻米 秧田 播种后续

    谷之去皮者为米(周礼疏),「黍稷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现在一般皆以稻之实去壳者为之大米,黍稷粱粟为之小米,但家鄕仅称稻米为大米,粟米为小米,至于黍稷粱苽等,均另有名称,同时因种植是项旱作物之农家为数寥寥,并未称之为小米。据辞源载:凡「植物之可供民食者」均谓之谷,书经有「百谷用成」之谓,但一般民众均仅称为「五谷」,故家鄕有「五谷丰登」之吉祥语等,惟「五谷」之说各有不同,⒈(周礼郑注)是谷黍稷麦菽,⒉(周礼月令)是麻黍稷麦

  • 文章故乡拾穗(三一)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5-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稻米 籼米 糯米 大团子

    米之種類,家鄕大致僅分爲兩種,一爲籼米,一爲糯米,至於籼米與糯米之吃法,則各有不同。籼米爲家鄕農家之主食,乾飯有白飯,赤豆飯(加赤豆),菜飯(加菜油鹽等)。稀的有白粥、大麥粥、豇豆白粥,(豇豆有烏白兩種)綠豆白粥、菜粥(俗稱鹹粥加菜油鹽並加豆類或芋頭等),農曆臘月初八所吃之臘八粥,亦是以籼米煮成。籼米磨成之粉較粗,俗稱之爲米粯,可煮粥,謂之米籼粥,爲尙未痊癒病人之最佳食品,因其易於消化而富營養。米粯可做成糰子,煮於大麥粥內或稀的白粥內,米粯糰子有兩種,一...

  • 文章故乡拾穗(二二)农业概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5-08-15
    关键字: 农业 稻米 梅雨 人工 秧苗

    現在科學發達,農業亦步向了機械化的里程,目前臺灣已有揷秧機了,可是家鄕過去這一揷秧的農田作業,完全是依賴人工的。當然現在**竊據的大陸,由於其祗知窮兵黷武,連人民的死活存亡都不顧,更談不上所謂農業機械化了。準備揷秧之田,亦卽是本年小麥已經收割之田,先得以牛拖犁,將田內之土犁翻,田之四角(死角)犁畊不及之處,尙需以四齒釘鈀,將之鋤翻。以牛犁田,家鄕俗稱謂「畊田」,畊田畊得越深越好。惟上鄕農家飼養之牛,大都是黃牛,除碾坊油坊外,很少飼養水牛的;黃牛之力小,畊田...

  • 文章連邑油菜花

    来源期刊:《連聲》 第12期  作者:謝映才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油菜花 稻米 牛肉 菜籽油

    高山瑞雪徐徐扫 遍地云薹嬝嬝摇乌乌菜籽榨油好 嫩嫩黄花美菜肴辛未农历二月初旬一个早晨,周必元乡长与笔者共同散步,顺溜就近菜市场,自到肉摊卖猪肠,周乡长感慨的说:咱们家乡用「猪肠炒油菜尾(花)是一道鲜美的菜肴」。而今日台湾没有人食猪肠。笔者说:不是没有人食,是动物内肠「胆固醇」过高而不敢食,再说,台湾什么蔬菜都有卖,但是未见油菜尾(花)。的确(巧合),是经他这么一说,想起此时岁暮新春季节,咱们家乡正是田野一片金黄耀眼,那不是稻禾抽穗(那时稻米只产一次,秧禾

  • 文章故乡拾穗(二七)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8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收成 木偶戏 盂兰盆 稻米 拾穗

    「早稻立秋時熟,晚稻立冬時熟,」這是辭源上的記載,這一記載,不問是全國任何地區,連包括臺、粤、閩、浙年產兩季稻子在內之各省,在時間上講均不可能,蓋從立秋至立冬,中間尙隔有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五個節令,每一節令相隔爲十五日,計共需九十日之久,爲時三月,這是絕不可能的,且立秋之來臨有早在農曆六月二十日左右者,有遲至八月中旬者,如說早稻之成熟時間在八月中旬,則爲時已晚,但說在六月二十日左右卽成熟,則又爲時過早了些。再以立冬言,有早在農曆九月中者,亦有...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