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熊十力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梁啓超誣鄂省「學者希焉」說民國湖北學術界之成就及其展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8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1981-01-10
    关键字: 熊十力 熊秉坤 居正 梁启超 学者

    居正均出身世家而誓志革命。孙武 熊秉坤以士卒而对淸廷发难。熊十力之默运行伍,联络悍卒。王汉之枪击铁良于彰德车站,不遂,而壮烈殉身。均为革命开一代之雄风。武汉义帜一举,天下响应,非偶然也。熊十力见革命成功后,党人绝无在身心修养上用功夫者,遂决志弃宦游学于欧阳竟无之门,其哲学成就遂超迈朱陆程王(谢幼伟氏语),为幷世梁启超、张君劢等所不及(靑年哲学家吴怡语)。受其影响之学生鄂省有胡秋原、徐复观 柯树屛 殷海光、刘孚坤。鲁省有牟宗三。川省有唐君毅、周开庆。粤省有黄艮

  • 文章湖北省当代大哲学家熊十力对中国历史文化析论精辟(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历史文化 文化研究 思想文化 熊十力

    自从我国第一位大史学家司马迁,由于「通经致用」,据经书的义理写成伟大的《史记》一书后,二千年来,我国历史学界即以博通经史为风尚。西方人直到近代,始有索罗金等人提出「哲学家写历史,历史家写哲学」的主张。因为哲学家写历史,足以凭哲学智慧,衡论历史的得失,这种看法,正与我国自古「博通经史」「通经致用」的主张相符合。熊十力先生虽然并不是专门的史学家,但他的博学多识,与精鉴古今的学养,不仅表现在哲学的本体论上,尤其表现在他衡论中外古今历史文化与各家学派的评论上

  • 文章湖北省当代大哲学家熊十力超迈中西的哲学本体论(三)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4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熊十力 哲学本体论 西方哲学 新唯识论

    熊十力先生自己说:「吾学贵在见体」。这体,就是西方哲学所说的「本体」,这本体在西方哲学,是自康德以来所不愿也不敢提及的一门大学问。中国古代哲学,虽然无本体之名,然却有本体的概念。康德认为本体是不可知的。中国古代哲人则认为本体是可知而不可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得意别忘象,得象别忘言」(王弼)。「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在不可说又需说与世人知晓,怎么办呢?老子只好「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中国古人从不同角度来窥察宇宙本体,乃有了「道、大

  • 文章熊十力对中国历史文化之衡论(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2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1977-01-10
    关键字: 熊十力 中国历史文化之论衡 宋元明清学术思想之发展

    ㈤宋代宋代开国,规模最小。熊十力先生评论宋代说:「宋代,只北宋百余年间称治世,而土宇沦于胡人,不能复旧。宋太祖宽仁,兢兢业业,不敢有恣肆。但因鉴于五代之祸切于防弊而武事不修,谨于守成,而开扩不足。北宋君臣,皆无雄才大略,周程诸儒,讲学未久,而大命已倾,此未可以急效责之也。南宋则赵构昏庸而私,开基太坏。孟子云:虽与之天下,不可一朝居,此其时矣。幸而二程门下后学,或参朝列,与权奸力抗,或在野讲学,日以义理浸渍人心,朱子、张钦夫、吕伯恭,尤为圣学与国命所寄托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